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偕行 趣時變通-《周易》“時”之觀念析

才智咖 人氣:2.14W
  

; 摘要:本文圍繞著《周易》經傳中關於“時”的觀念問題進行辨析,綜合考察了易學史上對“時”之觀念進行象數模擬和義理思考的主要形式與內容,並分析了《周易》“時”之觀念的現代啟示意義。?

與時偕行 趣時變通-《周易》“時”之觀念析

關鍵詞: 周易;時;象數;義理

?

To change with and adapt oneself to timeliness:?

An analysis on the idea of “time” in Zhouyi?;

Abstract:; Analyzing the idea of “time” in the Text and Commentaries of Zhouyi,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examined main forms and contents about the image numeral simulation and philosophical consideration on “time” in the history of the Yi-ology. In addition, the paper also analyzed the modern inspirational significance of “time” extended from Zhouyi?.

Key words: Zhouyi; timeliness; image number;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s

??

; “當代新儒學”八大家之一的方東美先生,曾以人格型別擬喻中國古代思想流派之格局,他將原始(先秦時期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區別於宋明新儒家)稱為崇尚“時”、“中”的“時際人”;將稱為崇尚“虛”、“無”的“太空人”;稱佛家為崇尚“不滯”、“無住”的“時空兼綜而迭遣”者[1]?。對於原始儒家,方東美先生論曰:?

; 儒家代表典型之時際人,意在囊括萬有之一切——無論其為個人生命之儘性發展,天地萬物自然生命之大化流衍,組織之結構體系,價值生命之創造成就,乃至性體本身之臻於終極完美等等,——悉投注於時間之鑄模中,而一一貞定之,使依次呈現其真實存在。問題的關鍵是:何謂時間?最簡單之答覆曰:時間之本質在於變易。[2]?

; 由此,方東美追溯原始儒家作為“時際人”的哲學思想之本根,最終將其歸結於《周易》這部古老而奇特的先秦典籍上。?

; 的確,“時”之觀念,在《周易》經傳的思想體系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周易》用於名書之“易”字含義為何,古今歧異之說頗多,然究其根本意旨,當在於“變易”。“變易”為《周易》一書豐富哲理意蘊之核心內容,而“變易”的根本及必要之條件,就是“時”。宇宙自然與社會人生,萬物生命遷流不息,變動無居,剝復交替,否泰轉化,動靜行止,潛見躍飛,均離不開“時”之因素、“時”之背景、“時”之偕同。此即《繫辭傳》所謂“變通者,趣時者也”。

一、《周易》經傳中“時”之辭句析?

; “時”字在《周易》“經”部分中僅一見,為《歸妹》九四爻辭:“歸妹愆期,遲歸有時。”此僅見之“時”字,似側重於指“時”的具體意義(即“日期”),哲學的意涵並不顯著,然而,統觀“經”之全部,卻不難發現,卦爻辭中雖少有“時”之名,但與“時”相關聯的實質性的思想內容——時間、時機、時序、時勢以及審時、待時、時變、時行等觀念,卻普遍而深刻地寓存於符號、言辭的象徵之中。以《乾》卦為例,該卦以“天”為象徵體,以“龍”為象徵物,其六爻由初至上,潛、見、躍、飛至於亢,顯示出一系列的變化、發展,而這種變化、發展,又必然是在時間條件下進行的,且呈現著特定的時間背景狀態。其它諸卦,也都含有“時”義。故而王弼之《周易略例》直截了當地說:“卦者,時也;爻者,適時之變者也。”“是故卦以存時,爻以示變。”[3]因此,“卦時”也就成為重要《易》例之一:六十四卦表示六十四“時”,即塑造出六十四種特定背景,從不同角度喻示自然界、人類社會中某些具有典型意義的事理。……每卦六爻的變化情狀,均規限在特定的“時”中反映事物發展到某一階段的規律。因此,閱讀六十四卦,不能不把握“卦時”這一概念。[4]?

; 如果說,《周易》“經”部分所蘊含的“時”之觀念是殷周之際的思想認識,那麼,創作成型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易傳》,正是承續了“經”中的相關思想,並結合日益成熟的“時”之觀念,而得以進行更顯明、更充分的闡說與發揮。?

; 據,《易傳》中出現“時”字共有57處。雖然《易傳》中“時”之觀念,不僅僅體現在出現了“時”字的辭句中,但出現“時”字的57處辭句,毫無疑問地,是“時”之觀念的集中的、明顯的體現。因此,對57處的歸納、分析,有助於我們對《易傳》“時”之觀念的初步把握。?

; 下面將《易傳》中出現“時”字的辭句略分為三類加以分析解說。?

(1)“四時”之“時”(及“天時”、“治歷明時”之“時”)?

; 在《易傳》中,組合成“四時”的“時”字凡九見:《文言》“與四時合其序”,《豫·彖》及《觀·彖》“而四時不忒”(兩處同),《恆·彖》“四時變化而能久成”,《革·彖》“天地革而四時成”,《節·彖》“天地節而四時成”,《繫辭傳》“變通配四時”,《繫辭傳》“揲之以四以象四時”,《繫辭傳》“變通莫大乎四時”。?

; “四時”,即春夏秋冬四季,是自然時序的變化。《繫辭傳》曰:“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孔穎達《周易正義》釋《繫辭傳》之“變通莫大乎四時”曰:“謂四時以變得通,是變中最大也。”[3]聖人作《易》,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而天地自然中最能體現變化之狀態及變化之時間因素者,就是四季。四季更替,周而復始,具有恆常、準確、有序、迴圈的特點,且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又組合而形成生命的週期,這都給先民(“先王”“古聖”正是他們的智慧之代表)以直觀形象、鮮明強烈的“時”與“變”的印象,先民由此積累了“時間”的自然觀念並進而發展完善了相關的哲學觀念。因此,在《易傳》中組合成“四時”的上述九則句子中,已經具有了探究“四時”變化之原因、把握“四時”變化之規律的哲理內涵存在了,如“天地革而四時成”,“天地節而四時成”,“四時變化而能久成”等,聯絡“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思想,可以說,在《易傳》看來,“四時”變化乃陰陽剛柔相互間的變動在起著規律性的作用;而“與四時合其序”,“變通配四時”,乃至於具有神祕主義傾向的蓍佔中“揲之以四以象四時”,都表現出了努力把握“四時”變化規律的主體能動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