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欣賞中的模因研究

才智咖 人氣:2.94W

任何一種文化現象都有可能成為模因,模因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廣泛而大量地存在,當一種現象出現並得到傳播,那就是模因作用的結果。音樂作為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文化因素之一,模因論應該並且能夠對音樂及相關問題作出新的解釋。

音樂欣賞中的模因研究

摘要:在音樂欣賞過程中,作品和欣賞者是我們所著重關注的物件。作品在音樂模因及欣賞者的“期待視野”的作用下使欣賞者在欣賞過程中產生了“似曾相識”的一種心理體驗。同時,音樂模因抹平了作品與欣賞者之間的鴻溝,迅速進入欣賞者的記憶,並獲得廣泛流傳。

關鍵詞:模因;音樂欣賞;接受美學;期待視野

20世紀70年代,英國的生物學家Dawkins在其專著《自私的基因》(TheSelfishGene)(1976)一書中首次提出模因(meme)這一概念,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模因是文化傳遞單位,或者說是文化複製因子,它的核心是模仿。具體說來,它可以是曲調旋律、想法思潮、時髦用語、時尚服飾、搭屋建房、器具製造等的模式,也可以是科學理論、宗教信仰、決策程式、懲罰模式、客套常規等等。①

一、模因的概念

模因(meme),是基於基因(gene)一詞仿造而來,是牛津大學新達爾文主義的倡導者Dawkins借用達爾文的進化理論,用meme這個詞來描述文化現象的進化。“meme”源自希臘詞“mimeme”,意指“被模仿的東西”。Dawkins在該書的最後一章引入了與基因相對應的模因概念。因此,他把模因定義為“文化傳播的單位,或模仿的單位”。他的學生蘇珊•布萊克摩爾在1999年出版的《謎米機器》中,將這一概念更具體化了,認為“任何一個資訊,只要它能夠通過廣義上稱為‘模仿’的過程而被‘複製’,它就可以稱為模因了”。②

由此,我們就可以認為音樂本身就是一種模因,模因也寓於音樂之中,音樂中的節奏、歌詞、旋律甚至演唱方法只要通過模仿得到複製和傳播,都有可能成為模因。從模因論的視角來看,音樂文化的傳播,就是一種音樂文化模因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傳遞,並能夠打破文化的藩籬,準確複製併成功生存。

二、音樂欣賞中的幾個要素

如何確立文學研究物件,是眾多文藝理論家的研究重點。M.H.阿布拉姆斯在《鏡與燈》中從審美主體和客體的關係出發,提出了文學的四要素說,認為在整個藝術過程中與藝術作品相關的因素有四個,即:作品、藝術家、宇宙、觀眾。對於四者的關係,他用了一個三角形來排列,如圖:後來的美國學者劉若愚()將這四要素的關係重新安排成一種完整的圓圈,如圖:這樣突出了主客體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一種關係,將文藝作品中的四個要素形成了一個動態的、不斷迴圈的藝術過程。③在音樂藝術活動中,同樣也需要關注主客體之間的關係。在這一過程中,創作者、音樂作品、表演者和欣賞者共同構成了音樂藝術活動的整體,缺一不可。

四者之間的交流互動彰顯了音樂藝術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作者將作品創作完成,這只是第一步,還不能稱得上是完整意義的藝術作品,只是一種“可能的存在”。④對於音樂藝術作品而言,要想被欣賞者感知和理解,還需要表演者這個中間環節才能得以實現。作曲家寫出樂譜,並不能直接被欣賞者所聞,只有通過表演者對作品的演奏(唱),變為具體的音樂音響才能夠為聽眾所感知。表演者在音樂欣賞這一藝術活動中充當了“聯絡者”的角色,表演者通過對作品內涵的理解、演繹和深入挖掘,賦予了作品第二次生命。

對於音樂欣賞這一藝術活動來說,創作者是“隱身”的,音樂作品、表演者和欣賞者是顯性因素(當然這是在“臨響”情況下三者才會同時“現身”),由於本文研究視角的原因,我們更多關注的是音樂作品和欣賞者這兩個要素。這裡我們有必要對音樂的審美主體──欣賞者做一個界定。按照韓鍾恩教授觀點,欣賞者分為:生物的人、文化的人、音樂的人和職業音樂家。⑤由於我們關注的是大部分的音樂欣賞者,所以本文研究中所涉及的欣賞者主要是指前三類人。

音樂形態客體──音樂作品作為一種資訊,對音樂的審美主體──欣賞者產生了從生理到心理進而到觀念上的刺激,當音樂客體中的某些資訊(如旋律、唱詞、唱腔等元素)是歷史傳承下來的,或是作品中“存在一種‘結構’的本質,這種結構的本質經歷許多世紀仍舊不變。但這種‘結構’卻是動態的:它在歷史的程序中通過讀者、批評家以及與其同時代的藝術家的頭腦時發生變化。”⑥這種“歷史傳承的東西”和“結構的本質”就是音樂模因,當欣賞者在欣賞過程中聽到這些“似曾相識”的元素時,對音樂作品的接受和理解就不會出現“找不著北”的情況,理解起來也相對會更容易一些。

三、模因在音樂欣賞中的顯現

音樂欣賞,作為一種審美活動,其最終歸宿都是為了供人們欣賞的,可以說,音樂欣賞使得音樂的創作或表演具有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正如美國音樂學家默賽爾所說:“音樂欣賞在一定意義上是音樂活動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⑦由此可見,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作曲家和演奏家的藝術創造活動,歸根到底,都是圍繞著音樂欣賞這個中心環節來進行的。

(一)接受美學觀照下的音樂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