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文字意象化設計的視覺藝術論文

才智咖 人氣:2.26W

一、解讀文字本意與意象

探析文字意象化設計的視覺藝術論文

文字的本意是指漢字的表意,其本身蘊涵著豐富的內在文化含義。漢字象形化結構特徵主要來源於自然,是先人對物象長期觀察描繪,對物象形體特徵高度概括提煉的結果。

文字的意象即“意”與“象”,是通過具體的事物形態作為寄託設計者的意念與品格等,使讀者透過具體的形態體會與感受到文字形態以外的特定象徵意義。“意”指審美關照和創作構思時的視覺感受、意趣、情志;“象”指出現於想像中的以外的事物形象,使其兩者相融合構成審美者的審美意象,呈現於作品中的視覺藝術意,通過審美思維所創造的融匯意趣的形象。意象的概念屬於中國古典美學的範疇,意象研究的內容:一方面是意、象、意象、與意象相關的概念、意象的種類與多變性的主題,另一方面講解的是意象的起源、意象的生成、意象的功能與作用,以及意象思維對創意表達的影響。

二、文字意象化的視覺藝術外在形式

1.筆形變異

文字意象化中的筆形變異是指在標準印刷文字的基礎上,對筆畫進行形狀、長短、方向上的變化,使之突破常規的樣式,創造出文字全新的面貌。筆形變異要特別注意文字整體風格的把握,變化過多容易形成雜亂無章的狀態。但特異組構的手段可以採用,即在高度統一的形體中,加入“另類”、“變化”的筆畫或圖形,則給人強烈的視覺對比,賦予文字活潑、跳躍的性格。

2.因形共用

文字意象化因形共用的目的是指縮減文字的空間、構築文字整體效果,筆形共用的文字互相結合在一起,同時,構成一個整體的意象化文字,減少所佔用空間,增強文字整體的視覺表現力,我國民間傳統文字採用此手法。因形共用並不是侷限於共用的偏旁部首,因為結構的相近或者互補,更可以考慮筆畫的共用。因形共用需要對文字結構進行深入審讀,尋找規律和文字的突破口,可適當調整筆畫結構,謀求視覺與相關的聯絡”,重新構造整體性意象化文字圖形。

3.虛實相宜

對於意象化文字來講,文字的實形就是筆畫線條結構,底子就是筆畫間留存的空白處,實線構成我們對於文字的常性認識,文字反白時則依然認為文字是實線——白色的實線,所以顏色並不是判斷圖地的關鍵。文字設計的虛實相宜與圖形創意中“共生圖形”的表現相似,即正形與負形通過輪廓線的共用,圖與底的轉換等方式共同存在,互相依存構成整體性文字。

4.主觀性恣意揮灑

文字意象化設計更多的是將胸中的豪氣、逸氣、霸氣、狂氣凝結為形似的筆觸,意象其結構。因為,包含著設計師真實情緒的宣洩和表達,便能引起觀眾的共鳴。文字情緒化表達並非僅僅採用筆墨,也可使用如油畫顏料、色粉筆、毛刷等多種工具,其表現效果則不盡相同,通過實驗進一步豐富我們的視覺,激發觀眾的閱讀興趣。

三、文字在視覺藝術中意象化的內在意義

文字在視覺藝術中的內在意義是指文字意象化形態賦予文字字面之外的概念,經過視覺以及心理聯想,通過與受眾的互動,創造出別具一格的`閱讀過程併成為現代文字意象設計的潮流。文字意象化設計是人的大腦對客體形象的主觀映象,具有客觀的形象性,又經過文字主體的選擇、集中、概括、加工等主體意識的改造,滲入了主體的思想、情感、想像,含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因素,是被接納、改造過的客休的“象”與主體的“意’的統一,形象性、生動性與概括性、創造性的統一,是主體感知的形象經過意識系統的作用而形成的意中之象或象中寓意。其產生的動力是人在視覺藝術實踐中展開的聯想、想象活動和情感話動,其實質是採用對文字本身的含義表現出視覺形象。文字意象化設計能激起藝木家的創作衝動,促成藝術構思和對一定物質表現手段的選擇,使生活形象向藝術形象過渡。它還聯結藝術家心理、藝術形象心理與欣賞者心理,使一藝術有可能發揮其社會功能,同時,產生文字意象化設計的內在意義。

四、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將結合視覺傳達中文字意象化創意傳達的理論研究,以現代文字形態、傳播學等理論為依託,對圖形進行視覺思維的分析和在視覺傳播過程中作用進行探索,闡述文字意象化設計表達視覺藝術特徵的分析。文字意象化設計史探索與研究成為視覺藝術中的一個具有高階思維的設計分支,對學科具有方向性的指導。選擇文字意象化設這一獨特的視覺藝術語言,並與市場相結合,形成符合現代美學價值取向、具有實用價值、應用價值融於一體的文字意象化設計教學效果。經過長期的認知,我們對詞彙已經具有了“意”的聯想,仍可對其進行“意象”表現。文字在通過意象化造型設計的同時,均採用象徵、隱喻、誇張、擬人等設計手法將詞彙與詞意建立起已有的相關聯絡,通過文字本身的形態啟發受眾對其的情感認知,從而產生共鳴,使文字意象化表達成為視覺藝術中的理論研究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伍斌.設計思維與創意,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於帆,陳燕.意象造型設計,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3]孫宜生.意象素描。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