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管理髮展趨勢研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1.27W

論文摘要:體育教學是高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通過對普通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管理的現狀調查分析,提出新課程改革形勢下課程教學管理的發展與創新思路。

新時期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管理髮展趨勢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校 公共體育 教學管理 趨勢

作者:吳燕丹 鄭永華 鄢春生

0、引言

伴隨新世紀的到來,人類正在邁向一個嶄新的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尤其是高新技術將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對當今高校課程改革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要求我們及時做出敏銳反應。為培養適應新世紀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創新人才,保證教育質量,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應根據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培養目標重新定位,形成與其他學科相配套,適應當代體育教育發展的課程體系。體育教學改革是高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只有重視和抓好這個環節,才能既保證體育課的教學質量,又合理有效地開展其他體育活動。因此,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對教學組織管理的研究,就顯得越發重要。

1、當前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管理的現狀分析

通過對全國43所高校體育部主任問卷調查,瞭解現階段影響大學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的因素,從統計結果和訪談中得出結論,與課程教學管理相關的指標選中頻數都很高,如:“教學計劃靈活性低”佔93%,“課程設定定位混亂”佔90%,“課外活動機制不完善”佔86%,教學組織上也提出不少問題。經過綜合分析歸納,目前高校公共體育改革在管理大致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1管理觀念滯後,對學校體育定位不夠準確

教學管理改革,首先要更新滯後於改革發展需要的管理理念。調查表明,當前的薄弱環節是對主體需要的適應度還比較低,在導向上不夠明確,提法較含糊而籠統,對於應從教育的高度看體育還是從體育的角度談教育沒有清晰的認識。國外教學已提出“生命第一,健康第二,教學第三”的理念,應引起我們對體育教學深層次的思考,從根本上轉變固有的思維定勢,實現觀念的突破。

1.2教學大綱靈活性低。教學大綱過於細化

當前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大綱與課程整體改革的不適應已是一個較嚴重的問題,第一表現為體育教學目標定位不清。第二是專案選擇與社會需要、學生需要存在較嚴重的脫節,體現不出時代性、社會性、實用性等特點。第三,教學大綱靈活性較差,各專案學習時數與學習內容規定過死,沒有留出可自由調整的空間,不利於創新能力培養,使教師成為機械執行大綱的教學機器。教學大綱中將各專案學習內容,計劃時數,要求等規定過細,無形中約束了教與學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靈活性與創新精神。

1.3課外活動機制不夠完善

課外活動沒有形成有序的機制,也是教學管理上暴露出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許多高校的課外活動形同虛設,沒有明確的目標,嚴密的組織,也沒有考慮學生需要、社會需要與學科發展需要,大多處於一種無序的、隨意的狀態,不利於學生興趣的養成及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同時也不利於課外和校外體育資源的開發。

1.4課程結構單一。立體化課程體系尚未建立

課程結構決定課程功能。大部分高校的公共體育課在課程結構上還存在較大的不足,表現在課內外的銜接不夠緊密,校內外的有機聯絡沒有形成,沒有做到可以打破原有系別建制選課,學生還不能自由選擇教師及上課時間,更談不上跨學科、跨學校開設綜合性課程,拓展學生的視野了。學校的轉型使單一課程無法滿足各種型別學生需要,現有體育課程缺乏適切性原因是學校不能在學生所需要的東西與他們所體驗的世界的性質之間建立起有意義的聯絡,當這種有機聯絡被人為分離開後,必然導致學生對學習的.不滿、冷淡,最終將導致學習的失敗。在課程設定中沒有處理好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單科課程與綜合課程這幾種課程型別之間的關係,不能很好地建立起一種縱向多層次、多種形式,橫向跨學科、跨高校的立體化課程群。

2、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組織管理的發展趨勢

2.1公共體育教學管理改革的理論依據

新一輪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H(以下簡稱新《綱要》)於2002年8月頒佈實施。新《綱要》在教學管理方面表現出明顯的突破,提出“要把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課外體育鍛煉,校外(社會、野外活動)、運動訓練等納人體育課程,形成課內外,校內外有機聯絡的課程結構,”更提出應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多種型別的體育課程,打破原有系別、班級建制,滿足各種型別學生需要。學生實現“三自主”,可自主選擇課程內容,自主選擇任課教師,自主選擇上課時間。提倡教學方法個性化和多樣化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邊互助活動;要求逐步實現體育課程管理的科學化、系統化和計算機網路化。

《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是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於2002年7月頒佈實施的,《標準》的頒佈與實施是落實“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切實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具體措施;是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激勵學生積極進行身體鍛鍊的教育手段,是學生體質健康的個體評價標準,也是學生畢業的基本條件之一。《綱要》明確規定,需建立《標準》測試管理系統,以《標準》取代原來的《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將使大學體育更符合時代精神,也更受學生歡迎,更能體現出大學體育的功能。

2.2新時期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管理的發展思路

新時期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管理應充分借鑑國內外先進的課程理論與實踐經驗,形成適應本地區及本校特色的教學風格,以我校2004級本科學生體育課程管理為例,主要有如下思路:

(1)全開放式選課——制訂體育教學改革實施方案,面向全校開設通選必修課,新生人學後人手一冊《選課手冊》,同時所有任課教師的簡介,照片、專業特長和開設課程,通過網上和展板同步推出,規定時間教師現場諮詢,學生登入體育學院網站公共體育網頁,瞭解體育課程開設專案、開課時間,任課教師及當前選課原則,在網上點選自己喜歡的課程,瞬間完成選課。

(2)不同的編班形式——由於學生所選的專案、時間,任課教師不同,編班應打破原來的系級建制,全校統編,男女生混合編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上課時間自由選擇體育課,允許有一個月互相適應期,對教學進度、教學內容及教師不適應的可以調整,一個月後班級相對固定。這種方式使不同院系學生加深瞭解,同時從社會學角度看,男女混合編班對促進教學效果還是很有好處的。

(3)教師不動學生動——教學內容為單元模組,有主修單元、副修的各項群選擇單元(圖1),學校特色專案單元及理論教學單元,學生完成某個單元學習後,自動轉入下一單元,教師相對固定本專業教學,當自己的教學班輪換到別單元時,又有別的班級輪換過來上副修單元,這種做法的好處是教師可以有較多的精力在自己的特長上有深入的研究,提高教學水平和專業深度,而不必為了適應學生需要應付每天眾多專案的教學課。蜻蜒點水式的教學方式,不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均處於一種原地重複和初級狀態的感知層次,也就無從談到培養興趣及發展個性了。目前我校在部分班級中已開始試行這種輪換教學單元形式,教師和學生均感到非常滿意。在每一單元教學中由任課教師給出成績,登入學生選課手冊,最後由主修單元教師通過教務處成績管理系統進行成績錄人,體現成績評定的公開化、公平化。

(4)部分休閒健身專案有償化教學——大學生對學習和掌握能融健身、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運動專案的願望越來越高,但這些專案消費相對較高,而學校體育經費投入極其有限,可對部分如網球、乒乓球、體育舞蹈、流行健美操等時尚專案教學適量收費,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由選擇(大部分專案不另行收費)。從目前我校個別專案的專項提高班試執行情況看,廣大大學生是能夠接受的,而且出現了越是收費專案,報名越是踴躍的喜人景象,使體育“有償性”教學成為可能,以場養場、以館養館的方針落到實處,也使“花錢買健康”的觀念及早滲透到每一個學生的思想中。我們曾就部分時尚專案的有償教學(任意選修課和專項提高課)做過調查,贊成的學生達92.7%,說明這種方案還是可行的。

(5)課內外全學分制管理——取得學校相關部門的支援與配合,對學生的體育課內、課外(俱樂部、課餘鍛鍊)全部實行學分制管理,除體育必修課學分外,規定在校生在學期間還必須修滿若干個體育類的計劃學分,上不封頂,鼓勵學生多拿體育學分。對教學俱樂部和課外俱樂部採用“末位淘汰制”加強競爭機制。對學生的課外鍛鍊也必須有相應措施,改變現有的無序狀態,可借鑑北航的“體能鍛鍊走廊”,要求學生每一學期必須鍛鍊的次數,出口處有專人負責Ic卡考勤,完成者獲相應學分,體現民主與集中相結合,興趣與強制相結合,切實提高體能。

(6)成立體育健康中心——根據《綱要》和《標準》精神,學生的體質測定是每年必須測評一次的,由於學生專業相對分散,時間不好集中,應設立專門的體育健康中心,負責測試學生體質,給出相應評價,再反饋到學生手冊上,最後由主修課教師彙總上報。學生可以在課餘時間到中心測試,時間上相對靈活,也減輕主修教師負擔。健康中心還承擔對全校學生的健身、健心諮詢,開設運動處方等工作,中心諮詢教師可由學院相關教研室教師擔任,亦可外聘,採用專家坐堂形式,將來還可發展到對教職工的健身諮詢。

3、結論與建議

(1)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高校體育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在國際性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必須以我國國情為基礎,吸收世界各國的先進教學管理理念,對大學公共體育課進行重新定位。

(2)現階段我國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在教學組織管理若干因素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劃靈活性偏低;課程設定較盲目且只重形式的改革;教學組織管理滯後課程發展需要等等。

(3)教學組織與管理的順利運作,必須取得學校各級領導部門的支援。應高度重視公共體育硬體條件的完善,擴建和維修體育場館相結合,解決目前場地、器材嚴重缺乏的問題。給予公共體育更多政策上的扶持。

(4)認真組織、周密設計體育課程教學執行方案。重新修訂大學公共體育教學計劃,以特色教材與選擇性教材相結合、各項教材時數不做硬性規定的方式,提高教學大綱的靈活性。

(5)建立完善的與課程模式相配套的網路管理系統。強調整體設計,全盤規劃,實現選課、成績錄入、課外活動時間與次數查詢、體質測定預約等一條龍完善服務,提高教學管理的質量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