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校規模經濟的研究綜述

才智咖 人氣:2.38W
    [論文關鍵詞]規模經濟  學校規模  規模經濟
  [論文摘要]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和普及化,越來越多的高階重點中學規模擴大,目前有關教育規模及學校規模經濟的研究表明,任何一級教育的擴充套件必然向其兩端產生波動效應。因此,在教育發展過程中必須注意把握學校的適度規模。
  目前有關學校適度規模和教育規模經濟的研究主要借鑑經濟學中對於規模經濟的研究。要想對學校適度規模或學校規模經濟有深入的瞭解,必須先對規模經濟進行認識。
  一、相關的概念界定
  (一)經濟學中的規模經濟
  經濟學中的規模經濟主要是從成本與收益的量上來闡述的。規模經濟是指“當生產或經銷單一產品的單一經營單位所增加的規模減少了生產或經銷的單位成本時而導致的經濟”。喬樑先生在他的博士論文《規模經濟論——企業購併中的規模經濟研究》中也談到:“規模經濟是企業通過大量生產和銷售,實現成本下降與收益遞增。規模經濟是可以明顯觀察到的一種客觀經濟現象,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追求的共同目標。”規模經濟問題始於收益與成本分析。在西方經濟學中,關於規模經濟的理論包括規模經濟的質的分析與規模經濟的量的考察兩部分。靳希斌先生在所著《教育經濟學》中對經濟學中的規模經濟的過程和規律做了以下闡述:在生產技術、組織不變的情況下,一定的投入固然會有一定的產出,卻未必是在充分運用所投入的資源併發揮效能的條件下生產,如果投入以一定的比例增加,產出也相對增加同一比例,資源使用效率不變,這是規模收益恆常(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用公式表示如下:α=β,式中α——產出的增長率;β——投入的增長率。
  如果規模增大,引起生產技術、組織的改變,使生產效能提高,生產成本降低,這時,如果投入以一定比例增加,而產出增加的比例遠比投入增加的比例大,這就會產生規模收益遞增(IncreasingReturns toScale)的現象,這就是規模經濟。用公式表示:α>β,如果規模擴大到相當程度後,由於組織內部溝通與協調的困難,致使一定比例增加的投入低於該比例增加的產出,此即規模收益遞減(DecreasingReturns toScale)現象。用公式表示:α<β,也就是說,在生產規模擴大過程中,產出增加的比例大於成本增加的比例,便是規模經濟。
  (二)學校規模經濟與學校適度規模
  一般來說,學校規模主要指一所學校的班級個數和學生人數。而學校(教育)適度規模則是指學校擁有恰好可以使學校各種資源得以充分運用,而又不衍生人際關係疏離和管理僵化等弊端的適當學生人數。也有其他學者認為學校的適度規模並不單指學生的適度規模,如王善邁先生在他的《教育經濟學概論》中談到:學校適度規模是指學校和教師以及各項物質裝置之間的比例構成處於最佳狀態時,這時的規模就是這個學校的適度規模。包括教師的'適度規模、裝置的適度規模、以及學生的適度規模。雖如此,但其重點仍在學生的適度規模。
  在現有的研究資料中,學校適度規模與學校規模經濟的實現條件與包含要素在某種程度上是等同的,但究其實質,二者卻有著很大的區別。學校規模經濟是指同比例增加對某所學校的投入,其教育邊際收益(學生的學業成績,個人發展等)始終大於邊際成本(生均成本等)的經濟現象。所以說,學校規模經濟是一個範圍或者區間,而學校適度規模只是這個區間上的一個點,這個點可根據學校的資金支援和當地實際情況而運動。在這個點上,學生的生均成本較低且不影響管理效能和學生的學業成績與個人發展。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學校適度規模是學校根據現有的校舍裝置和資金支援等條件,在學校發展呈規模經濟情況下,且保證教育效率和教育質量不受影響時所應擁有恰當的班級個數與學生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