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優秀論文

才智咖 人氣:3.21W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實施,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新舊觀念的衝突,農村留守兒童的增多,國小教育也出現了令人擔憂和深思的問題。比如,在少年兒童中普遍出現了不懂禮貌、不認真上課、不完成作業的孩子。對於這些孩子,培養其養成良好品質至關重要。那麼怎樣抓好國小生養成教育呢?

兒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優秀論文

1.從小事做起

由於農村生活環境以及不少家庭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一段時間以來,校園裡國小生亂扔垃圾的現象很嚴重。特別是中午期間,校門前後紙屑亂飛、垃圾遍地,嚴重影響了校園的環境整潔,破壞了校園的和諧氛圍,讓教師們很頭痛。怎樣糾正學生的這種不良行為,徹底改變校園髒亂差的狀況呢?我仔細分析其中原因,決定從國小生自身行為規範的塑造入手。學校德育處向全校學生髮出了第一份“學校是我家,愛護靠大家”的倡議書,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以校為家,共同簽名鄭重承諾:不在校內亂丟紙屑和垃圾。小小的要求,簡單的簽名,卻許下了一個重重的諾言。同時我們注重每天衛生打掃,加強平時檢查和監督,兩週之後校園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

2.從實事入手

道德品質是人生精神層面上的東西,有時候很難把握,我們教師常有這樣的感受:多少次苦口婆心的教誨,對學生來說收穫甚微。像愛祖國、愛人民、愛黨之類的大道理,對於生活在殷實家庭的國小生來說,教師的語言總是顯得蒼白無力,諸如此類的疑惑和難以把握讓我們感到尷尬。我認為我們的教育特別是國小德育要走出這種“唱高調,不實際”的誤區,一定要從實際生活人手,講究教育實效。比如,怎樣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講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的故事,看相關的戰爭影片與書籍,這似乎離孩子們的生活太遠了。我們組織孩子們收看中國運動員們在北京奧運會上的表現,告訴孩子們一次次升起的國旗、一遍遍奏響的`國歌、一聲聲為中國人加油的呼聲、一次次心靈的震撼,就是對他們進行的愛國主義教育。我們還告訴國小生,他們能做到的不是馬上為國家爭光,而是好好做人、好好學習、好好生活,愛家也是愛國。為此學校還專項開展了“好孩子,做家務”活動,並安排組長每天檢查同學的家庭作業情況,若發現有不按時完成或亂寫亂畫、應付了事等現象,就一定及時與此學生溝通、督促改正;如果屢教不改,還會通知家長共同監督。對於有進步的學生,要隨時發現“閃光點”,加以表揚。每週三下午隊會課,總結本週班上學生一週來的表現,樹立榜樣。經過長期的努力,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會端正自己的行為,並與生活實踐聯絡起來。

3.以身作則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永遠是教師的主題。國小生眼裡的老師往往是神聖的,他們的舉止常影響孩子的言行。因此,教師不但要用愛來教育學生,還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他們,讓其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教育。學校又開展了“彎彎腰”活動,要求學生看見紙屑、垃圾撿起它,放入校園近處的垃圾桶。學校領導、教師做好表率作用,學生看見領導、老師都親自彎腰撿起垃圾,學生也就能跟著做,每次大掃除老師和同學共同參與。這樣訓練了學生不亂丟亂扔的行為習慣,為淨化校園環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以活動為載體

“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是我們的國小生思想教育應遵循的原則。國小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喜愛活動。學校經常組織多項集體活動,調動學生的參與,在活動中培養學生關心集體、團結協作的品質和集體榮譽感,有利於良好行為規範的養成。如每學期或年度的文明標兵、美德少年、四好少年、優秀隊幹、優秀隊員等的評優活動。多年來,結合工作實際,我組織學生開展過“紅巖精神你代代傳”“愛祖國愛家鄉”“我有一雙小小手”“奧運來了”“感恩老師”等主題隊會;“感恩祖國快樂童年”“同鑄中國夢——幸福娃娃”“學習雷鋒精神,爭做時代新人”等活動。

5.從細微處評價

行為習慣要落實到生活中的細處,養成好的習慣就是做好生活中、學習中的細小地方。我所在的農村國小地處偏遠,資訊來源相對閉塞,學生的整體素質參差不齊。為了便於學校日常規範管理和平時各班級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學校制定了學校一日常規細則——《國小生行為習慣養成細則》。重點的訓練要點有:①認真參加升旗儀式;②團結同學、不打架、不罵人、不說髒話;③尊敬教師,見到教師要主動問候;④尊敬長輩,學會照顧和感謝親人;⑤會使用文明用語;⑥不在教室和走廊追逐打鬧;⑦積極參加活動,觀看比賽或演出時文明有序等。每天學校大隊部進行紀律禮儀檢查、領巾佩戴檢查、衛生檢查、兩操檢查、文明監督,大隊幹部依據細則要求對全校各班級常規情況進行檢查評比,鼓勵各班爭創“文明班級”。班主任則依據細則要求上的規定加深對班級的常規管理,促使國小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