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國中階段強化歷史通史教育的必要性論文

才智咖 人氣:2.83W

通史就是貫通的歷史。通史觀念就是將既成事實的相關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從不同的角度依照某一史學體例進行編排已達到“說事論人,警醒後人”的目的。在國中階段強化通史教育是國中歷史課程標準的內在目標,是歷史課堂教學的實踐需求,是歷史教學現狀的迫切需求,是發揮歷史德育功能的需要,是提升國民素質及社會生活品質的需要。

談談國中階段強化歷史通史教育的必要性論文

通史就是貫通的歷史。“貫通”既包括時間上的前後連續,也涵蓋事件、人物脈絡上的互相聯絡,即縱橫相通。通史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通史觀念。通史觀念是一種歷史思維模式,是二十世紀以後傳入我國並發展起來的,與中國傳統的斷代史觀不同,通史觀念更強調選擇經證實的具有穩定的研究成果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用簡潔的語言來描述過程,並按照一定的史學體例來編排次序,最終達到揭示社會發展規律和傾向的目的。其中,“經證實”是指在具體史料佐證下的既成事實,涉及史料的蒐集、整理、論證與應用;“穩定的歷史研究成果”指的是在一定時間段內,在一定方法論下,經得住推敲的,大眾早已認可和接受的事實;“一定的史學體例”則是史學編排的方法,如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等。總之,簡單來說,通史觀念就是將既成事實的相關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從不同的角度依照某一史學體例進行編排已達到“說事論人,警醒後人”的目的。

那麼,在國中階段強化通史教育有何現實意義呢?

一、強化通史教育是國中歷史課程標準的內在目標

國中歷史課程是用來指導和規範國中歷史課該怎樣上的教學指南。它由教育主管部門設定,包含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及實施意見三大方面。課程目標根據實際的教學實踐活動可以概括為兩層,一是普及歷史常識和培養學生掌握基本歷史技能,是技術層面的目標。如介紹重要的歷史人物,瞭解某一歷史故事的經過等。二是在基礎知識與能力上的高層次昇華,是價值追求與學生思維培養層面的目標。如掌握歷史發展的線索和趨勢;在具體的歷史時空與程序中用聯絡的方法考察和認識歷史事物、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培養重構歷史情景的想象能力;在實證的基礎上應用史料分析、解決和反思歷史問題;正確審視和處理人與社會、自然三者的關係;培養正當健康的價值取向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等。

技術層面的目標,對課堂教學的要求不高,只要授課者識文斷字,遵照課標與教材,都能達到;價值追求與思維培養層面的目標,對課堂教學的要求較高,他既需要歷史老師具有較高的史學素養,又需要別具一格,形式靈活,內容豐富多樣的.課堂教學模式。這與通史觀念的要求不謀而合。

二、歷史課堂教學的實踐需求

課堂教學活動要緊緊圍繞課程內容展開。2011版新修訂的課程內容包含六大板塊,141個大項,外加64條教學活動建議,共計205項,其中涵蓋歷史現象和事件有247件,重要人物有71位,涉及古今中外。可謂觸點冗雜,卷帙浩繁;同時各點、線之間又獨成體系,互有差別,總量極大。然而,在中學歷史教學實踐中,每週安排歷史課堂教學的時間只有兩課時,每課時四十分鐘,課時總量極少。因而,有限的教學課時內,完成海量的課程內容教學任務,內容多,時間短,任務重,負擔大。

為此,在現實歷史課堂教學中,歷史老師一心只想著如何完成課標內容所錄條目,如何跟上教學進度安排,如何應付上級教育督導部門的教學考察等;至於在課堂上,老師想要根據學生對所授歷史知識的接受、理解情況適時增加、刪減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法根本無從談起。老師就著課標、圍著課本不停地完任務,趕進度,學生握著課本不住地聽、寫、背,久而久之歷史被定義成了“只要背一背就可以考試過關的雞肋”,而以如此方法得高分的學生們盡還自詡歷史學的非常棒。偶爾有個高效精品,也不過是教學形式的簡單變化,無外乎從原來老師講,變成現在老師輔導學生學,但本質的東西一點都沒變,依舊是本著條目上列好的內容打著轉轉,學生學歷史、看歷史、用歷史的方法與思維根本就沒培養起來,依舊看不到新鮮的內容,感受不到獨到的見解,歷史成為了真正的“死人歷史”。

選擇通史教學的方式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難題。通史教學主張依據教學目標要求,在冗繁的課程內容條目中有取捨的選擇一些歷史素材,通過“排列組合”等邏輯手段實現探索不同歷史規律的目的。這樣既不擔心時間缺少又能有效擺脫死板的唯課標論、教材論,同時老師也可獲得更多的自主空間,歷史課堂從此輕鬆起來。

三、歷史教學現狀的迫切需求

歷史課一直被視為副課,處於次次地位,家長,學生,甚至有些學校都不太重視。現實中的歷史課堂教學完成最基本的普及歷史常識與技能的任務已屬不易,如要求完成例如開展自主探究活動等更高層次的目標,即無環境也無條件更無可能。學校在課時安排上,歷史課一般都會安排在課時表的邊邊角角上,且往往是學生睏乏,心理狀態、情感狀態最差的時候,歷史課堂教學如沒有新意,照本宣科很容易招致學生的厭煩和排斥,給歷史課戴上枯燥乏味的帽子。如何讓歷史課吸引學生,充滿樂趣成為現實需求?

此外,國中歷史課對很多學生來講,如果學生不繼續升造,國中三年將是他們人生中接受歷史薰陶與教育的唯一,也是最後的陣地。如何利用這三年,讓學生獲得享用一生的歷史回味,這又是一大難題。掌握一種學習歷史的方法,審視歷史的眼光可能對學生的終身成長更有作用。

四、發揮歷史德育功能的需要

國中學段是學生成長髮展的重要時期。加強學生德育教育是這一時期國中教育的重要內容。歷史學科在促進學生德育成長方面有優於其他學科得天獨厚的學科優勢。歷史人物的成長經歷,歷史故事的演變發展,歷史現象的抽象概括等素材均可以成為德育教育的題材。尤其是以通史的形式將歷史人物、事件、現象演繹出來更能提升學生的認知,薰陶錘鍊學生的品質。但是,目前的教學現狀是,無論家長、學生甚至於學校對如何利用和開發歷史德育功能加強學生德育教育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而加強歷史教學,尤其是發揮其在德育教育方面的功能,已經成為現行教育環境下亟須重視和研究的課題。

五、提升國民素質及社會生活品質的需要

近年來,隨著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家庭和個人開始追求精神領域生活品質的提高,由此,歷史題材的影視節目受到大眾廣泛青睞。但有些影視作品,不顧歷史事實,胡編亂造,觀眾更是不辨真偽,信以為真,甚至於把影視作品當做惡補歷史知識的教科書,毫無校正、審視、品鑑歷史的能力,更談不上反思和以史為鑑。歷史課堂教學應當重視這種社會現象,並以拯救大眾歷史為使命。給青年一代培養正確的歷史思維,這有助於提升全民歷史素養,提升國民素質和社會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