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學中基礎醫學整合課程教學分析論文

才智咖 人氣:2.56W

我國高等醫學院校的現代醫學教育課程體系絕大多數一直採用“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即一個學科基本就是一門課程,把醫學課程分為基礎課程、臨床專業課程和臨床實習三個階段進行教學。但這種課程體系導致基礎階段與臨床階段課程的明顯分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學習興趣,不利於完整的醫學知識體系和臨床思維的培養。20世紀90年代,美國通過醫學院校培養目標研究專案,在許多院校推行以器官系統為基礎整合課程教學改革。國內醫學整合課程改革始於2000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將課程整合分為基礎課程整合和臨床課程整合,並在2000年開始實施。海南醫學院於2013年開始,通過開設“卓越創新班”(簡稱課改班)的形式,開始探索以器官系統為中心即基礎醫學課程整合改革,將生理學(含理論和實驗課)教學內容拆分進入各整合模組,本文簡要介紹海南醫學院生理學課程的拆分和整合思路及做法,並通過比較課改班和常規班的教學效果,探討整合課程模式下生理學課程改革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

生理學中基礎醫學整合課程教學分析論文

1研究物件、方法和評價指標

1.1研究物件

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學生,課改班學生人數為30人,常規班180人。課改班學生自願報名,入學平均成績與常規班無差異,男女生比例無差異,按器官系統整合模式教學,兩部分學生的授課教師不完全相同。

1.2研究方法和評價指標

1.2.1生理學課程整合

將生理學課程整合,分別於第一學期、第二學期、第三學期、第四學期和第五學期開課,總學時為101學時,其中理論教學68學時,實驗課33學時,PBL/CBL27學時(多學科整合,不計入總學時中),自學18學時(利用課外時間自學,不計入總學時中)。

1.2.2七科聯考成績

於第四學期末,按照執業醫師考試大綱和要求,組織基礎醫學課程進行七科聯考(模擬執業醫師考試),包括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醫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總分為200分,分析其成績。

1.2.3PBL教師評價

選取PBL學生“發言主動性”“資訊獲取和綜合能力”“發言的針對性”和“提高綜合能力”等指標進行分析。

1.2.4學生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調查主要包括對生理學的學習興趣、掌握生理學知識的信心以及應用生理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1.2.5統計分析

計數資料採用t檢驗,P<0.05認為有統計學意義。

2器官系統模式中的生理學教學實踐

2.1基礎醫學和生物醫學課整合

按照人體結構、功能、病因、病理機制等邏輯思路,設計成“以問題為中心”的基礎醫學綜合板塊,即人體的基本構成、生命基本單位(細胞)、物質與能量代謝、疾病基本病理變化、疾病基本病理過程、病原生物學、人類遺傳與疾病共7個導論,為後面各器官系統模組的學習打下基礎。以人體機能系統為線索整合的器官系統模組包括血液系統、迴圈系統、免疫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與男性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與女性生殖系統、神經系統與感覺器官。每個系統又按照結構、生理、病理和臨床邏輯關係組織教學大綱及教學內容,各板塊內容又適度跨入相關臨床學科的總論部分。

2.2生理學課程融入整合課程

生理學是醫學基礎教育中的一門主幹課程,是連線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樑課。醫學生在學習了人體解剖結構與組織形態後必須掌握其正常功能與機制才能更進一步深入學習病理學、病理生理學和藥理等學科知識。生理學課程按器官系統的原則進行拆分,可分為總論和各器官系統兩大部分,被融合進入各導論和系統模組中。

3結果

3.1拆分生理學課程內容的基本思路

我們的基本思路是將生理學按器官系統的原則進行拆分,被分為了總論和各器官系統兩大部分,進而融合進入各導論和系統模組中,生理學理論教學相關內容分別被分散到五個學期

4討論

4.1器官系統課程模式有利於生理學知識的運用

在傳統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下,醫學生在前兩年學習生理學等基礎課程時缺乏對將來的臨床課程的學習和實踐沒有認知,因此明顯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由於各學科相關性難以體現,部分學生會出現嚴重的知識遺忘現象,即學習生理學時遺忘解剖學和組織學與胚胎學,學習病理生理學、病理學或藥理學時遺忘生理學,學習臨床課程時遺忘基礎課程學過的知識等。這樣不僅增加了教學難度,亦不可避免地需要授課教師重複相關教學內容,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而通過器官系統教學模式,學生在短短一個學期內有針對性地學習一個器官系統的各類知識,例如由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和病理學等由巨集觀到微觀,由正常生理機能到異常病理特徵等循序漸進的學習,並且通過早期臨床見習和醫院義工等形式,深入瞭解所學知識在實際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這對提高醫學生學習基礎醫學知識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我校的卓越創新班,是在參照了國內多所院校所做的改革模式的基礎上,根據本校和學生自身的特點而構建的,其教學效果需要長期觀察,本文僅選取生理學部分作為觀察指標。課改班在第四學期末七科聯考成績包括生理學部分,與常規班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原因可能是統計觀察的指標不夠全面以及年份不夠,後期會進一步統計。然而,教師對學生PBL評價在“發言的'針對性”和“提高綜合能力”兩方面評價課改班均明顯優於常規班,又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學習有利於知識的運用和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激發。在問卷調查中學生自我對掌握生理學知識信心不足,主要原因是因為生理學課程被整合後拆分成五個學期授課,內容高度分散,實際課程被弱化了,但運用生理學知識討論和解決一些臨床問題的能力得到一定提高,進一步說明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對於生理學知識的運用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效果明顯優於常規班。

4.2器官系統模式下生理學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法

4.2.1推動器官系統教學體系的建立

按國內傳統教學模式,系部設定、教育計劃、課程編排、教學計劃、教師培養、使用教程、考試安排都是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進行的。基礎醫學重學術,教師自然形成以學科為中心的團隊,也自然以學科為中心安排自身的學習、科研和教學工作。而傳統模式培養出來的教師難免會有知識體系單一、側重學科教學等方面的不足,因此較難適應器官系統教學模式跨學科、跨系統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頻繁更換教師也會造成教學內容銜接得不好,從而影響教學質量。因此,如何以器官系統為中心培養教師將是改革過程中最根本、最重要的課題。如果解決了教師培養的問題,培育出大量可以統籌器官系統教學模式下每一門專業課程的優秀教師,那麼接下來解決其他教學管理問題就順理成章了。這些熟悉各個器官系統的專業教師可以按照新的教學模式擬定教學大綱、編寫教材、設定考試方式和命題,並互相協調解決其他問題。因此,對於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如何合理解決教師培養和教學體系建立這一問題值得研究。

4.2.2轉變教學理念,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生理學知識碎片化後,如果不轉變教學理念,一味追求生理學知識的獨立性和系統性,將生理學內容仍然獨立於其他學科之外,就違背了我們基礎醫學課程整合改革的初衷。因此,切實轉變教師教學理念及學生學習動機,將生理學知識的教學與其他各基礎學科內容有機結合起來,通過集體備課、試講和預講等措施讓教師將生理學知識更好地融入器官系統教學模式;通過PBL問題式學習、小組討論、自主學習、早期臨床見習、醫院義工等多種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將有利於學生對器官系統知識的融會貫通,有利於早期過渡到臨床應用。在“早臨床、多臨床、反覆臨床”的新理念下,醫學生學習生理學相關知識也會更有動力和興趣,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也能優化課時。總之,在器官系統課程模式下,生理學課程教學如何安排,採用哪些教學方法行之有效並有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參考文獻

[1]陳定偉,曹倩.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教育模式及其啟示[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10):41-52.

[2]SpencerAL,BrosenitschT,LevineAS,tothebasicsciences:aninnovativeapproachtoteachingseniormedicalstudentshowbesttointegratebasicscienceandclinicalmedicine[J].AcadMed,2008,83(7):662-669.

[3]馮逵,黃建始.美國哈佛醫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課程計劃對我國八年制醫學教育課程改革的啟示[J].復旦教育論壇,2008,(3):86-89.

[4]董戰玲,易西南,馬志健,等.地方院校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教學模式改革設計思路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7):63-64.

[5]易露茜,陶立堅,陳啟元.高等醫學教育計劃改革淺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5,(3):27-28.

[6]孫鵬,黃繼東,柏楊,等.整合課程教學在醫學教育中的歷程與展望[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