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學論文

才智咖 人氣:2.61W

生理心理學是心理科學體系中的重要基礎學科,它除用人為研究物件外還用各種實驗動物為物件,研究心理行為活動的生理學機制。下面小編帶來的是生理心理學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生理心理學論文

1 引言

隨著心理科學、生物學、神經科學和新技術的發展,生理心理學超越了傳統生理心理學的視野和方法,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自身多學科交叉的發展特點和趨勢。科學家們延伸了這個領域,給這個領域起了很多名稱,如生物心理學(Biopsychology),行為神經科學(Behavioral Neuroscience),行為腦科學(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等,這些名稱也都反映出揭示行為的腦機制的基本目標。這一學科的發展促進了將行為水平的研究方法滲透到神經生物學微觀領域,同時將神經生物學研究方法滲透到心理學領域。從多學科、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對心理行為現象展開研究。

當前,我國社會正處於快速轉型期,各類心理疾病(如抑鬱症、自殺、社會適應障礙、行為問題)和心身疾病(如冠心病、癌症)的發病率持續升高,已成為21世紀我國最令人關注的心理衛生課題。我國生理心理學的研究也正密切地關注心身健康領域的基礎研究。與此相配合,該專輯收錄了19篇文章,內容涉及應激、精神疾病、抑鬱、成癮、認知神經科學、和學習記憶等多學交叉性研究,從不同側面概述了國內外生理心理學研究進展。

2 專輯論文介紹

2.1 應激

第1篇文章“從進化觀點看應激對健康的影響”從進化的觀點解釋了不同生物體應對應激的不同行為策略及其生理基礎和由此引起的對不同應激性疾病易感性的差異。第2篇文章“應激反應的特異性與非特異性”拓展了傳統的應激理論,論述了應激的特異性與非特異性反應和相關的臨床應用前景。第3篇文章“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動物模型及其神經生物學機制”重點闡述了創傷後應激障礙中長時程留存的恐懼性記憶、高喚醒等症狀與大腦杏仁核、內側前額葉皮層和海馬三個腦區及糖皮質激素和多巴胺活動的增強密切相關。

2.2 精神分裂症

第4篇文章“內表型方法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應用”介紹了內表型的概念,說明了內表型的原理、用處以及作為內表型需要滿足的標準,並以精神分裂症等幾種常見的精神疾病為例闡述了目前認知內表型研究的進展。精神分裂症動物模型的建立與發展,是當前探索精神分裂症的神經生物學以及開發新的抗精神病藥物的一個關鍵課題。第5篇文章“精神分裂症的潛伏抑制動物模型”和第6篇文章“建立新一代的精神分裂症動物模型”分別系統地闡述了以潛伏抑制為行為模式的精神分裂症動物模型和感覺運動門控精神分裂症模型和新研究成果。

2.3 抑鬱

第7篇文章“抑鬱症的心理神經免疫學研究:細胞因子的作用”以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相互作用的觀點,闡述了抑鬱症可被看作是一種心理神經免疫紊亂性疾病。文章系統地闡述了免疫啟用產生的細胞因子在抑鬱症中的作用的新進展。第8篇文章“早發性抑鬱及其神經基礎”闡述了兒童期和青少年期抑鬱表現出與成年期抑鬱不同的臨床症狀、藥物療效和生理反應特徵,強調了發展有效的早發性抑鬱治療藥物和早期心理行為干預技術的重要性。

2.4 成癮

中樞膽鹼能系統在嗎(ma)啡等片類藥物成癮中的作用,近年來受到了廣泛關注。第9篇文章“中樞膽鹼能系統對嗎(ma)啡成癮的影響研究現狀”重點闡述了在嗎(ma)啡成癮過程中,中樞膽鹼能系統如何通過與多巴胺能系統的互動作用或者通過學習記憶系統發揮作用。第10篇文章“成癮相關記憶的表觀遺傳學機制――藥物成癮研究的新視角”介紹了成癮記憶長期性分子機制的研究脈絡,提出了表觀遺傳學修飾可能是研究藥物成癮的新視角,DNA甲基化改變的相對的穩定性可能是成癮記憶長期存在的分子基礎。

2.5 認知神經科學

認知神經科學與生理心理學密切交叉和相關。第11篇文章介紹了目前已經形成認知神經科學與心理生理學的`熱點領域的社會認知神經科學。社會認知神經科學是一門採用認知神經科學技術研究社會認知現象的交叉學科,該文重點闡述了有關情緒、情緒障礙、自我意識、經濟決策、道德等方面的腦機制研究。第12篇文章“事件相關振盪與大腦振盪網路”介紹事件相關振盪的概念、產生機制和分析方法;回顧多尺度水平上知覺、注意和記憶等認知過程伴隨的腦波振盪的研究進展。第13篇文章“視覺詞形加工:從腦區到神經通路”對視覺詞形加工障礙患者的神經心理學研究和正常人視覺詞形加工的腦功能成像研究進行了總結和展望。第14篇文章“心算的加工機制:來自認知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分別對心算的編碼、運算、和反應三個加工環節及不同運算方式之間的差異的認知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進行了總結。

2.6 認知、情緒、學習記憶等多學科交叉性研究

第15篇文章“腦內乙醯膽鹼與認知活動的關係”綜述了認知活動包括學習與記憶、空間工作記憶、注意、自發運動和探究行為與腦內乙醯膽鹼的活動的關係。第16篇文章“情緒記憶的神經基礎”側重於情緒記憶的神經生理機制,在以杏仁核為中心的基礎上討論了神經調節系統,以及在以腦區相互作用的基礎上討論了激素調節的作用。第17篇文章“NMDA受體結構與藥理學特性的研究進展”闡述了NMDA受體的生理學和藥理學特性及與認知功能和精神疾患的關係。第18篇文章“氟暴露所致腦損傷及硒的干預作用的研究”闡述了微量元素氟、硒與學習記憶等腦功能的不同影響及有關的神經生化方面的變化證據。第19篇文章“從自我與他人的協調看心理理論的神經機制”從多腦區加工系統闡述了自我與他人的協調的心理理論。

3 中國生理心理學發展方向

當今中國社會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遷,人類社會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高心理負荷,人們承受著各種精神壓力,它們是許多心身疾病,特別是精神疾病和行為障礙的重要病因或誘因。根據中國生物心理學現有的基礎,著眼於防治重大疾病和增強人類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的一些問題,並充分考慮到行為腦科學的基本研究方向和實際應用價值,研究方向應集中在行為與腦的關係和心身關係的研究,為促進社會和諧,促進心身健康、防治疾病和優化我國人口素質服務。生理心理學家應更多關注心理行為因素影響健康的生理狀態的機制。應激,特別是心理應激,是目前影響國人健康水平、生活與工作質量、生活和諧的重要因素,也是心理疾病和軀體疾病的直接的原因或重要影響因素。因而從多學科交叉的角度研究應激在多種軀體疾病和心理疾病中的作用和機理,及防治疾病的新途徑是當前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