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研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5.94K

1我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概念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研究論文

公共藝術學科的發展,是各個人文教育學科綜合公共藝術學科形成的,該學科的內容是針對公共藝術所進行的理論研究與探索,並對理論結果進行實踐證明.該學科包括公共藝術的表現形態、本質內容、價值觀念、創作技巧、審美方式等內容.對於素質教育而言,藝術教育是極為重要的,所包含的的內容也是多樣化的,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不但是培養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同時也提升學生們的審美情趣,陶冶學生們的藝術情懷,並將藝術的價值發揮出來.也因此使得公共藝術的教育成為了美學學科教育以及人文素質的教育不可忽略的內容.目前,國內的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各個高校的發展速度也越來越快,而在人文教育的內容裡,公共藝術教育是不或缺的內容,所以各大高校也對其越來越關注.而之所以要設立公共藝術學科的教育內容,就是為了提升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同時教師教育水平的提升還能促進國內教育質量的提升,所以,對於公共藝術的教育,各大高校應該加快步伐.不過,就因為各大高校的教育現狀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所以公共藝術的教育發展並不全面.

2通識教育背景下公共藝術課程的現狀

進入2000年以後,國內教育相關部門就頒發了藝術教育的相關檔案,對藝術教育進行了規劃,規劃內容包括了非校內的藝術教育、培訓機構的藝術課程、校內的藝術活動等各個方面.此外,部分教育設施先進的學校把藝術專業的教育和公共藝術的教育相融合,二者彼此補充,使得二者的教育水平都有所發展提升.不過具體的實施過程裡,卻遭遇了很多的戳著和困難,而且不同的人對藝術的理解也不同,高校中的研究人員或是授課老師對藝術的理解不夠全面,導致藝術教育的發展受到了阻礙.比如因為現實功利的心態,高校中藝術教育的表現就是各種學生藝術組織形成了學校的藝術的藝術文化,還有美學學科的教育只是通過各個名目繁多的公選課來實現,這與真正的藝術教育內容相差勝遠.根據藝術教育的課堂內容以及講課形式還有最終的藝術考核來看,藝術教育有以下3個方面的問題:

2.1藝術教育的課堂內容只以書本內容作為重點,並沒有將書本中的知識靈活運用,也沒有在書本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擴充套件

我國的教育一直是以應試為目的的,而且授課是有課時限制的,所以很多高校的老師主要注重書本知識內容的講解,比如藝術的發展歷史、藝術的類別以及各個藝術家的藝術理論等等,有時會帶同學們參觀相關的名人藝術.實際上,藝術的價值是在於其擁有不可複製的特點,並且能夠表達自由的思想,而各大高校的教育形式,使得藝術的教育失去了其最重要的核心內容.所以,在藝術教育的課程完結以後,學生對藝術的理解依然只是片面的,只記住了相關的藝術家以及藝術發展史,或者是與藝術相關的專業名詞等,這和藝術內涵的本身就不相符.其實,在藝術教育中,並不用過分強調藝術學家的成就,也不用過分強調藝術的發展歷史,對於藝術的概念只需簡單帶過,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藝術知識的傳授激發學生們的藝術思維,並給學生們帶來藝術創作的靈感,而不是讓其成為紙上談兵的藝術生.

2.2藝術教育在講課形式上缺乏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只以老師為講課中心

目前我國的高校教育裡,每個班級都是有相應的人數限制的,而且課堂上老師是授課的主體,學生對於知識的獲取並不是主動的,課堂氛圍也比較死板,對於藝術教育,學生大多知識進行理論知識的記錄和背誦.此外,很多老師因為受教育時代的原因,並不能很好地接受當下資訊時代的授課方式,對於多媒體教育缺乏瞭解,掌握得不夠熟練,所以對於利用網際網路進行藝術交流,更是比較困難.所以課堂的講課方式缺乏多樣性,藝術作品的展示不夠生動,所以學生不能真切地接近、感受藝術.還有一些高校的老師,並不是專業的藝術教育者,對藝術的瞭解以及對藝術知識的掌握並不全面,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教師往往只是照本宣科,不會進行變通,也不會拓展知識,教條式教育使得藝術教育失去了本真.因為以上提到的種種原因,藝術教育缺乏生動而豐富的授課方式,使得藝術教育古板而失去了藝術真正的內涵.

2.3藝術教育的最終考察知識針對理論知識,並不能激發學生們的藝術潛能,引導學生真正瞭解藝術

因為以上提到的原因1和原因2,藝術教育的考察形式也是考試,採用閉卷或者是開卷的方式,通過概念性內容的填空、藝術名詞的解釋以及相關名人名言的簡答理解還有對某一藝術觀點的論述等考核學生的藝術知識掌握情況,在以上考核的題型裡,只有最後對某一藝術觀點進行論述的部分可以讓學生自由寫作,其餘的基本都是通過背誦完成的,也就是說,藝術教育依然是以應試為目的的.由各種概念、各種專業術語等組成的藝術早已失去了其生命,就算學生能夠通過考試,學生依然對藝術並不瞭解,對藝術的創作也沒有作用,更不用說陶冶學生們的藝術情操.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將藝術教育放到公選課中是對藝術學科的認可,也可以普及藝術學科的教育,這與學校中存在的藝術組織雖然有一定的區別,不過都能夠發展藝術,只是由於我國的國情、社會情況以及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人對於藝術教育的理解就是將藝術的理論知識、基礎知識進行普及即可,從而忽略了藝術素養的培養,忽略了藝術思想的傳播,也忽略了藝術創作的引導.就目前而言,國內的教育目的存在一定的問題,各大高校所進行的教育皆是為學生以後的生存打基礎,並且在教學時老師所傳授的教育目的也是此,使得學校的教育過於現實功利,學生在學習時的功利心過重,導致其最終學以致用時的心態也過於現實功利,缺乏審美情趣.

3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改革的相關措施

3.1對各個高校的藝術教育教師進行專業的藝術教育培訓,並對其通識教育的'理念進行培養

現在依然會有一些高校的老師,並不是專業的藝術教育者,對藝術的瞭解以及對藝術知識的掌握並不全面,還有一些老師受教育的學校就是藝術學校,雖然其具有紮實的藝術專業知識,但是教育方式並不夠豐富,而且很多老師在受教育時重點也是掌握藝術的基礎知識以及理論知識,對於藝術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很多藝術教育的老師在學校的工作不但是給學生們授課,還有學校中與藝術相關的工作都會有所涉及,比如校園文化活動、藝術講座等,但是這部分工作並沒有相應的報酬,教師在舉辦相關活動時就會過於應付,而且,過雜的工作內容使得教師無法對藝術進行自發的深入的研究,對於其教育方式的改變也來不及思考.而進行通識教育的課程首先要求教學的老師本身具備過硬的基礎知識,對於藝術學科不僅有理論知識,還應該有自己的見解以及對學科的評價等,除此之外,還要求授課的老師有良好的教學能力.所以在各大高校的藝術學科教育中引入通識教育,不但可以對藝術教育教師的能力有所提升,還可以促進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

3.2建立符合每個學校本身狀況的通識教育藝術課程系統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相關專案表示:“每個高階院校都能夠依據學校本身所在區域、學科建設等具有的教育特長,同時還有老師所具備的專業能力以及科研成果,可以建立多種具備特色的藝術性選修課以及各種型別的專題演講,從而達到豐富多彩的教育來滿足學生的各種興趣愛好.對於某些學校來說,這類選修課也可以加入學分.綜合性高等院校其學科較為豐富完善,教學能力也非常高強,對於藝術學院裡面有關藝術的教育方面能夠建立綜合科目以及藝術選修課,同時對於課程的教育上可以採用自由選修的方式進行,對於課程的構架上實行橫跨型方式進行.對於某些大學來說,其不具備完善的學科系統以及分佈不均勻的師資力量,對於藝術教育這一公共教學課程來說,可以實行分佈必修方式以及核心課程模型教學,有關課程的構架方面可以實行並列性架構,從而達到完善課程構架不完善的缺憾.某些高等院校由於歷史的關係出現了比較單一的學科結構或者是單科性學校,這使得他們在專業面上非常狹隘,在建立通識教育系統上非常困難,藝術教育要聯絡上團委、教務處以及美育等職能部門,必須努力建立導論科目、跨學科綜合科目以及共同核心科目.當前中國很多大學聯合在一起建立了一個高校聯合體,他們連同建立了共享性通識教育系統,並且在網路環境中實現了遠端教學、評價以及考核等.同時還能夠請一些社會上的藝術家以及民間藝術大師來做指導教師.利用專題講座的方式,達到學生和藝術家的現實交流,從而讓藝術方面的課程得以完善.通識教育中的藝術科目在建立過程中應當有固定的學分,具有一定的課時量,具有具體的統一的要求,一定的師資資源,同時教育過程中一定要有計劃、有系統、有效率的進行,不需要過於專業化,但是要做到覆蓋度更廣,並且在教育全程中應當融入通識教育的理念.同時每個學校應該依據自身的條件建立符合自己的通識教育系統,比如學生的需求、社會的需求、師資資源以及學科條件等.

3.3建立考核評價體系

公共藝術學科的課程和普通的學科課程有一定的區別,公共藝術學科的課程不但要完全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同時對於藝術的創作能力、藝術思想等都會提出相應的要求,也就是說,公共藝術學科的課程針對的是學生全面的發展.在評估方面,考試的方式就可以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了解,但是藝術素養、藝術創造能力、藝術思想等的評估,並沒有一個不變的標準,所以要做出評估並不容易.進行科學的評價時必須考慮到教育以及學習這2個角度,這樣才能確保教與學能夠可持續性的增強.在評價老師工作成效以及學生學習成果時必須以通識教育的目的為評價基礎.在評價教方面應該考核課程管理.藝術科目具備課內外練習、理論結合實踐、教學既嚴肅又活潑的獨特性,所以教育過程必須加強規範化建設.在評價與考核學方面,主要目的在於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優點,然後讓他們能夠有更好的學習方向.評價方式多種多樣,哈佛大學使用的方式大多數為家庭作業、論文、參與討論問題的程度等等;1980年左右很多美國大學都採用“檔案袋評價法”來考核學生,這種方法主要是收集整理學習的有關作品以及創作和表演的資料、影像、文章、報告等資料,然後在總體評價學生.我國在建立藝術教育評價系統過程中應當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同時融入自身的條件來建立.

4結語

“通識教育”向我們打開了一種新型的理論以及教育思路,讓我們能夠深層次的考慮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目的以及實行方法.傳統的藝術選修課程是不能夠達到教授藝術知識目的了,而且當前課程中融入某些實踐型、體驗型以及研討型等課程是具備時尚和前沿優勢的,同時還應當轉變成創造性以及審美鑑賞方面,從而上升到審美人格的高度.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建立一個“大公共藝術教育”環境,建立一個第一、二課堂互相提高、第二課堂同學校文化建立相互促進.在當今高等院校中,很多大學生存在著人格缺陷以及生命意識比較薄弱的現象,本人覺得當前最重要的教育應當是生命教育和人格教育.本人認為只有品質卻沒有知識是很脆弱的,而只有知識卻沒有品質同樣很危險,時刻威脅著社會.當人沒有完整的人格,同時還不能夠認識到生的意義時,對社會存在著嚴重的危害.藝術教育需要用其獨特性,在藝術欣賞以及創作階段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人格以及心理構造,幫助大學生建立成具有生命和人生充滿熱情的“綜合人才”.這種綜合人才具有很多優良的素質,其中包括視野開闊、思維獨立、想象力豐富、胸襟寬廣、抱負巨集大、使命感強烈等,這些優良品質都應當在通識教育的引導中讓教育者明白,然後利用藝術教育的方式得到塑造.在各大高校中,藝術學科的教育只有在通識教育的幫助下才能夠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而通識教育也對藝術學科的教育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教育標準,各個高校的老師以及相關的研究人員與專家都對藝術學科的教育內容、教育形式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為高校的藝術教育做了相應的規劃.完善藝術學科在各大高校中的教育體系,也進一步對通識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影響進行了實踐,在將來,我國的教育體系會不斷完善,高校的教育體制也會有所改進,而公共藝術學科的教育也將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