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過程中學生主體性的幾點思考

才智咖 人氣:3.1W
德育過程中學生主體性的幾點思考


  德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需要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規律,採用言傳身教等有效手段,通過內化和外化,發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等幾方面素質的系統活動過程。
  德育過程即思想品德教育過程,它是以一定的思想品德為目標,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參與的活動過程。沒有活動就沒有德育,活動使主客體發生聯絡。在學校,活動是瞭解學生、發現學生的過程,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過程,是師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感染的過程。活動是德育的生命。
  我們過去對於校園中德育活動範疇的認識常常陷入一種誤區,以為它僅指那些課堂教學以外的專門組織的有很強政治性的活動,比如升國旗、聽報告、學雷鋒做好事等等。這些確實是必要的德育活動,但如果僅限於此,那我們實際上就等於放棄了德育活動的最主要的形式——課堂教學。學校中師生最基本的交往活動就是課堂教學,一個學生在校學習的主要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如果德育活動不和學生的主要實踐活——課堂學習相結合,就難以實實在在地按教育者的要求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這恐怕也是我們過去德育活動缺乏實效性的癥結之一。
  一、教學活動就是德育活動
   1.教學活動中的德育功能
  在教學活動中,師生活動和交往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功能。首先,教學活動中師生交往是最嚴密的、目的性計劃性最強的交往。課堂教學是神聖的充滿生命活力的,它是一個整體的師生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是師生生命活動的一部分。其次,它所使用的教材具有很強的教育性,這使得教學本身充滿了教育性,真正領會並貫徹每一門學科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就會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認識社會認識自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學品質。同時,通過教學過程的嚴格訓練,培養學生刻苦精神和堅強的意志。學科知識的規律性、嚴謹性,學習的氛圍,都是隱性的教育因素。尤其重要的是,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育者——教師的人格魅力,高尚師德,他的言談、舉止、穿戴、情感(特別是對學生的情感)、淵博的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都將給學生們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以至影響他們的`一生。
   2.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
  教學活動包含三個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內容和方法。
  傳統的教學觀念是將學生看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完成認識性任務是課堂教學的唯一目的,鑽研教材,設計教學過程是教師備課的中心任務,上課是執行教案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實際扮演著配合教師完成教案的角色,教師是“主角”,學生是“觀眾”與“聽眾”。它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程式化,缺乏生氣與樂趣,使教學本身成為導致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因素,它忽視了作為獨立個體、處於不同狀態的有著巨大潛力的人的存在。課堂教學應被看作是師生生命活動的一部分,課堂教學目的應全面體現培養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不是隻侷限於認識方面的發展。我們應該提出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完整的人的教育,把學生看作是活動的主體,調動其積極性及學習興趣,使他們樂學、好學、會學,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情感。同時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合作能力,行為習慣及交往能力等等。這一切雖不是一節課上能夠完成的,但必須有目的有意識地通過每節課來實現,將其滲透在課堂教學全過程中,這樣的教學才能體現出育人的本質。

德育過程中學生主體性的幾點思考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