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案例:重塑“李寧”

才智咖 人氣:2.16W
營銷案例:重塑“李寧”
在遭遇成長的上限之後,李寧公司開始啟用業已老化的品牌,使自己的品牌成為一種被高度認知的價值承諾:它提供的決不僅僅是用品,而是一種生活品質和生活境界。李寧重塑品牌的一系列動作可圈可點,但要有效地啟用一個老化的品牌,還有太多的需要解決本刊特約記者原燕飛一個個普通的男孩女孩,出現在很平常的馬路、天橋、空地、天台、衚衕,沒有專業的運動場地,沒有觀眾,沒有喝彩,他們正在跑步、踢足球、打籃球、打羽毛球……一切看似平常……他們都身著李寧服裝,眼神裡流露出對運動無盡的專注與陶醉—
—他們好像已經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小院裡晾著衣服,他們站在兩邊打網球;衚衕中的鐵門上劃上一個白圈,就成了投藍板;屋子裡,一個孩子以一個標準的投藍動作乾脆利索地關了燈鈕……最後,畫外音響起:“只要你想,一切皆有可能”。

  這是李寧公司新的廣告片呈現的情景。廣告在世界盃期間投入播放,長達一分鐘。

  一位一直關注李寧公司的廣告從業者說:“這個廣告跟以往的李寧廣告的風格完全不同,讓人耳目一新。定然有高人指點。”成功的廣告可以稱為“意義的快速注射”——用精心營造的場景,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最豐富的意義傳達給受眾。曾經為諾基亞、寶潔、微軟、SAS等公司做過廣告策劃的托馬斯·蓋德(Thomas Gad)認為,一個成功的品牌應該有四個維度:功能效用、身份認同、情感的享受和心靈的感召。與之相應,一個成功的廣告要讓其目標受眾迅速地產生對產品或服務的認知,意識到這種品牌給予自身的身份歸屬感,體驗到一種使用同類產品或享受同類服務時難以體驗到的感受,最後——也是最難達到的,是感受到一種生動的生活信念和生活境界。

  如此看來,李寧公司新推出的這個廣告是相當成功的。與它以前推出的廣告主題(“我運動我存在”,“運動之美,世界共享”,“出色源自本色”)相比,“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 is possible!)給LI-NING品牌的定位精準得多。在年輕、充滿活力的人面前,外界的限制都形同烏有,一切都剛剛開始,一切都可以從無到有,“一切皆有可能!"。它以生動可感的畫面,向觀眾強烈地暗示一種價值承諾:擁有李寧牌產品,不僅僅是擁有一種生活用品,而是擁有一種生活質量人生境界。

  這非同尋常的“一分鐘”透露出一個重大的訊號:LI-NING牌將會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它標誌著李寧公司謀劃已久的重大工程——重塑LI-NING——全面啟動了。

  成長的上限在的體育用品市場上,李寧的銷售收入是8億多,位居第一,相當於耐克和阿迪達斯在中國銷售額的總和。(圖一)

  但這些年從來都沒有超過10億。(圖二)

  這是任何一個公司都可能遇到的難題:在經過成功的快速擴張後,成長的速度驟降,直至原地踏步,甚至退步。企業上下都感覺到,有一種近乎魔障的東西在阻止企業的規模、效益無法再向上增長。

  在李寧公司總經理張志勇的眼裡,這一切意味著李寧品牌已面臨著危機。張進入李寧公司已有9年,去年3月份接任北京體育用品公司的總經理。在此之前,他先後做過財務、財務主管、財務部經理和財務總監。

  財務出身的張志勇天生對數字敏感,喜歡從數字中發現問題。他把李寧與耐克、阿迪達斯在不同的城市的銷售額作比較,發現李寧在對品牌不太敏感的二類城市售額一直都不錯,而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品牌充斥的大城市,李寧的銷售額總是上不去。這可以地得出一個結論:李寧的品牌號召力已經停滯,或者在衰減,公司已陷入品牌老化的困境,雖然這種困境還沒有到毀滅性的程度。

  2001年4月,張志勇請蓋洛普公司為李寧品牌做了一次全面的消費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出李寧牌的種種問題:

  一,目標消費者不清。李寧公司管理層定位的目標消費者是:年齡在14到28歲之間,學生為主,大中城市,喜愛運動,崇尚新潮和國際化的流行趨勢。但真正購買李寧牌體育用品的核心消費者的年齡在18到45歲之間,居住在二級城市,中等收入,非“體育用品的重度消費者”。(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