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在教學中進行創新論文

才智咖 人氣:6.6K

現在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關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教育本質的體現,而目。正在逐漸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國小生生理、心理髮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國小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促進國小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

怎樣在教學中進行創新論文

一、利用教材適時點撥。

課堂教學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活動陣地。學習是學生的主導活動之一,學生大量的心理困擾都產生於學習過程中,理應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滿意地解決。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作為素質教育重要內涵之一的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也需要滲透在各科課堂教學中並得到落實,全面提高學科教學質量。‘孑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優化國小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愛好,全面提升國小生的心理素質,讓國小生健康發展就擺在了在教學中重要的位置。學科教學不僅具有知識性,而且具有教育性,無論是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還是教給學生科學的方法,學科都可以滲透性的進行心理教育。

首先從教學心理學的角度講,結合學科教學進行心理教育是最有實效的'。因此,我們應找準語文學科的個性任務與學生需養成的心理品質間的結合點,使心理教育技術與語文教學技術互補,使心理教育的內容與語文教學的內容有機融合,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的滲透,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其次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自然成了主要的教育途徑。由此語文學科的特殊性,它的具性、交際性、人文性的特點,把它與人的生活經歷、內心體驗、個性情感等因素緊緊地聯絡在一起,從而決定了語文教學的藝術特徵,如我在教學二年級《一分鐘》這篇課文時,有位學生小聲的說到“就是多睡了一分鐘,也沒什麼大驚小怪的。”真對這一問題我讓學生探討,說說一分鐘的重要性,在探討中學生懂得無論在什麼時候做事都要分秒必爭,年年如此,一生堅持,這一過程正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教育平臺”。以此為憑藉,敏銳地捕捉語文教學中瞬間即逝的契機,採用靈活互動的教育方法,拓展滲透,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二、創設情景,陶冶情操。

語文資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語文資源相對於其它學科而言是極其豐富的,常見的語文資源一是教材,二是語文活動,三是學生習作。這些語文資源中,都含有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挖掘出這些因素,以此為憑藉,拓展滲透是在語文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語文教材都是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我們在體驗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操和它的藝術感染力的同時,心靈深處常常會被文章的人物、情節或哲理所震憾,給予我們積極的人生體驗。

有的文章有著非常明顯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如一年級教材中《兩隻小獅子》講一隻小獅子從小勤奮練功,另一隻卻什麼都不做,只想依賴父母生活。可以培養學生摒棄依賴思想,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情感意識。又如《爺爺和小樹》寫的是冬天爺爺愛護小樹,照顧小樹,夏天小樹給爺爺遮擋烈日,滲透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可以培養學生初步認識人和自然相互依存的關係。有的文章甚至可以挖掘出多個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如《司馬光》講的是司馬光和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裡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水缸裡,司馬光急中生智,舉石砸缸救出小朋友的故事,司馬光的遇事不慌,勇敢助人的心理品質語文教材的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可以滲透在遇到緊急情況下的求助的意識。也有的教材,本身沒有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互動,交流,也會產生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如學習態度、耐挫能力、創新意識等,教師要善於捕捉,拓展滲透。

三、拓展知識靈活運用。

語文教學,關鍵在於一個“活”字,作為國小語文教師,要容忍、寬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偏執,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熱愛、尊重、理解、相信每一個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要以表揚鼓勵為主,要善於傾聽不同的聲音,適時地選擇一個既合本意,又易於為學生接受的實事求是的表達,打動學生的心絃,引起他們的共鳴,使得課堂成為平等、和諧、圍爐夜話般的溫馨境地,在輕鬆和諧的氣氛中,讓學生想說就說,敢於表述不同意見,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從國小生的心理髮展上來看,他們在感知過程中,還不能自覺地調節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於對物體進行綜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確,無意性和情緒性明顯;在注意上,國小生是無意注意佔優勢,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異刺激所吸引,此階段,他們的有意注意也在發展,但還達不到完善的程度。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方法上,應該精心設定,有意注意、無意注意交替出現,教學中可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具、學具,也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例如多媒體電腦等,化抽象為形象,幫助學生理解。我們還可以推出課本劇,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創造、加工並演出,合適的篇目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自評,從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語文實踐中。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獲取知識。

心理輔導是指根據國小生心理髮展特點與規律,由教育者設計和組織,以活動為基本方式,引發國小生的主觀體驗和感受,從而國小生的心理狀況產生積極的影響,達到形成和改善國小生心理的一種方法。學生心理輔導的內容包括人格輔導、學習輔導和生存輔導三個方面。如國小生感受愛、接受愛的情緒體驗,在和同伴、老師交往時懂得基本的交往原則,對尊重、合作、幫助等良好交往品質有初步的體驗;有初步的真、善、美的感受能力,能以此來衡量別人和自己的行為;培養國小生初步的學習能力,在學習中體驗成功;培養國小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主意識等。

我想只要語文教師做一個有心人,在語文課堂中合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我們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也會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素質教育總體結構中的奠基性工程,可以說,沒有健康的心理,一切形式的素質教育都是無從談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