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數學不等式教學法的創新策略論文

才智咖 人氣:3.98K

國中數學教學若要體現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必須充分地考慮數學學科的特點、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發展水平,針對不同水平和興趣的學生實行多樣化學習,也可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而不等式的證明方面,方法靈活多樣,還和很多內容相結合,它既是中學數學教學的難點,也是數學競賽當中的熱點。

國中數學不等式教學法的創新策略論文

一、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

國中的數學內容較國小教學內容更系統和深入,涉及面更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幫助學生打下厚實的基礎,以利於學生以後的數學學習。首先應該擺正師生關係,在中國的教育當中一直強調著“師道尊嚴”。教師在課堂上一般都是居高而上,普遍都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埋頭“消化”教師講的知識點。教師掌握著上課的節奏,這樣學生顯得很被動。在國中不等式教學當中涉及很多的知識點,學生僅僅知道一些公式而不會運用是教學的一種失敗。基礎知識在教學當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不等式的解題方式多樣,內容豐富,技巧性較強並且要依據題設、題的結構特點、內在聯絡、選擇適當的解題方法,就要熟悉解題中的推理思維,需要掌握相應的步驟、技巧和語言特點。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學生有夯實的基礎之上的。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紮實的話,在解不等式題時就步履維艱。

夯實的基礎來源於學生對不等式概念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而概念的形成有一個從具體到表象再到抽象的過程。對不等式抽象概念的教學,更要關注概念的實際背景和學生對概念的掌握程度。數學的概念也是數學命題、數學推理的基礎,學生學習不等式知識點也是從概念的學習開始的。所以在不等式教學探究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基礎。

二、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歸納和整理

提高國中數學不等式教學效果,首先要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精神,通過尋求不同思維達到解題效果來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去對數學不等式知識進行探究,通過結合所學的數學知識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路,以幫助學生完成更深入地數學知識探究。同時國中數學不等式知識點的學習對學生歸納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靈活使用概念能夠幫助學生熟練地運用數學知識,對不等式這一章節知識點的掌握歸納和整理進行綜合的運用從而能夠成功地解題。例如,在含有絕對值的不等式當中:解關於x的不等式2+a0時,解集是;(2)當—2≤a<0時,解集為空集;(3)當a<—2時,解集為。當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歸納和整理後,學生也就不會馬失前“題”。

三、 開發學生的解題技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學習離不開解題,中學數學教學的目的,歸根結底在於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和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將培養學生“數形”結合、 “對應”思維、“轉化”能力、分類的運用、解題反思與激勵、提高學生數學不等式解題能力始終貫穿於教學始終,必須把它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總體目標中也明確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學生能夠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解決問題是數學的核心,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數學教育的重要目標,中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使學生“具有正確的、迅速的運算能力,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義務教育新課標教材《數學》中七年級下冊第九章內容中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儘管二者解題的方法相似,但學生不易在思考的前提下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有無數個。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適時地把不等式解集在數軸上直觀地表示出來。在不等式證明教學當中也有許多解題技巧。例如,比較法是證明不等式的一種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的方法,基本不等式就是用比較法證明的。其難點在第二步的“變形”上,變形的目的是有利於第三步判斷,求差比較法變形的方向主要是分解因式、配方。 (1)作差比較法; (2)作商比較法。作差(商)比較法: 作差(商)→變形→判斷符號(與1的大小)。諸如此類的還有綜合法、分析法、換元法(增量換元、三角換元、向量換元、對稱性換元、藉助幾何圖形換元、代數換元、分式換元、比值換元)以及放縮法等解題方法。而這些解題的技巧需要教師的引導,也需要學生獨立地思考解題方法。

探究式教學就是要學生探究問題,而不是簡單地讓學生理解和記憶不等式教材中現成的結論和公式。一個問題,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讓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是一個合適的探究物件,學生也有較大的探究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