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朱光潛的美學體系及其當代意義

才智咖 人氣:9.57K

論朱光潛的美學體系及其當代意義1 朱光潛美學體系的四維特性

論朱光潛的美學體系及其當代意義

朱光潛的文藝思想與美學理論體系(尤其前期體系),是頗具特色的。其建構體系的路向是:以“出世一一入世”二極性人生態度(藝術形而上學)和現代多學科的實證知識(心理、生理、文學、歷史-一一藝術生理學)去融匯西方哲人學說(康德、克羅齊、尼采、叔木華、布洛、立普斯、谷魯斯,後期則是馬克思主義)。縱橫交織,層次分明,使之成為一個五彩繽紛、斑讕駁雜的理論體系。它像磁石一樣,吸攝著當年年輕一代的心。即使是過了半個多世紀的今天,這個體系的磁力效應,也並不減色當年《文藝心理學》《詩論》,仍是難以匹比的美學入門書。幾十年來,不管是怎樣的風雲變幻,其讀者群有增無減,這證明了這個五彩繽紛、斑斕駁雜的理論體系確是一個“謎”。

朱光潛建構體系的獨特心靈歷程,是中國現代知識分子尋求出路的一種艱難卓絕的嘗試。為了追逐人生與學術之謎,他經歷了怎樣的艱辛歷程呵!翻開中國現代史,有誰曾不辭勞苦,從東方的香港到英倫三島、巴黎、義大利,乃至萊茵河畔,前後度過十四年的大學生活?有誰能從飄緲的哲學玄思到精確的鯊魚解剖.和用薰煙鼓和電氣反應機測試心理反應,進行過張力距如此遙遠的大腦訓練?有誰曾有如此多種多樣的興趣,從中國的儒道釋哲學到西方哲學(理性與非理性)、文學、藝術、心理、生理、符號邏輯,從中國詩學到西方詩學,最後用美學正規化把以上萬花筒式的學術成果統攝起來,成為以“情趣”為焦點的一家之言?有誰能以少年的身份熟練地使用非母語系統進入西方學術之林,並以自己的力作(《悲劇心理學》)引起西方學術界的注目?……凡此種種,只能使人驚訝、歎絕這種用西方的“火”煮自己的“肉”的學術膽識和規範,和用中國人的“靈”去灌輸西方焦土的精神超度,從及二者的結合,令我們歎為觀止。因此,朱光潛當年尋求人生出路的這種艱難卓絕的嘗試,不管是在現代思想史上,還是現代文學史上,都具有開創性的意義。這是“五四”.之後,“中國學術、文化向何處去”的一種探險一與解答!我們必須把朱光潛的文藝思想、美學體系放到這個高度上,才能撥開歷史的烏雲,客觀地展示它的光輝。

朱光潛早期的文藝思想、美學體系(以《文藝心理學》《詩論》為象徵),不是一維的單一結構的學說,而是多維的理論體系,其間錯縱地交織著:深刻而玄妙的哲人學說,嚴肅而豁達執著而超脫的人生態度,淵博而多向的學科知識,精當入微的敘述方法與行雲流水式的語言表達。這裡的哲人學說——二極性人生態度(藝術形而上學)——多學科的實證知識(藝術生理學/審美筋肉論)——語言表現與方法論,構成四維度的多面體的理論體系。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大有“不識廬山真面目”之妙。

所謂“哲人學說”,指這個體系的哲學一美學構架、邏輯起點的從屬和繼承關係。其前期的哲人學說,是以克羅齊的直覺說為核心,一方面滲入西方現代哲學美學諸派學說,如布洛的距離說、立普斯的移情說,谷魯斯的內摹仿說等等,另一方面,又滲入中國文化傳統中的儒道釋哲學精神和中國古典詩文的神韻、意蘊,具有轉型時代中多向吸納、相容幷包的大師心態,其焦點集中在審美認識論(心一物關係)上。其後期的哲人學說,則在揚棄前期哲人學說的基礎上(也許有人懷疑這裡的“揚棄”關係,詳情下文展開),以馬克思恩格斯創始人的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經典形態,即原生形態),為後期追求的目標,同時吸取黑格爾、歌德、維柯等人的哲學美學觀點,完成了人生觀與學術觀的雙重變革,建構了馬克思主義形態的美學體系,其焦點由審美認識論移向審美實踐論(主體論或人學本體論),成為一代美學宗師。

所謂“人生態度-一一藝術形而上學”,是指這個體系的藝術特質。朱光潛一生都在追求藝術的性靈,提倡“人生藝術化”和“藝術人生化”,並且認為:在人生與藝術之間有一箇中介環節,即“情趣化”。人生的情趣化,就是人生的藝術化(宇宙人情化);藝術的情趣化,就是藝術的人生化(藝術植根於人生)。這便構成一種“人生一情趣一藝術”三一式結構的宇宙論模式。朱光潛早期深受尼采的影響,把人生的魂靈抬到藝術的祭壇上:“藝術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來的形而上活動”①,“只有作為一種審美現象,人生和世界才顯得有充足理由的”②。在前期哲人學說中,他以“藝術人生化”去消解“孤立絕緣”的直覺說,使他營造的美感內在結構在“直覺說”線上得到伸延和完善。在後期哲人學說體系中(主客觀統一說中),一切均以“藝術”為中介環節,完成“人一自然”的雙向過渡。藝術形而上學,把他的人生追求與哲人學說融合起來,於是他便成為:既是青年的導師,又是現代學術泰斗,一身二任,熠熠發光,可望而不可及矣!

所謂“審美感受(多學科的實證)一一藝術生理學”,是指這個體系的近代審美傾向(審美筋肉論),它把玄奧的哲人學說,靈妙的“人生一一藝術”關係(藝術形而土學),落實於實證的心理——生理特徵上,同時又把藝術生理學(審美筋肉論)廣泛應用於詩學理論中,開創了美學——詩學的全新領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藝術生理學既是朱光潛美學與詩學的交匯點,又是他學貫中西所作出的巨大貢獻(關於這點尚未引起學術界的應有注意,下文專章論述),在中國美學一詩學史上,沒有任何人可以和朱光潛相比的,藝術生理的領域至今都是他獨佔的高峰。

哲人學說,構成這個龐大體系(前期與後期)的軸心,藝術形而上學(“人生一情趣一藝術”宇宙論模式)成為這個體系的形上觀照,藝術生理學(審美筋肉論),成為這個體系的形下實證,它同時突破這個體系的界限,伸延至詩學領域,完成了獨特的詩學理論建構。以上可說是朱光潛理論體系的三個不同維度。但是由於朱光潛的理論體系(各種論著),超越純學術線性思維,處處是妙語機珠、情趣橫生,滲透著語言和方法論的神奇魔力,令人愛不釋手,這便構成了這個體系的第四維。因此,我們姑且把朱光潛的龐大理論體系稱之為四維理論體系。面對多面體的理淪體系,必須具備相應的多面視角,否則便是“盲人摸象”了。

我們以上的看法是想當然,還是根據事實的?

根據之一在中國現當代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人、一家學說,曾經像朱光潛的“唯心主義”(或朱光潛-唯心主義)那樣,充當眾人的“靶子”曾受到隨心所欲的人的批判,任何人都敢於批判朱光潛,都以批判朱光潛為榮,甚至可以匯出一個公式:凡能批判朱光潛的人,都是唯物的、進步的、愛黨愛國的。中國的極左裹夾著“封建社會主義?”(馬克思)的惡浪,點燃了熊熊大火,企圖把朱光潛的“唯心主義”(朱光潛-唯心主義)及其論著的一切“遺毒”燒掉,……然而,朱光潛其人、其書、其事……卻是“烈火金鋼”。他猶如一位身經百戰諳熟一切套路的老拳師,任從對手拳打腳踢他都輕輕一擋讓對方自討苦吃,翻了筋斗之後默認出手幼稚、低劣,敗下陣來。願意回頭的,便拜他為師,不願意回頭的,便終生吃虧。直截了當的說,就是:朱光潛的理論體系,很難一打就倒,一批就臭(準確地說,應是打不倒,批不臭)。其中的奧祕是什麼?就在於這個理論體系正如一個高大的豐碑,它有四個寬闊而結實的維度,面臨四面八方,吹風颳雨,只能飄灑其中的一面(一維)。因而,它總是光照四方,風吹雨打不動搖。朱光潛理論體系所經受的嚴峻的歷史考驗,就充分地說明了這個體系內部結構的謹嚴與合理,它是具有相當普遍性的歷史——文化現象,而不是低能理論家的虛構或胡說八道。

根據之二,是另一位大師朱自清先生的認定。朱自清在《文藝心理學》序言中對該書作了精僻的評論(推而廣之,也可看作對朱光潛體系的評論),擇其要點如下:一、開創了一個嶄新的學術領域。“他這書雖然並不忽略重要的哲人的學說,可是以‘美感經驗’開宗明義,逐步解釋種種關聯的心理的,以及相伴的生理的作用,自是科學的態度。在這個領域內介紹這個態度的,中國似乎無先例”。二、學術情趣化。“你想得知識固可讀它,你想得一些情趣或談資也可讀它;如人寶山,你決不會空手回去的”。三、超群卓爾的敘述方法與語言表達。“這部《文藝心理學》寫來自具一種——‘美’,不是‘高頭講章’,不是教科書,不是咬文嚼字或繁徵博引的推理與考據,它步步引你入勝,斷不會教你索然釋手”,“全書文字象行雲流水,自在極了。他象談話似的,一層層領著你走進高深和複雜裡去。他這裡給你來一個比喻,那裡給你來一段故事,有時正經,有時灰諧,不知不覺地跟著他走,不知不覺地到了家”。綜觀以上三點即可看出,那正是針對朱光潛的四維理論體系而引發出來的金玉良言。朱自清當年的見解,可謂一語中的,石破天驚。朱自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位散文大師和學貫中西的文化思想家。他和朱光潛的關係親如兄弟,非同一般。他對朱光潛的學說體系,體察入微,領悟深切,作出了極為準確的評價,這為後人讀朱光潛的書指出了一條正確的路。然而十分可惜,此一大師對彼一大師的“拳術套路”、“魔法變形”的珍貴告誡,卻被後來的人們忽略了,或被極左思潮所淹沒了。人們只能束縛於倫理、意志上的評判,一葉障目而不識泰山了。請看50年代一位著名理論家對朱光潛理論體系的評價:“朱先生的學問,驟看起來好像是很淵博,他兼收幷蓄了諸家的學說,他旁徵博引了許多東西,似乎也能夠頭頭是道。但是如果認真地把他的所有著作研讀一下,那我們就會發現他的學說像用許多破爛的碎布勉強聯綴成的破布片”,“當然,我們也承認,朱先生在過去舊中國的知識分子群中,還算是比較用功的一個,他所涉獵的知識範圍也相當廣泛,在某些個別問題上,也有一些見解。但這一切並不妨礙我們作出這樣的判斷:就是朱先生的整個美學思想體系,是敵視中國勞動人民的、反動的、剝削者的美學思想體系”③。這是50年代對朱光潛美學體系帶有代表性的評價(當然也並不否認當年有許多問題實屬學術探討)。當年大批判(大辯論)的共同特點是:一、調子很高,嚇唬人的'大話很多;唱來唱去的大調基本相同。二、“如果認真地把他所有著作研讀一下”,卻很少有人做得到,“認真”不起來,至於能研讀朱光潛的“所有著作”者,談何容易?例如你沒有全面研究過克羅齊的心靈哲學,你怎麼去評價直覺說的得失?你要評價朱光潛的“出世一入世”說,你沒有研讀過尼采的哲學美學著作,又能談出多少見解?就是那本用英文寫的博士論文《悲劇心理學》在中國恐怕也很難覓到,所以談“認真”研讀朱光潛的“所有著作”的話,不是謊言,也是大話。且聽朱光潛當年的靈魂感受:“人家要封閉我的唯心主義,我自己也就非盡力封閉唯心主義不可……我自己咧,口是封住了,心裡卻是不服。在美學上要說服我的人就得自己懂得美學,就得拿我所懂得的道理說服我。單是替我扣一個帽子,儘管這個帽子非常合適,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單是拿‘馬克思列寧主義認為……’的口氣來嚇唬我,也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因為我心裡知道‘馬克思列寧主義美學’還只是研究美學的人們奮鬥的目標,還是待建立的科學;現在每人都掛起這面堂哉皇哉的招牌,可是每人葫蘆裡所賣的藥都不一樣。”④批判者與被批判者之間根本對不上口徑。50年代對朱光潛的大批判(“大辯論”)之後,歷史證明:朱光潛前期的學說體系,是很難做到一打即倒,一批即臭的。道理很明顯,批判者所面對的是四維體系中的一維——哲人學說(而且又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對於其餘三維(藝術形而上學/藝術生理學/語言表現與方法論),根本無法交鋒,即使是對其一維中的哲人學說,也僅能劃分一下唯物、唯心,指指點點而已。原因在於批判者的知識結構、理論庫存與批判物件相比,實在難以相稱,怪不得朱光潛在80年代的回憶中說:“五十年代的那場大辯論,有些題目(即範疇概念)是可笑的”⑤。其實,“可笑”的事還多著呢!朱光潛回憶中的評價,我以為是很有份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