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中國醫療衛生服務產出核算中的問題

才智咖 人氣:4.7K
探討中國醫療衛生服務產出核算中的問題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l992年我國實行聯合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1993)》(SNA—l993)這一核算制度以來,我國在醫療衛生服務核算領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在發展過程中,由於各方面的原因,這一領域仍然出現了一些問題,尤其在生產總量核算方面,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醫療衛生領域的成果測定、政策制定及評價工作的順利實施。

關鍵詞:醫療衛生服務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產出核算 問題探討

鑑於此,筆者以sNA一1993文字為分析基礎,力求對我國現行醫療衛生服務產出核算中的問題進行評析,以冀拋磚引玉,求教於同仁。綜合來看,我國醫療衛生服務產出核算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一、服務業核算體系
從總體上看,醫療衛生服務核算從屬於服務業核算的範疇,並與貨物核算一起構成了產業部門核算的有機構成。但在我國,貨物核算不論在方法還是在制度上均較為成熟,而服務業核算則要滯後許多。結合許憲春(2004)等人的觀點,可以發現其主要原因如下:
(1)經濟發展的順序。從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來看,其經濟發展的順序依次為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因而核算體系的建立可區分為兩個階段,即首先是農業核算為主,工業核算為輔;爾後是農業與工業核算為主,服務業核算為輔。由此可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服務業核算處於從屬的地位,並且會產生一種“前兩種核算更重要”的觀念,進而導致對其核算地位的輕視,因而與農業和工業核算相比要處於滯後的狀態。
(2)“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MPs)的影響。由於MPS的影響,使我國對服務業核算的忽視達到了極端的地步。因為“在‘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下,服務業的絕大部分被認為是非生產性的,從而被排除在核算物件以外。
由於新中國成立以來長期使用MPS計算總產值和國民收入,對服務業沒有系統和定期的統計,(因而)服務業增加值的估算缺少最小限度的資料資料”(許憲春,2004),故此存在相當多的問題。例如,汪萌萌(2005)認為我國服務業統計所存在的問題包括統計資料不完整、統計制度不健全、統計範圍不全面、統計方法不科學、統計標準不一致和資料蒐集困難等;趙同錄(2006)認為服務業統計的問題主要是統計範圍存在缺口、部門統計缺乏系統性和規範性、統計制度銜接性不強、統計部門協調力度較弱和服務業價格統計有待完善等。儘管為了改善服務業統計而進行了若干改革,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注意的是,這些問題不僅存在於服務業總體核算體系之中,而且同樣存在於醫療衛生核算之中,畢竟後者是前者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產出核算方法
眾所周知,大部分醫療衛生服務屬於非市場服務,其產出核算歸屬於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生產總量核算。在SNA—l993中,非市場服務產出核算的基本方法是活動成本的加總,即“僱員報酬、中間消耗、固定資本消耗及生產稅淨額”之和,並假定其淨營業盈餘為零,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以投入代產出”法。國內外多年的核算實踐表明,這種核算方法存在著許多弊端:第一,假定非市場醫療衛生服務部門的淨營業盈餘為零,違背了一般的經濟發展規律;第二,以“投入”代“產出”,有悖於一般社會再生產的基本原理,並與中國實際不符;第三,將醫療衛生服務生產率的增長率鎖定為“零”使其生產率的測算失去了意義。由於生產率是產出與投入之間的比率,而按照“以投入代產出”的核算方法,醫療衛生服務的產出就是投入本身,這樣就使其生產率的測算失去了意義,也無法對此進行評價分析。
三、其他問題
(1)指標設定。在實踐中,部分醫療衛生統計指標在內涵界定上存在一些模糊之處,往往無法獲取客觀真實的資料資料,並由此導致微觀經營分析及巨集觀經濟管理的失靈。路平、盛國林(2003)指出:我國部分醫療統計指標存在著日期、名稱不確切,單位未定義,計算公式不科學等方面的問題。如“臨床”的概念和“手術”的定義就沒有得到完全準確的解釋,等等。在計算公式中,如轉科病人的術後平均住院日很長或術前天數很長,非手術科室出現手術病人例數等方面的計算不科學。類似地,巨集曉華、陽紅(2005)也歸納了我國醫療衛生統計所面臨的問題,主要包括統計指標概念不明確、計算不統一,指標有不確定性且被隨意擴大,醫療缺陷指標基本無法使用,輕視醫療指標、重視經濟指標,醫技科室統計指標不適應時代的需要,統計指標的原始資料採集質量差,等等。這一切均影響了醫療衛生統計工作的進展和有關研究及政策制定的可行,並關聯到產出核算及相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