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醫學整合課程的反思論文

才智咖 人氣:1.31W

傳統的基礎醫學教育以學科為中心,包括人體解剖學、生理學和病理學等。隨著醫學教育的改革,整合課程取代傳統醫學的呼聲已愈來愈高。整合課程,在1952年首次由美國西餘大學醫學院首次提出,顧名思義就是把醫學課程中相關的內容進行整合,從而使醫學的教育以器官或系統為中心,比如“心血管系統基礎”、“呼吸系統基礎”、“泌尿系統基礎”等。整合課程作為醫學教育改革的新寵,不僅打破了學科之間的界限,而且使得醫學體系一脈相承,使得醫學生能更系統更全面地瞭解機體的正常執行過程和異常疾病狀態,目前已經成為美國等西方已開發國家醫學教育模式的主流。

基礎醫學整合課程的反思論文

筆者所在醫學院已經開始基礎醫學的整合課程的教學三年有餘。每年均開設一個實驗班學習基礎醫學整合課程,兩年半期間共開設整合課程10門,包括基礎醫學概論Ⅰ、基礎醫學概論Ⅱ、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神經系統基礎、呼吸系統基礎、心血管系統基礎、消化系統基礎、泌尿生殖系統基礎、血液內分泌基礎基礎和感染病學基礎。筆者作為呼吸系統基礎的課程負責人,現簡單介紹一下該課程:“呼吸系統基礎”,英文名“Foundation of Respiratory System”,課程編號411003088,是以基礎醫學中的呼吸系統解剖、呼吸系統組織、呼吸系統生理、呼吸系統病理、呼吸系統病理生理和呼吸系統藥理的內容為整合,全面系統地介紹呼吸系統的基礎知識,將形態與機能、基礎與應用緊密結合。其教學任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能掌握呼吸系統的基礎知識並學以致用,引導和啟發學生的科學思維和認識能力,為今後能更好地學習臨床的呼吸系統疾病做鋪墊。“呼吸系統基礎”共有24學時,含19學時講授、3學時研習和2學時的實驗。各學科的分配如下:人體解剖學講授2學時,實驗2學時;組織學和胚胎學講授2學時;生理學講授5學時,研習1學時;病理學講授6學時;病理生理學講授3學時,研習1學時;藥理學講授1學時,研習1學時。分配依據根據傳統醫學教學各學科在呼吸系統基礎中的比重。當然,其他學科的分配也與此類似。

筆者作為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教研室的'副主任,參與了基礎醫學所有整合課程的課程設定、學時分配、大綱編寫和人員配備等內容。三年時間的教學工作,讓我有如下反思與讀者一同分享。

首先,比起傳統的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整合課程在課程設定和教學要求上就有更高的目標。由於整合課程涉及多個不同的學科,即是涉及多個不同的教研室承擔教學任務,因此在教學管理和連貫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基礎醫學的整合絕不是“東拼西湊”。對此,筆者認為一定要發揮好課程負責人的帶頭作用。課程負責人牽頭,組織集體備課,增加整個教學組成員的凝聚力,並定時召開會議,遇到問題馬上溝通解決。也要定期對整合課程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對課程教學質量進行全面檢查總結。這樣才能使各學科之間能環環緊扣,並較好地滲透和融合,讓各門學科內容有機連貫起來。

其次,與傳統的醫學教育相比,整合課程的教材還不成熟。由於尚在改革初期,各高校的整合教材均有不同:有的已使用專門的整合課程教材,有的卻是根據自身情況自編講義。而筆者所在醫學院,使用的仍是人民衛生出版社的第八版基礎醫學教材。我院醫學生上一門整合課程,要準備五六本相關學科的教材。當然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更多更好的整合課程教材一定會相應出爐。

第三,整合課程需要更加突出醫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思維。創新和實踐等。除此之外,醫學生還必須具備獨立學習、自主學習和自我評估的能力。因為醫學生不僅要學習醫學知識,還要在學習中培養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因為畢業後的醫學從業者必須使自己在飛速發展的醫學環境中始終保持自己業務水平的更新。作為改革的醫學整合課程的學習,筆者認為能夠使醫學生培養自我更新、創新和批判的精神,這對今後醫療工作中對臨床疾病發生機理的認識,疾病診斷和治療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最後也要談談師資。整合課程教學質量的保障不僅靠師資的水平,更要靠教師的工作態度。就我院而言,很多教師除了擔任整合課程的教學外,還擔任著其他學科的教學任務。由於整合課程又是近些年新開的試驗性課程,因此有些教師對於這些課程的教學態度都是應付差事。試問如果一個教師對自己教的這門課程都不熱愛,那學生又如何能學好呢?想提高教室的教學熱情,也需要一定的難度。如果可以對這些整合課程的教師給予繼續教育的方式可能能有較好的效果。比如可以開展組織課程負責人或相關教師到國內外一些已經在整合課程建設上取得良好效果的院校進行培訓學習,一來開闊眼界,可以將外面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帶回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二來更重要的是能激發自己教改的熱情,回來後能更好地完成整合課程建設和教學。還可以在校內或院內定期開展整合課程教師的培訓和交流,或邀請相關外校的相關專家教師到學校進行講座和麵對面指導,或開展整合課程公開課,甚至整合課程教師授課比賽等,這樣應該都能大大提高整合課程教師的教學熱情和積極性。

筆者曾有幸代表江漢大學醫學院去美國喬治亞·瑞金斯大學(GRU)去訪學交流。在那裡對國外的整合課程也有一定的瞭解。在美國,整合課程中正常人體與異常人體是分開的。醫學生在一年級學習的是與正常人體有關的整合課程,比如人體解剖學、人體組織學和生理學等;到了二年級就開始學與異常人體有關的整合課程,包括病理學和病理生理學等。而在我們目前的整合課程教育中,以呼吸系統基礎為例,既涵蓋了與正常人體相關的人體解剖學和生理學等,也涵蓋了與異常人體相關的病理學和病理生理學。因此與國外仍有一定的差距。顧鳴敏等也分析了相關情況。醫學整合課程改革不僅牽扯麵廣,改革的度也大,因此在執行過程中一定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與問題。筆者所在學院領導也糾結過是否應該將整合進行到底。但是醫學教育事關國人健康,因此改革既是困難的,也是幸福的。西方已開發國家已經在整合課程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我們也應該有信心充分相信此行的正確性和重要性。我們要有堅定不移的決心,持續不斷的投入,最終才可能將改革推向成功。因此,我院的整合課程的架設和結構可能還會有進一步的調整。不過隨著不斷地摸索和進步,我相信我院的整合課程的教學會越來越好,醫學教育的整合模式也會越來越完善!

參考文獻:

[1]賈書花,王改琴,張旭東等.“以器官系統為中心”醫學基礎課程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2):84-85.

[2]譚飛,萬寶俊,舒濤,等.醫學整合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現狀與思考[J].醫學與社會,2015,28(9):94-97.

[3]喬敏,郭立,賀加等.國外醫學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及特點[J].醫學教育,2001(6):19-22.

[4]顧鳴敏,黃鋼.中美英醫學院校醫學課程整合的比較與分析[J].醫學與哲學,2009,3(5):68-6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