加強歷史教學中情感教育實效性的對策

才智咖 人氣:1.68W

摘要:歷史學科資源豐富,我們應該充分發揮歷史學科的優勢,實施情感教育。但是當前歷史教學中情感教育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我們應該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改進歷史教學評價方式這三個方面入手,來加強實施情感教育的實效性。

加強歷史教學中情感教育實效性的對策

關鍵詞:歷史教學 對策 情感教育

一、轉變教學觀念

長期以來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老師課堂上一言堂,認為課堂是自己的陣地。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講課做到面面俱到,擔心學生自己掌握不了知識點,直接灌輸給學生,認為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其實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應學生的需要,以教師的“教”為中心的教學,也不再適應歷史新課程的需要。情感教育的出發點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歷史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必須從學生的特點、需要、尊嚴、動機等出發,把學生放在教育的主體地位。因此我們必須轉變教學觀念,真正做到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觀,切實做到“以學生的學為中心”而不再“以教師的教為中心”在這種教學觀念中,歷史教學將轉向注重學生的內在發展;強調學生的學習的過程;轉向師生共同活動且以學生探究為主的學。

一節理想的課堂應該是鮮活的課堂,是歷史人物事件的生動再現。讓學生融入歷史,參與歷史,讓學生從中汲取歷史學科的營養,應該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呢?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如果想要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必須做好如下兩個方面:首先,把握課程標準。課程標準規定了教學內容與要求,是我們在一節課中要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只有在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我們才能設計出最佳的教學方案,否則可能出現輕重不分、本末倒置的情況。其次,課堂調控。教師的調控包括把握課堂教學的進度,指導學生活動準備及活動的效果,維持課堂的秩序,以及正確引導學生的歷史觀和價值導向。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學習知識的基本結構,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所發現,促進學生智慧和個性的發展。我們必須全面認識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系統構成要素,包括學生學習、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關係、教學方法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歷史教學中充分貫徹學生主體的理論,並深入的分析、比較、綜合研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教師的教應當以學生的學為根本,應充分認識到在歷史課堂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師的教法要根據學生的學法而定。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和學生之間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我們的教學才能是有效而成功的,只有師生間相互悅納,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情感。

二、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2.1專業知識

每個教師都必須具備專業知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很高的人文學科。新課程改革下,教材以模組和專題式呈現,給歷史老師提出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瞭解史學研究的最新動態,與歷史教學相連結,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掌握系統的、紮實的歷史知識。

2.2邊緣學科知識

歷史教師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還要學習相關的邊緣學科知識,比如:經濟、政治、文化、科學、軍事、藝術等,並瞭解其發展趨勢,要想做到多學科的融會貫通,必須從整體上把握歷史學科。歷史包羅了古今中外各個方面,它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一位歷史教師所掌握的歷史知識量,歷史學研究成果是相當有限的。所以歷史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補充、吸收以及更新自身的歷史知識,來適應新的改革要求。

2.3提高教育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

培養歷史教師教育學方面素養,首先要學習把握新課程改革的精神,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其次要了解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掌握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心理基礎等。再次,關注新的課程改革總目標,歷史教學中三維目標的實施,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歷史教學中體現等等。教師要不斷地思考和整理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各個各樣的情感教學經驗或教訓,然後總結並形成對以後有指導價值的理論。最後,我們在實施情感教育的`時候,必須整合各種資源,汲取有利因素為教學服務。

2.4豐富的情感

在教學中,我們須先“情溢於胸”,才能激發學生的情感。這裡的“情”,來自教師高尚的人格。人格魅力本身是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學生在感受教師人格魅力的同時,自然會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從而使師生之間產生心靈的共鳴。教師對學生的情感也是一個重要方面。這裡所指的情感包括教師對學生個體和對學生群體的情感。教師與學生在共同的教學活動中必結成一定的人際情感關係,師生關係不僅是“教”與“學”的關係,而是與學生的交流中在情感方面的滲透和昇華;作為教師我們應從肩負的責任出發,對學生有一種特別深厚的感情,似母愛,又勝母愛,因為教師的身上凝聚著一代人對下一代人的深情厚意。

教育教學工作是以教師的積累為前提,以教師的奉獻為主,不斷地吸收、加工、然後輸出知識、思想、技能和情感,教育教學工作是培養下一代的神聖事業,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這是一個需要更多愛心、責任心、事業心和獻身精神的工作。

三、改變歷史教學評價方式

傳統的歷史教學評價的唯一尺度就是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考試分數來呈現歷史學習的評價,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對情感態度價值觀則考查的很少。

新課程中的歷史教學評價的核心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為根本,突出強調評價“以人為本”的精神,評價內容考查歷史知識、技能的掌握,考查歷史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同時,教學評價中還納入了隱性的情感、價值觀,並把這個作為至關重要的部分。

以往的歷史教學評價忽略了歷史學習中的過程性評價,過程評價的方法侷限於課堂提問、小測驗、單元測驗等,中心就是考試。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學評價的形式也必然與教學活動相適應,適應各類教學活動的教學評價形式有:“教學摸底”型評價、“教學反應”型評價、“教學反饋”型評價、“成果把握”型評價、“認可”型評價、“實態把握”型評價。而新的教學評價方式靈活多樣,可以採用觀察、記錄、訪問、調查、問卷、檔案、討論、交談、作業、測驗、考試評議等方法,學生互評、自我評價、教師評價、與家長評價等多種評價方法相結合。可以使用訪談法、問卷法、觀察記錄法、行為描述法、考察報告法、情境測驗法、成長記錄袋評價法等。

參考文獻:

[1] 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M].上海出版社,2000.

[2] 魚霞著.情感教育[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3] 施純潔.高中歷史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嘗試[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24).

[4] 黃紅髮.歷史學科情感教學研究――兼與灌輸式歷史教學比較[J].課程·教材·教法,1995(4).

[5] 劉會清.淺談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現代中國小教育,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