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論文

才智咖 人氣:1.13W

《文藝心理學》是著名美學家朱光潛美學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朱光潛文藝心理學的論文,歡迎大家的閱讀。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論文

摘 要

一九三六年的《文藝心理學》是朱光潛早期的一部美學著作,是以心理以及生理學為背景來闡釋美感經驗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美學上的貢獻之大,是很值得我們推敲與學習的。文章從審美欣賞與人生的關係,是否帶有名理思考,且從美感經驗的特徵著手,我們想闡釋它對藝術創作與欣賞的一些賦予遠見性的指導。

關鍵詞

朱光潛 文藝心理學

朱光潛(1897-1986),著名的美學家。被譽為“中國美學史上橫跨古今,溝通中外的‘橋樑’”式的人物,融會中西的美學開拓者。生於安徽桐城縣陽和鄉吳莊。名光潛,字孟實。他是我國把西方美學系統地引進到中國來的人,其間,先生用中國的視角來將西方的學說融會貫通。《文藝心理學》洋洋灑灑前後20餘萬言,涉及到許多美學的重要命題,核心上說是對“美感經驗”的分析。所謂美感經驗就是在欣賞或創造藝術的時候人們內心的心理活動,即克羅齊美學中的形象直覺,這一觀點也是早期的先生美學的切入點與立足點。之後,由於馬克思主義唯物歷史觀的引入,朱光潛對他早前的形式美學的思想做出過批判,在認真研究馬克思主義美學之後,先生打通了舊的唯心主義美學與馬克思主義美學之間的橋樑。關於朱光潛的美學,如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給《談美》的序中所說的:“他散佈希望在每一個心裡,讓你相信你所能做的比你想你所能做的多。他告訴你美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他一半在物,一半在你,在你手裡。”

一、藝術審美欣賞與人生的關係

朱光潛在《文藝心理學》的序言,就開章明義地說道:“從前,我受到康德到克羅齊一線相穿的形式派美學的束縛,以為美感經驗單純的是形象的直覺,在聚精會神中我們觀賞一個孤立絕緣的意象,不旁遷他涉,所以抽象思考、聯想、道德觀念等都是感覺範圍以外的事。現在,我察覺到人生是有機體,科學的、倫理的和美感的種種活動在理論上雖可分辨,在事實上卻不可分割開來,使彼此相互絕緣。”[1]朱光潛後來受到歌德與黑格爾學說的影響,因為他們的學說都是非常注重人的整體性的。繼而,看到了克羅齊學派的.是在機械地把直覺與人生割裂開來,朱先生認為“他的毛病在太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先生並沒有完全推倒形式美學,而是在批判地繼承形式派美學思想。具體的來說,朱先生是認為,在藝術活動之中,存在一個前因後果活動,這其中所謂的“前因”即聯想的階段和“後果”即名理的思考的階段是分列在審美經驗的前後的,也就是人們在進行藝術創造與欣賞的時候,那一霎時的心理是不摻雜任何在那個孤立絕緣意象以外的意識活動的,即“美感經驗和名理思考不能同時並存”,但是在直覺的前後是帶有抽象思考的。亦及朱先生在《“慢慢走,欣賞啊!”》裡面提到的,“我們把實際生活看作整個人生之中的一片段,所以在肯定藝術與實際人生的距離時,並非肯定藝術與整體人生的隔閡。”[2]

這也是和馬克思主義觀點有相通之處的,部分之和並不等於整體,因為整體也有它自己特有的屬性。而一味的直覺思維觀就是割裂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把周圍看成是單一的平面,即便存在整體,這個整體也只是平面上與把雜多硬生生地放入整一中的整體罷了,這種觀點是根本無法體會到整體裡蘊含的那層有機聯絡的深層屬性的。我們要知道,美學是人的美學,人是審美里重要的主體。所以,如果在論說美的命題的時候,把人的因素給丟棄了或沒有放到主導的因素上去,這些學說都是偏頗的。這也是我們研究朱光潛美學一個基本的邏輯起點。由此我們才能將後來的書朱先生的卷慢慢展開,細細品讀。

二、文藝心理學裡的美感經驗的特徵

我們說朱光潛是把西方美學帶入中國的先鋒人物。他的書籍是集合各家之言之所長,出去糟粕,淘洗出精華,並把它們融匯在一個體系裡面的之後再為我所用,這是朱先生在美學史上具有卓越貢獻的地方。《文藝心理學》中,他成功引用克羅齊的“直覺說”,布洛的“距離說”,立普斯的“移情說”,加以批判繼承,繼而昇華對美的看法,尤其是表現在對美感經驗的看法。就此,朱先生對於欣賞中的心理事實作出了五個方面的精當的概括:第一,美感經驗是一種凝神的境界。在這一時刻,我們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局面。那個所欣賞的藝術物件就立馬成為了一個孤立絕緣的意象,這種無所為而為之的境界就是所謂形象的直覺,純粹不受打擾的直覺活動。第二,如之前說到的,這種美感經驗與名理的思考是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的,這種距離是若即若離的才好。第三,從物我兩忘的境界上升到我們同一的境界,產生了移情。物與我的之間形成了往復迴流的,相互澆注的迴盪。第四,美感經驗不光與心理有關,其實與生理的關係也很大。在移情作用之中,不光我們的心跟隨物在搖擺,我們的筋肉與呼吸等會隨之發生變化,這是這種變化看不出來,是隱在內的模仿運動,即“內模仿”。第五,美感經驗中的形象往往是不固定的,是隨每個人的個性而異的,直覺就是每個人憑著自己的情趣性格在事物中突然顯現出的形象,所謂的創造。

三、總結

其實,先生把西方几百年的美學思想進行分類與解析,也對西方的文字做中國式的解讀。先生曾說,他是無意於建立一個以思辨哲學為基礎的美學體系,只是想用通俗的方式介紹西方的理論,能對中國美學界有一些啟蒙與借鑑就好。這也是日後我們要帶著這一問題去閱讀的原因,找到文化與文化的切合點,無疑會加強我們對文字與語境的閱讀和審視的能力。(作者單位:安徽大學)

參考文獻

[1]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2] 《朱光潛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