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公關行業人力資源調查報告

才智咖 人氣:1.46W

一、行業盤點 

 

2006年度公關行業人力資源調查報告

  因為有了世界盃,2006年的公關才如此精彩;因為有了印度,可口可樂才遇到了公關難題;因為有了NBA,聯想的公關課題才進一步展現;因為有了1+1>2的偉大設想,NIKE+IPOD才成為了朋友。2006年的公關從這些大事中開始,也從這些大事上落幕。 

 

 

  20年的中國公關,20年量的積累至2006年度有了質的飛躍。劉翔的伊利代言,SK—II的重金屬,雀巢的碘超標等公關事件的處理來看,中國的公關行業已經在成熟中穩步的發展。隨著本土企業的茁壯發展,國內公關公司在整個市場中所扮演的角色已經越來越重要了。藍色游標在香港舉辦的“2006亞太公共關係大獎(Asia 

 

 

Pacific PR Awards)”中獲得了“年度最佳專業公司”(Consultancy of 

 

 

Year)第二名的驕人成績等,更是為本土PR企業輝煌的2006書寫了濃重的一筆。 

 

 

  二、人才狀況 

 

 

  伴隨著行業的興起,自然也激發了人才市場的變革。隨著公關行業的本土化發展,也意味著公關人才的需求量的增大。曾有人說:會說英語的人,就能去做公關。我們並不排除這種可能,但隨著公關行業的日益正規化,全面化發展的趨勢來看,只會講英文是遠遠不夠的。最初的本土公關公司成立之時,由於對這個新興行業的懵懂,操作的並不規範、只是做其中的某一個部分,例如:活動的策劃與執行;媒體事件的撰寫與釋出等。都是從公關的某一個片面進行運作,而隨著公關行業的日漸成熟與發展,全面地掌控了行業的四大要素,漸漸的從一點完成了到多點的蛻變,已經成為大勢所趨。這時對人才的要求也逐漸上升,既要求真正的瞭解公關行業的所有運做模式,又要能充分理解甲方客戶的需求的全方面綜合性人才。這些特點都變相地增加了招聘的難度,也加大了HR們的工作強度。 

 

 

  而公關這個行業因為工作形式與其他行業不同。它處在乙方的位置,正如所有的服務機構一樣,行業特性決定了必然需要多思、多想、多做;所以這個行業既要求員工具有很高的職業素養,又要求其有很強的服務意識,加班之類的詞彙在PR行業裡早已經司空見慣,更有甚者還有活動執行人員暈倒在客戶的活動現場。正因為這些行業特性所以PR行業人員的年齡層次大多都在20—30歲之間。很多年齡稍微大的一些人要麼獲得了職位上的提升,在某些公司中做到了AD或者VP的級別;要麼去了甲方或者自我創業。 

 

 

  從2006年的薪酬範圍來看,AE級別的薪資在2——4K之間,SAE在4——6K之間 

 

 

AM職位的薪資在6——8K之間,SAM在8——10K之間,AD在12——15K之間,而這些只是底薪,不包括其它的補助以及年底的分紅,如果這樣算來,一個AM職位的人,在本土PR公司中一年的收入可達到10萬左右。 

 

 

  人才的培訓也是06年度各大PR企業人士所比較關注的一個話題。在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中,人才的培訓至關重要,但僅有極少數的本土PR企業擁有比較健全的培訓體系及育人機制,中國的PR發展時間畢竟有限,在培訓體制上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這就在另一個角度造成了高階人才的緊缺局面。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外資公司進駐中國市場,本土企業與外資企業在市場上的拼殺,刀光可見,越來越多的本土企業開始重視公關領域,以擴張其及產品在消費者中的知名度與認同度。機會大於挑戰,我們預計在即將2007年,整個PR行業仍然會以超過10%的增長率進行增長,從而對於人才的需求持續攀升,高層次的公關人才仍然會繼續維持需求大於供給的狀況。 

 

 

  三、調查結果 

 

 

  針對目前的06年的公關人才市場狀況Minihunter針對行業內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公司進行了調查,其特點及結果如下: 

 

 

  1、百人規模成主流,行業融合是潮流 

 

 

  調查報告顯示23%的企業規模在50人左右,58%的受訪企業的規模在100人左右,16%的企業在200人左右,只有3%的集團企業在200人以上。這種情況表明了隨著業務的發展,單一企業規模在逐步擴大,行業整合及相互融合的趨勢將日益明顯。 

 

 

  2、關鍵崗位有空缺,普遍招聘都不好     

 

 

  在問卷中基本沒有選擇招聘效果較差選項的公司,這表明經過20年左右的發展,尤其是最近幾年的飛速發展,人才的培養及積累已經初步完成,市場上基礎人才的供應還是比較充分;但有59%以上的企業選擇關鍵崗位空缺,表明市場上各方對高階人才的訴求還是非常渴望,而且隨著高階PR人員走入甲方或自立公司或者轉投其它行業,這更加造成了高階PR人員的緊缺,我們覺得短期內這種供應矛盾很難解決。   

 

 

  3、網路招聘普及好,獵頭使用在提高 

 

 

  隨著2000年左右的應用,到03年非典的突飛猛進,網路招聘已經取代了90年代的現場招聘會的形式,成為了當今招聘的主旋律,而且隨著51的上市,智聯招聘及中華英才網的融資成功,3大平臺的網路招聘服務及其產業鏈日益完善,幾乎佔據了招聘領域的絕大部分市場;幾乎所有的受訪PR公司不約而同的都在使用網路招聘服務。但網路招聘畢竟也有涵蓋不到的地方,所以獵頭或內部推薦等方式的使用比率也在逐步攀升,成為了06年度人才市場的一大看點,我們預計隨著高階人才的緊俏及同行業競爭的日趨激烈,PR行業會更加重視獵頭的重要性,其使用比例將會進一步攀升。 

 

 

  4、企業文化是塊寶,人才來了跑不了 

 

 

  企業文化建設,這個所有HR及企業家都在談論的話題一直是企業建設及運營的重中之重。同樣,在PR領域裡人們對這項指標的重視也是顯而易見的,在被問及“影響招聘效果的最主要的原因時”,有68%的企業選擇了“企業文化”,有22%的企業選擇了“薪資體系偏低”,只有10%左右的企業選擇了“其他因素”。看來持續的建設和發展與企業自身發展特色相結合的企業文化是影響企業招聘效果和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 

 

 

  5、員工發展很重要,薪資體系要提高 

 

 

  在員工最關心的問題中,56%的企業選擇了員工自身發展,看來員工的發展還是人們最為看重的一個問題;另外有22%的員工比較關心的是企業文化和薪資體系。如何在有限的預算中儘量提高員工的忠誠度,本次調查還是給我們提供了很明確的建設方向。 

 

 

  6、歲歲朝朝春來到,忙忙碌碌好熱鬧 

 

 

  比照公關行業的行業特點來看,年底當拿完Double pay & Bonus 

 

 

就又到了一個尋找機會的時機,大家都在為明年尋找一個更加合適的平臺。44%的企業選擇了二季度作為企業的最佳招聘高峰期,各有22%的企業選擇了一季度和三季度,只有11%的企業出於自身的業務情況和儲備人才的考慮,將招聘高峰時間鎖定在了第四季度。 

 

 

  7、恰是歲末好光景,飄雪時節難逢君 

 

 

  依然是根據行業特點,年底的時候正值方案的釋出,活動的執行,下一年度的策略制訂的關鍵時期,每個公司對人的要求都是比較迫切所以導致這個季節的招聘難度很大,從多家TOP10的PR公司委託我們運做的業務來看,這個季節確實招聘難度很大,所以在調查報告中有58%的選擇了四季度是企業最難招聘的一個時期。 

 

 

  8、未雨綢繆思先進,安得廣廈千萬間 

 

 

  在被問及公關行業的HR如何解決第四季度的招聘難題的`時候,50%的企業選擇了提前儲備人選,40%的企業選擇了加強與其它人才機構的合作,只有10%的企業選擇加強招聘廣告投放力度。看來,未雨綢繆才是解決這個季度招聘問題的關鍵所在。 

 

 

  9、三分天下有緣由,收費效果加需求 

 

 

  在被問及目前的PR行業的公司不考慮和獵頭機構合作的原因時,我們得到的原因收費太高、效果不好、不能真正理解企業需求的比例分別是33%,33%,34%。可以說是各有千秋,三分天下。這和整個行業的特點也有巨大的關係,因為畢竟PR是一個新興的行業,而且前些年企業贏利水平不高,而且周圍圈子裡的人相互之間比較熟悉,更多的時候是大家相互介紹,所以很少有專門的獵頭機構涉足到這個行業中來,也客觀地造成了招聘收費脫離實際,對企業及職位的理解不充分造成最終效果不好的因素。但Minihunter作為業內唯一一個專注於PR行業的獵頭機構,對於行業的認識及職位的把控自然有其獨到的優勢。 

 

 

  10、術業專攻終有道,運籌帷幄效率高 

 

 

  當被問及如果考慮和獵頭機構進行高階職位或者某些中級職位進行合作時,最有可能考慮的方式是什麼樣的時候,絕大多數的業內HR人員都會選擇與獵頭機構長期保持聯絡,通過獵頭機構儲備高階人才。看來長期穩定的夥伴合作關係才是2006年度乃至未來PR行業的企業所考慮的重要素。 

 

 

  四、解決方案 

 

 

  針對我們的調查結果以及長期以來服務於公關行業所積累的人才經驗,對於目前公關行業的人才招聘狀況我們制訂出以下解決方案: 

 

 

  1、加強公司企業文化建設,針對公關行業的特點多組織一些旅遊,文化沙龍,運動俱樂部等形式的文體活動,創造公平、和諧的企業文化,增強現有員工的企業認同感及凝聚力。 

 

 

  2、建立健全培訓制度,構建內部創用CC平臺,積極組織內部學習活動,對企業內部講師進行定向培養。 

 

 

  3、關注行業動態,實時瞭解行業平均薪資水平,在保證公司利潤的情況下,對公司核心員工進行多層次的物質獎勵,增加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穩定性。 

 

 

  4、在中低端職位繼續維持網路招聘的方式的前提下,針對高階職位和某些中端職位與獵頭機構展開長期合作,提前做好人才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