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與生活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9.9K

心理學與生活的論文一:

心理學與生活的論文

首先要從認識自己心理開始,要了解自己想什麼,自己為什麼會那 麼想,自己為什麼會那麼想而不這麼想。在我求索中,我發現學心理 學可以幫我認識自己的心理.。 心理學一詞 -來源於希臘文,意思是關於靈魂的科學。 -如今,我的大學生活已過了兩年,在這兩年中曾經遇到過不少問 題,我常常困惑為什麼在心理問題中許多想法是矛盾的,為什麼許多 心理障礙今天剛剛克服明天又有了, 心理學告訴我心理問題常常是復 雜的

。它的複雜在於心理是無法直接感知。。人的一切活動都是由心理決定 最應該做的是感謝老師, 因為是她深入而又通俗易懂的課給了我學習這門課的 機會,也是老師讓我在學習了之後是我的心理更加健康,也讓我解決了很多實際的問題。

在上完這門課後, 我才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心理學, 生活中有很多都在影響這我們的心 理變化,幾乎各個方面,比如,我們可能由於學習上的困難而整天憂心忡忡,可能由於生活 中的小事而耿耿於懷, 可能由於感情上的挫折而一蹶不振, 可能由於對未來的恐懼而整天不 能釋懷,等等吧!總之,在這方面的很多東西還很值得我們去探索,作為一個學習《心理學 與生活》的學生,在學了這麼長時間之後,我也有了很多的認識 。

首先,在情緒控制方面,通過對心理學的學習,我體會到了控制好自己情緒的重要性, 情緒是身體對行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普 通心理學認為: “情緒是指伴隨著認知和意識過程產生的對外界事物的態度,是對客觀事物 和主體需求之間關係的反應。 是以個體的願望和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

情緒包含情緒 體驗、情緒行為、情緒喚醒和對刺激物的認知等複雜成分” 。同時普通心理學還認為情緒和 情感都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度體驗” 。

一個人的情緒可以影響一個人對事物的認識, 比如,如果我們有一個好的情緒狀態,可能我們所看到的東西都是那麼美好,在我們情緒好 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一些相對來說困難的事情, 因為在這個時侯我們的大腦比較興奮, 比較有 動力,也有精力去做一些平時不想做的事。但是如果情緒不好,總是鬱鬱寡歡的,那麼我們 就可能連最簡單的事情做起來都是那麼的不順手, 就會感覺一切都在和自己的心作對, 以導 致更嚴重的後果, 甚至我們可能會因為情緒對我們的影響而使得我們的行為衝動, 輕者可能 只是自己悶著自己,重者則可能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情緒暴躁,不易安靜,深深地影響 我們的健康,甚至可能會導致犯罪或者抑鬱症。

所以我們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每天早起 給自己一個淡淡的微笑,讓自己在一天有一個好的開始,同時在遇到困難時不慌張不莽撞, 小心謹慎並坦然面對,用心去解決事情,接受改變不了的事實,這樣我們才能以最好的心態 對待生活,才能讓自己的生活充實幸福。

其次,在學習了這門課後,我也感到了人際關係對一個人的重要性,通俗的講,人際關 系就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且現在也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人脈” ,人脈的好壞也 就是人際關係的好壞幾乎可以評價一個人的人格的高與低,人是社會動物,每個個體均有其獨特之思想、背景、態度、個性、行為模式及價值觀,然而 人際關係對每個人的情緒、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響,甚至對組織氣氛、組織溝通、組織運 作、組織效率及個人與組織之關係均有極大的影響。

所以我們搞好人際關係很重要。那麼怎 麼樣才能搞好呢?這個也要求我們有很好的心理素質, 我們對人要平等, 無論對待什麼樣的 人我們都要有一顆平淡的心, 對待不同型別的人要有不通的方法, 要學會摸索他的內心世界, 在交往的開始就要了解他的優點, 給對方一個較好的印象, 也讓對方覺得你這個人值得交往。

這樣才能顯現出你的素質,才能很好的發展自己的人脈。

另外,我們現在經常說的一個詞就是“壓力”了,而且現在的我們正是面對的壓力最多真正的聰明和智慧是不論遇到何種情況,都能保持樂觀的人生態度,保持健康 的心理狀態,任何時候都感受到生活賜予的幸福的。把握自己的生命,創造幸福的人生,這 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假如你是樂觀的人, 而且每時每刻都能為值得去做的事而生活著, 那麼你便是個聰明的 人。能夠順利地解決問題,當然能為自己的生活增添光彩。但如果你無法解決某個特別的問 題時,你仍然能夠為自己的選擇感到無怨無悔,那麼你同樣是個聰明人。因為你知道怎麼尊 重自己的生命。

真正的聰明人的精神是不會垮掉的,因為他們能夠主宰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 他們懂得如何在適宜的時候尋找快樂,懂得如何對待生活中出現的任何問題。 你可以根據不同環境所產生的感覺來辨別自己是否真的聰明。 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中所遇 到的困難都大同小異,非常相似。人生中充滿爭執,衝突和無奈的妥協,同樣,掙錢,快樂, 衰老,死亡,天災和意外事故等等都是每個人要面對的問題。不過,有的人坦然地對待這些 事情。

在它們面前不消沉,不憂鬱;而有的人則精神崩潰,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正視已出現 的問題,把問題當做人生內容的一部分。不以問題的多少作為是否幸福的衡量標準。這樣的 人才是最難得的也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你也許從小到大都認為自己的情感是無法控制的;憤怒,恐懼,怨恨,愛慕,喜愛,歡 樂等情感是自然而然產生的,個人對它無能為力,不能控制,只能接受;你還可能認為,每 當發生悲傷的事情, 你就會自然而然感到悲傷, 並希望出現一些愉快的事情使你的情緒好起 來。你可能不知道,這就是妨礙你獲得快樂的錯誤的思維方式。

想要主宰自己,需要培養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但應該首先拋棄這種錯誤的觀念。 學會主宰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要經過一個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拋棄 許多沿襲已久的習慣的思維方式。這些思維方式是你在成長過程中,社會,文化以及周圍人 漸漸灌輸給你的,要想改變需要勇氣和毅力。這可能是一件困難的事,因為我們社會中的許 多因素都妨礙個人支配自己。你一定要確信,你每時每刻都能做出情感上的選擇。

三、快快樂樂過一生 生活的每個角落都包含著某種快,第一,現代交往行為要合法。現代意識是什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法 的意識。 第二個要點就是交往以對方為中心。 要是沒有這樣的意識, 有的時候是非常麻煩的。 在人際交往中, 白金法則是非常重要的。

它涉及的主要是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所遇到的兩 個問題:有效的溝通和良性的互動。 互動,主要就是換位思考。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這是我們現代人需要注意的,在我 看來,朋友關係、同學關係、師生關係不難,難就難在你有沒有互動的意識。 第二個要點是要有效溝通。溝通是互動之橋,但生活中確實有些笨人不會溝通,好心好 意不得好報,畫蛇添足,弄巧成拙,夸人家跟罵人家似的。 溝通是有規則的。

溝通的規則其實是兩句話。第一句話,看物件講規矩。首先你要有規 矩的意識, 但是一定要明白,講規矩是要看物件的。 比如, 中國人打招呼有個習慣, 喜歡問, 吃了嗎?這句話其實我們都司空見慣,不當回事了,意思就是打招呼。而老外聽不懂,因此 要看物件講規矩。

我們溝通還要講另外一點,瞭解人、尊重人,尊重為本。學習禮儀,運用禮儀,最重要 的就是要不失敬人之意。但是我們必須強調,尊重的前提是瞭解他,你不瞭解他,怎麼尊重 他呢?尊重的前提在於瞭解,瞭解人才有尊重可言。比如說,你要請人吃飯,你認為要請人 吃飯的話那句話才是最重要的呢?沒經驗的人會說, 您愛吃點什麼, 您想吃點什麼?有社交 經驗的人第一次請外人吃飯時, 最禮禮貌最得體的做法是要問他, 您不能吃什麼?因為有民 族禁忌的,有宗教禁忌的,有職業禁忌的,還有純粹個人禁忌的。比如,穆斯林不吃動物血 液,滿族不吃狗肉等。所以請人吃飯得問對方不能吃什麼。

現代人際交往中,白金法則強調兩個最重要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擺正位置。我們現代 社會,人與人是有不同位置的。 接下來還有一個問題,端正態度。現代人的壓力是比較大的,你要做多大的事,就要承 擔多大的壓力。 有些同學壓力大了不善於自己調節就有問題了。 這樣的人一定要善於進行心 態平衡。如何平衡?要做到三不煩。

第一、昨天過去了沒有必要再煩。人生最大的智慧在於 理智放棄。

第二、明天沒有到來,暫時煩不著。第三個不煩是最重要的,現在正在過,不能 煩。 擺正位置,其實是善待別人;調整心態,主要是善待自己。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怎 樣去調整自己的心態呢?最重要的是“接受別人”或“寬以待人”。

二、禮儀的操作與有效溝通 要想進行有效的溝通,就離不開禮儀的具體操作。

所謂“操作性”,即在具體的人際交 往裡如何“有所為”和“有所不為”,是交際禮儀的一個基本特徵。 瞭解交往物件是前提 在現實生活裡,人與人之間具有普遍的、廣泛的聯絡。強調與人進行有效的溝通,在當 今時代具有重要意義。一般來講,進行有效溝通的前提,通常是要了解交往物件,要遵守交 際的基本規則,即必須具有良好的個人素養。當在評論一件具體的事情時,一定要注意周邊 的環境,同時一定要兼顧別人的感受。

講究溝通技巧 老子曰:“智者不言,言者不智。”在公共場合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往往和他所說的話 得具體數量成反比。地位越高,見多識廣的人,在其說話前往往都會仔細斟酌一番,絕對不 會去信口開河。而有些膚淺的人,則會一直大說特說、滔滔不絕。甚至在相愛的人之間,溝 通也需要藝術。為什麼會“相愛容易,相處太難”?現在很多年輕人個性太強,雖然彼此相 愛,但說翻臉就翻臉,說分手就分手,所以應該互相珍惜。

“大事要堅持原則,小事要學會 變通”,“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一個人只有全面發展自己,才是硬道理。在學校搞好 與同學之間的關係,是我們道德的一個重要部分,在社會上與大家搞好關係,是社會公德的 一部分。要成功進行各種形式的合作,個人之間的有效溝通十分重要。要做一個有教養、講 禮儀的人,就要講究溝通技巧。

交往以對方為中心 德國哲學家卡西而在其著作《人論》裡說:“由於交往範圍的有限,有些人往往把自己 的小圈子當成了整個的世界,把自己的個人經驗當成了判斷所有是非的唯一正確標準。”因 此,在當我們和別人進行各種具體的交往時,一定要注意,絕對不能拿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 人,這也是有效溝通的基本要求。正確的方法是:我們應該經常的進行換位思考,我們一定 要儘可能的奪取考慮自己交往物件的感受。

老子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瞭解自己的人,才是聰明的人。用毛澤東同志的 話來說就是“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與別人打交道,就要首先明確:自己需要什麼,對 方需要什麼?雙方互有需要,彼此之間才有合作的可能。易易中天教授曾經說過: “古今中 外做成大事的人,通常都是那些最瞭解人性的人。”這就是所謂的“知人者智”。在人際交 往中,首先要了解一個人,才有對對方真正的尊重可言。要儘量的去了解人性,瞭解別人是 一種智慧, 越是有地位有身份的人, 經歷過的事情就越多, 他們對人性的瞭解就會更加深刻。

有效溝通需要擁有陽光的心態 為什麼幸福的人總是幸福, 倒黴的人總是倒黴?道理就在於: 心態決定一切! 所謂心態, 指的就是平時的心理狀態。在實際工作與生活裡,只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才能做好自己的 事情。 必須謹記: 快樂, 是我們送給自己最寶貴的禮物。無論做任何事情, 都要開心的做事、 愉快的做事,而不能夠自找沒趣,自己找生氣。心態往往決定一切,我們只有調整好自己的 心態,才能更好的學習、工作、生活。這一點做得好壞,往往反映一個人個人素養的高低。 擁有陽光心態的關鍵之點,是要懂得去欣賞別人。

所謂“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看我 應如是” 當你欣賞別人的時候, 。 你身邊的人往往都是天使, 你的生活和學習都會變得美麗、 動人、可愛;當你挑剔別人的時候,你身邊的人都會變成惡魔,你的學習和生活通常也會變 得枯燥、乏味、悲哀。《禮記》中講究“君子尚寬”,老子也曾經說過“上德若谷”。一個 有良好教養的人,必然有容人之雅量。凡做成大事的人,不僅需要了解人性,而且更需要包 容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