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自主習作教學法”

才智咖 人氣:1.18W
淺談“自主習作教學法”
       自主習作是放手讓學生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習作。我從工作中深深體會到習作教學的侷限性,因此,為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我作了以下幾方面嘗試:
  一、“導”字先行,發展思維
  國小習作教學主要是幫助學生解決“寫什麼”和“怎樣寫”的問題。把發展學生的思維與解決這兩個問題有機結合,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要點得有“眼”,點而有“引”,撥要講究分寸,指出思考方向、方法,給學生以思考的餘地,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感悟生活,提高興趣,發展思維
  1.把握習作教學的正確導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生活實際和認識水平,構建教學思路,在制定習作教學目標時,要注意階段性和層次性。只有在習作基本功訓練上下工夫,並讓學生在訓練中體會到習作的樂趣,他們才能變“厭寫”為“樂寫”。
  2.從興趣入手,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葉聖陶先生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做成什麼文章。”國小生習作主要是寫真人真事,表現自己的生活,只有對生活進行細心的觀察,並掌握相關的詞彙,才能順利地描寫生活並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因此,教師應提前佈置習作題目,要求學生圍繞習作的要求,觀察、蒐集相關素材,並及時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
  3.耐心引導,幫助學生克服畏懼心理。習作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做到心裡怎麼想,嘴裡怎麼說,筆下就怎樣寫,學生只要敢寫,肯寫,就要及時給予鼓勵。適時的鼓勵,耐心的引導,會增強學生寫作的信心。這樣,學生就會越來越想寫,越來越愛寫。
  (二)注意觀察,啟發想象,發展思維
  國小語文新大綱指出:指導學生習作要從內容入手,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接觸社會,留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養成多看、多聽、多思的習慣,做到見中有感,聞中有思,思中有悟,不斷積累習作素材。
  引導學生用課文中學到的觀察方法觀察身邊的人和事,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難,能寫出一兩段話來。 
另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課外活動,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積累素材。活動後及時指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這樣,學生就能將習作寫得真實具體。
  (三)拓展渠道,強化訓練,發展思維
  在平時教學中要讓學生多練筆,練筆的方法有以下幾種:第一,加強詞語訓練,多訓練學生的造句能力。第二,由段到篇,循序漸進。如給學生一句中心句,讓學生進行具體描寫。第三,讀寫結合,讀中學寫。如學了《挑山工》《落花生》等課文後,我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表達中心的方法,並用這種方法來指導自己的習作。在訓練渠道的開闢上,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充分挖掘課文中可供寫作的素材,指導學生進行縮寫、擴寫、仿寫、續寫練習。
  第二、在班級的板報、牆報上開闢“自由談”“小評論”等欄目,引導學生對自己關注的問題進行評論。
  第三、結合日常生活,加強應用文寫作訓練。
  第四、結合課外閱讀,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讀後感等,以積累寫作素材,拓展思維空間。
  二、避免習作教學的形式化傾向
  習作教學歷來是讓廣大語文教師頭痛的事,往往花費了不少精力,但學生的習作水平並沒有什麼提高。習作教學質量不高僅僅是學生的問題嗎?影響學生習作水平提高的原因究竟在哪裡?
  我認為,習作教學陷入泥潭的原因,就在於目前的習作教學存在一種形式化傾向,不解決這個問題,習作教學要想走出困境就顯得不切實際。
  1.避免習作訓練的形式化。大多數教師習慣採取的方式是平時練筆和課堂習作相結合,對於平時的練筆,如果能定時檢查,加強指導,那麼對於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確實很有幫助。對於正常的課堂習作,每次訓練都應該有一定的目的性,否則,不但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反而極易扼殺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避免習作批改的形式化。其實習作批改沒有固定的條條框框,重要的是能夠發現每篇習作的精彩之處,指出不足。教師可在學生習作本上寫出書面評語,或在講評時進行口頭評改,但不要在習作本上有直接的修改,還可以讓學生互改。
  3.避免習作講評的形式化。在整個習作訓練過程中,講評是比較關鍵的一環,需要教師在課前作好充分的準備。講評應做到有針對性,抓住重點,看學生的習作是否做到主題明確,思路清晰,語句是否通順、連貫、有條理,其他可略評或不評。講評與修改結合,在講評後再讓學生有目的、有方向地進行修改,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