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當議現階段私營經濟中剝削存在的客觀必然性

才智咖 人氣:2.43W

論文關鍵詞:私營經濟 剝削 客觀必然性

試析當議現階段私營經濟中剝削存在的客觀必然性

論文摘要:我國現階段私營經濟中的剝削是生產力不發達狀態中,一部分人憑藉生產資料的所有權佔有他人剩餘勞動或剩餘產品的經濟行為。它作為一種產權制度和激勵制度有其存在的客觀必然性。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為研究我國私營經濟中剝削問題提供了理論基礎。

改革開放的二十多年來,對我國私營經濟的性質和地位的認識發生了重大變化,從過去的“拾遺補缺”、“有益補充”和“資本主義尾巴”到明確定位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是思想上的重大解放和認識上的質的飛躍。但是,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如何結合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和剩餘價值理論對私營經濟中的剝削問題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釋,仍是困擾經濟學界的理論難題。這一問題不解決,就難以理順分配領域中的若干複雜關係,難以形成指導私營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正確方針、政策。

一、我國現階段私營經濟剝削的性質

研究當前的剝削問題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和剩餘價值理論。雖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並未給剝削以明確的定義,但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資本論》和《反杜林論》中,從不同角度運用較大的篇幅,反覆分析和論證了剝削這一業已存在的經濟範疇。“凡是社會上一部分人享有生產資料壟斷權的地方,無論勞動者是自由的或不自由的,都必須在維持自身生活所必需的勞動時間以外,追加超額的勞動時間來為生產資料的所有者生產生活資料。在這裡馬克思是對各種剝削形式共性的抽象,即無論是奴隸主對奴隸直接的赤裸裸剝削,還是地主對農民的勞役地租或實物地租形式的剝削以及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對僱傭工人剩餘價值的剝削,其共同點是憑藉生產資料的所有權或壟斷權佔有勞動者的剩餘勞動結果。另外,馬克思在談到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時,指出“無償勞動的佔有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通過這種生產方式對工人進行剝削的基本形式”。從馬克思主義對剝削問題的闡述中,我們把握現階段私營經濟中剝削問題時,需考慮以下方面:(1)剝削的共性與個性的關係。馬克思分析剝削不僅揭示了各種社會剝削形式的共性,而且更重要的是馬克思強調不同社會形態下剝削(尤其資本主義社會剝削)的特殊性或個性。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中,剝削是建立在剝削者與被剝削者社會地位不平等基礎之上的,並且以階級對抗的形式出現的壓迫和被壓迫關係;而在社會主義現階段私營經濟中,僱主和僱工在政治和社會地位上是平等的,都是國家的主人。雖然二者在經濟利益關係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衝突,但更多是一種互利的、非對抗性的合作關係。因此,理解當前我國現階段私營經濟的剝削問題時,必須強調社會主義社會剝削的特殊性或個性。(2)分析現階段的私營企業中的剝削問題不僅要從生產關係或社會關係方面考察,更需要從生產力發展水平方面研究。也就是說,剝削是一個歷史的範疇,它是生產力沒有充分發展的產物。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水平決定了剝削在私營經濟中的存在,具有其客觀必然性。(3)剝削是一個經濟學範疇,而不是法律和倫理道德範疇。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剝削是勞動力使用中創造的價值超過勞動力的價值,以資本價值增殖的形式出現而被資本家“無償”佔有。資本家將工人的工資壓低到勞動力價值以下或以其他手段壓榨僱傭工人,是超過正常範圍的剝削。我國有些學者認為剝削不僅有狹義上的剝削,而且還有廣義上的.法律意義和道德意義上的剝削。譬如學者王明華和孫建中提出廣義上剝削應定義為:“經濟領域中一切以損人利己為目的的行為,包括用暴力的或非暴力的、強制的或非強制的、經濟的或行政的、或隱蔽的侵佔勞動者物質利益的行為。此外,吳光斌進一步把廣義的剝削概括為超經濟剝削,認為超經濟剝削是由於權力、體制、政策引起的對他人勞動的無償佔有。以上學者的所謂廣義上剝削,實際上已偏離了剝削本質,造成了剝削與非法收人概念的混淆。對我國當前私營經濟剝削問題的研究中,更應該從經濟學意義上理解,剝削是現階段生產力不發達狀態下,私營企業主憑藉生產資料的所有權佔有他人剩餘勞動或剩餘產品的經濟行為,它作為一種產權制度和激勵制度有其存在的客觀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