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莊子的技術哲學及其現代意義

才智咖 人氣:2.1W
論莊子的技術哲學及其現代意義
1.導論
莊子對技術的見解,可發見於其關於知識的論議。在區分假知與真知時,莊子曾以技
術為典型來說明後者。故將見莊子 的技術觀,須檢討莊子的知識論及認識論。
在韓國學術界,對於莊子的認識論,存在著兩種相反的評價。其一是肯定的評價,認
為出現在《莊子》中的各種言論,追從著他的形而上學見解,對語言的界限進行了批判,
提出超越日常的知識乃是語言之外的神祕知識;其二是否定的評價,認為出現在《莊子》
中的各種言論,雖然能夠納入其形而上學的固有體系,而且也符合語言的界限,但其中所
標榜的超越性和神祕的語言之外的知識,是絕不能肯定的。茲舉例如下:

在老子與莊子看來,不即是知,不知即是真知。因為老莊之道,既然肯定了在先的
超越之存在,那麼所要認識的是無規定的存在之知,而超越一體的知,即是超越的知、
無界限的知。否定知的,乃是否定知的知。而否定知的知本身也就內在地包涵著知道的
知,因而否定知的本身的知即是老莊所謂的真知。
故在老莊看來,真的意義的知,乃是不可言表的“知”。因之,引為“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他們(老子與莊子)所謂在言語之前的認識,是自明的事實。可是,其概念並無
意義。因為意識直接地碰到其物件的這種直觀,只是一個現象,不過是自然現象內的
一種現象,決不能稱作認識。任何物件只有在語言中被陳述為什麼什麼時,我們才能
說它之於認識。……即使讓步百步……莊子的認識論值得給予高度評價,可是,對我
們的認識更重要的問題,是存在全體,即並非如何認識道的問題,而是明確地依據語
言來認識道之存在全體是如何組織的問題。

上述引文所徵引的這些態度,看起來似乎只是特定研究者的立場。事實上,應該看到,
這些獨自的評價起因於評價者所接受的認識論的態度。更具體地說,顯然易見的是,那些
定向東方哲學的研究者,一般可能採取前者的立場,而定向西方哲學的研究者則是後一種
立場。
本篇文章的立場並列於前兩種方向之間,試圖提出第三種新的可能的理解方向,此方
向是以莊子對技術的見解本身為線索而得出來的。勿庸諱言,這篇文章所具有西洋哲學的
背景乃是不言自明的事實,故在傾向上接近後一種方向。然而它又異於西方哲學以理性為
中心的一般傳統,而是以技術為中心展開討論。因之,本文既基於西方哲學的議論,又多
少異於定向於西方哲學研究者的方向。此外本文還有一不同之處,即期在後者方向,加予
相當的具體性。根據這一具體性,這篇文章也要預料莊子的哲學在東方技術界的影響。茲
今,經過技術發展的負作用,我們有必要重新吟味莊子技術觀的現實意義。


2.桓公和輪扁

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斫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所讀為何
耶?”公曰:“聖人之言也。”曰:“聖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則君之所讀
者,故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
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
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
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
已夫!”

在論及莊子的認識論時而常被引用的 這則寓言,就其字面意思來看,它嘗試著探問,
我們通過語言文字,能不能把握前人的精神。勿庸置疑,其回答是否定的。就此而言,從
東方哲學傳統來解釋,大概是所謂“人之心不可表現於文字,精神的境界往往不可用固定
的方式傳達,只能通過個人的體驗來驗證而已” 。反之,從西洋哲學來解釋,則認為大
概“對產生過程,缺乏科學分析,例如一些道家術士雖然擁有根據經驗的祕笈和妙技,但
TAGS:莊子 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