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化時代審計發展趨勢的研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1.63W

引言:

資訊化時代審計發展趨勢的研究論文

隨著我國社會各行業資訊化的高速發展,以電子資料為代表的資訊資源大集中模式逐漸成為資訊化建設和發展的趨勢,審計大資料時代已經到來。面對海量的電子資料,常規的審計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審計的需要。因此,如何應對大資料時代的海量資訊成為在資訊化條件下開展審計工作的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

一、資訊化給審計帶來的不適

(一)傳統手工審計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大資料的需要。

前審計署長李金華曾經說過“審計人員不掌握計算機技術,將失去審計資格;審計機關的領導幹部不瞭解資訊科技,也將失去指揮資格。”。隨著國家一系列“金字工程”的建設,以文字記錄形式的文件逐漸消失。審計人員面對的不再是傳統的紙質賬簿,而變成了種類繁多的財務軟體,各式各樣的資料庫系統,結構複雜的資料表格。目前被審計單位電子資料達到了G和T的數量級,萬億條記錄的資料表比比皆是,傳統的查閱賬簿審計方式如同大海撈針。

(二)現有的審計軟體在應對大資料時捉襟見肘。

當前審計系統正在使用的現場審計實施系統(以下簡稱AO)應用軟體已經經歷了三次升級,從原來的AO2005到AO2008,直到現在的`AO2011,資料介面增加了很多,後臺資料系統也從Access升級到SQLServer2008R2資料庫。由於被審計單位財務軟體種類繁多,現有的介面遠不能滿足當前審計的需要,且資料介面開發困難,導致審計人員有時會為了將資料匯入AO系統而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可以說資料介面的缺乏己成為計算機審計的桎梏。另外儘管後臺資料庫從Acess升級到了SQLServer2008R2,但由於其最大僅能支援10G的備份資料,在當前海量資料模式下顯然已經不能滿足需要。

(三)審計人員資訊化水平不高的弊端日益顯現。

目前,審計系統人員多數為財經類專業人員,計算機知識僅限於word、excel等基礎操作,對資料庫知識掌握較少,大資料的出現對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懂財務、知審計、會計算機,還要能熟練應用各種資料庫軟體及程式設計操作。審計時,審計人員更擅長從賬簿上找問題,對資訊系統和電子資料提不起興趣,導致對業務系統審不清,查不透,審計風險明顯提高。

二、資訊化時代審計發展趨勢

(一)組織方式由審計小組向審計分析團隊轉變。

隨著資訊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特別是大資料出現以後,多數審計人員對於計算機審計物件缺乏瞭解,在面對以電子資料為主的新型審計環境時無法應對。這就需要打破傳統的由各處室人員為審計單位的審計模式,整合審計資源,綜合分析各審計人員的專業審計領域、計算機審計水平、審計工作經驗等情況的基礎上,成立由巨集觀分析人員、行業審計人員、資料分析人員組成的審計分析團隊。行業審計人員根據具體的行業政策和實際情況,提出可行的審計思路。資料分析人員對被審計單位資料進行分析轉換,根據行業審計人員提供的審計思路運用審計資料分析技術,構建資料模型,開展資料分析和資料探勘。最後由巨集觀分析人員進行巨集觀分析和制度執行效果評價,對巨集觀經濟、制度執行等內容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二)審計資料由“資訊孤島”向資訊資源全共享的轉變。

劉家義審計長指出:“審計的根本出路在於資訊化,而資訊化的基礎是數字化”。長期以來,審計人員對採集的審計財務、業務資料都存放在處室或審計人員的計算機或移動儲存裝置中,處於簡單無序的管理狀態,資訊資源之間缺少彼此交流,形成了一個個“資訊孤島”,審計人員也只能針對“資訊孤島”中存在的資訊進行查詢分析,無法形成不同系統間的關聯查詢,大大降低了資料的利用價值。例如常見的“低保人員開奧迪”、“死亡人員領養老金”等問題都是多系統之間關聯查詢實現的案例。大資料的到來為整合資料資源、打破“資訊孤島”、實現資訊資源共享提供了條件,它可以將離散的電子資料按照統一的資料規劃處理後集中儲存、處理和共享,不同系統間通過關鍵欄位能夠實現資料互聯互通互查,從海量資料中挖掘提煉出有價值的審計疑點,提高審計巨集觀分析和總體把握的能力。

(三)審計思路由“單點分散獨享”向“全面輻射共享”的轉變。

審計方法是審計人員長期從事審計實踐的總結。目前,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過程中形成了不少具有借鑑意義的審計思路,但大多數僅限於單個專案或個別人員使用,大量的審計方法、審計思路得不到交流共享。隨著審計資料分析方法的發展和大資料平臺的建立,審計思路可以通過計算機語言分門別類地轉變成不同領域的審計資料分析模型,固化到系統中供其它審計人員使用,由原來的“單點獨享”逐步轉變為“全面共享”。審計思路在使用過程中不斷整理歸納總結,在推廣應用中不斷優化和更新,探索建立審計方法模型知識庫,發揮聚合分析優勢,以促進審計資料分析方法的深入發展。審計方法模型知識庫的建立,是更深入更全面開展行業審計的需要,同時也能為不同行業審計人員開展審計工作提供引領,降低了行業審計間的門檻。

(四)工作方式由“屬地辦公”向“移動辦公”的轉變。

隨著審計資訊化不斷髮展和雲端計算、虛擬桌面技術的不斷完善,部分審計機關已經開始嘗試建設審計移動辦公系統,打破了原有的“屬地辦公”模式。通過審計移動辦公系統審計過程中產生的資料及時上傳,在移動終端裝置上進行實時查閱、實時監督和實時指導,有效防範審計風險和提高了審計質量,同時也暢通了審計現場和審計機關之間以及上下級審計機關之間的資訊互動渠道,提高了審計工作效率。“移動辦公”的出現可以使審計人員無論何時、身在何地都能夠開展審計專案,對於緩解目前審計力量不足、複合型人才短缺、資料資源和審計手段不足等矛盾提供了幫助。

三、亟需解決的幾個問題

(一)審計相關制度建設亟待加強。

目前《審計法》中還沒有明確計算機審計的法律地位,不明確計算機審計的合法地位,就談不上依法審計。此外,《審計法》的規定在審計實踐中可操作性不強。2014年國務院出臺的《國務院關於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第十二條也僅要求“提供完整準確真實的電子資料”,對電子資料所進行的採集、分析方面的操作規範等制度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二)“兩張皮”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

要搞好資訊化時代審計工作,審計人員既要精通審計業務,又要具有資訊化思維能力。近幾年,雖然審計署、省廳都在不斷加大計算機審計培訓力度,大量的審計人員拿到了計算機中級證書,但必須意識到計算機與審計業務的結合上還需要長時間的探索實踐,綜合運用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審計習慣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

審計人員在傳統審計中已經養成了看紙質賬簿和資料的習慣,面對看不見摸不著的電子資料短期內會難以適應。審計習慣的調整轉變也需要一個長期的適應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