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音樂作品陶冶學生心靈藝術論文

才智咖 人氣:2.56W

 內容摘要: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豐富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和手段。通過對學生廣泛開展音樂欣賞活動,達到用美的旋律陶冶學生心靈的教育目的。

欣賞音樂作品陶冶學生心靈藝術論文

關鍵詞:聽覺藝術特殊功能 音樂細胞 音樂欣賞 陶冶心靈

音樂蘊涵著豐富的藝術內容,這些內容藉音樂獨特的藝術形式記錄著社會歷史程序,表達著人們的感情,寄託著人們理想,傳播著文化遺產……這些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而且可以促使學生對音樂產生終身需要的強烈感情。

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說過:“音樂,有人將它比作花朵,因為它鋪滿在人生的道路上,散發出不絕的芬芳,把生活裝飾得更美。”[1]音樂,不僅美化生活,它還淨化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

作曲家把高低不同、長短不等、色彩不同的聲音巧妙地組織起來,即成為音樂語言。而音樂是通過音樂語言來塑造音樂形象的。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的物質材料是聲音,摸不著,看不見。音樂隨著時間流動而流動,隨著時間消逝而消逝。音樂作品在作曲家創作出音樂作品之後,還必須經過演唱家、演奏家的再創作,才能產生它的藝術效果。

音樂的特長是抒情,以情感人。但是,音樂也非僅僅具有表情的專長,它同樣具有造型和描繪的功能。音樂家舒曼對“歌曲之王”舒伯特的音樂作品給予高度的評價,說他的作品“能夠把最微妙的思想感情甚至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用聲音表達出來。”[2]

現代作品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表現了“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和“墳前化蝶”的情節,把一對古代青年男女相親相愛和他們反抗封建禮教的形象十分鮮明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讓學生好象置身於鳥語花香的田野,沐浴著溫暖的陽光,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俄國作曲家鮑羅丁的管絃樂《在中亞細亞草原上》,可使學生感受到廣闊寂寥、黃沙滾滾的草原風光,從遠處傳來的駱駝和馬隊的腳步聲,顯示出軍隊和商隊行進和消失在遠方的形象。我國源遠流長的古代樂曲和民間樂曲如《十面埋伏》《流水》《百鳥朝鳳》等,都是色彩鮮明地描繪各種生動形象的佳作。

音樂具有特殊的功能、神奇的魅力。當聽到雄偉《國際歌》《馬賽曲》時,就會激起慷慨激昂、莊嚴肅穆的情緒。《義勇軍進行曲》《游擊隊之歌》《大刀進行曲等歌曲,在抗日戰爭時期,曾鼓舞了億萬人民的抗日豪情,激勵著他們去和敵人搏鬥;在每一個革命時期,那些優美感人的革命歌曲,都曾發揮了它的戰鬥作用,鼓舞人們向上,追求美好的理想。

我國古代哲學家、教育家孔子,他本人既能唱歌,又能鼓瑟,既能彈琴,又能吹笙、擊磬;他還是個很有音樂欣賞能力的人。他對音樂的作用估價極高,他說:“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於樂。”[3]他把對於音樂的作用,提到了移風易俗的高度。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也說過:“音樂教育比其他教育都要重要得多,節奏與樂調有強烈的力量浸入心靈的最深處,如果教育方式合適,它們就會拿美來浸潤心靈,使他也就因而美化。”[4]

為此,我們讓學生欣賞音樂必須有選擇,要用好的、健康的音樂作品引導學生;用向上的、優秀的音樂作品來感召學生;使學生在生活體驗、思想感情、文化素養和藝術感受的基礎上,產生共鳴、聯想和想象,從而增強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思想只能同思想對話,感情和感情能夠深深打動。家鄉淪陷在敵寇鐵蹄下的人民,怎能不為《松花江上》《打回老家去》的歌聲所動情;沒有見過茫茫的沙漠和在風沙中行進的情景,就難於體驗出《在中亞細亞草原上》所描繪的草原風光;沒有見過白浪滔滔的大海的人,怎能理解德彪西的《海》所展現的音樂畫面?當然,悲壯雄偉的作品不會引起輕鬆愉快的感覺,豪邁的、節奏鮮明的進行曲決不會使學生產生柔美婉約的感覺。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也還可能從聽覺印象轉化為視覺印象,如聽到各種舞曲時,就自然地聯想到各種舞蹈場面,聽到雄壯的進行曲時,一列列整齊的隊伍威武抖擻地行進的景象就會出現在學生的腦際。

我國古書《列子》上曾記敘了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瑟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愈,鍾子期必得之……”[5]

這個故事生動地說明了音樂的創作、演奏與欣賞的關係。伯牙善於用音樂來塑造某種形象,種子期又善於從音樂中捕捉和體會這個形象。伯牙是一個高超的古典創作家和演奏家,而鍾子期可以說是具有一對很有水平的“音樂耳朵”的欣賞家了。

一個人對音樂作品的欣賞能力並不是天賦的,而是可以通過不斷培養、訓練逐步提高的。

當欣賞一部音樂作品時,首先聽到的是音樂所表達的某種情緒,或雄壯激越,或熱情歡快,或深沉,或哀傷,或多種情感交織在一起,揭示著人的`內心世界,撥響人們的心絃,引起感情上的強烈共鳴。這些音響吸引著學生,在學生的心底喚起種種聯想。這便是音樂欣賞的起點。進一步,就是從這些作品中感覺到音響所描繪出的一幅幅畫面。但是,音樂所要表現的主要是在某種環境中人們的心理體驗和內在的情感。這還需要學生細心地反覆地去琢磨、體驗。

要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能力,還需要學習瞭解一些音樂方面的常識和音樂的表現形式及手段,諸如旋律、節奏、音色、和聲、曲式、調性、織體、體裁等等。在音樂作品中,技巧和形式是音樂美的極重要的因素,因此,對這些知識的瞭解,無疑對欣賞音樂作品有著重要的意義。

欣賞音樂作品,要求學生對作品的時代背景、民族特徵、風格流派以及作者的經歷、思想等有所瞭解,也就是要把作品、作者和社會生活聯絡起來思考。

欣賞音樂作品,要讓學生熟悉、熱愛祖國的音樂藝術,培養熱愛祖國民族文化藝術的感情,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達到音樂教育的目的。

欣賞音樂作品,也像欣賞其他藝術作品一樣,“還要提高學生自身的文化藝術修養,擴大生活閱歷,各種藝術都有它自己的特徵和規律,但它們之間又有著相通之處,可以互相啟發,加深理解。”[6]一個對其他藝術毫無所知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欣賞音樂;一個生活體驗狹窄、對人生缺乏熱情的人,就更不可能成為音樂藝術的欣賞者。音樂,能使人感染、產生聯想、引起共鳴,讓欣賞者為音樂旋律的美所陶醉,與音樂同歡樂、共哀傷。這充分體現了音樂對學生心靈的影響,顯示了音樂的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 [4] [5]伍湘濤,音樂知識與名曲賞析,[M],航空工業出版社1993年3月295頁,433頁、356頁

[2]薛正安,藝術百花園(下),[M],96頁,中國華僑出版杜,1995年8月

[3]辛凌,音樂藝術博覽,[M],62頁,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8年10月

[6]曹理,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M],120頁,中國華僑出版社,199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