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才智咖 人氣:5.26K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論文1

教育不僅影響個人的發展,家庭的和諧,甚至關乎國家及民族的命運。在大力提倡優化國民教育體系的時候,我們應該關注家庭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性。因為長期以來,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更加強調了學校教育,而忽視了家庭教育。隨著人們對家庭教育關注度的提高,我們發現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使孩子的身心得以更健康的發展,能夠使孩子更好地接受學校教育。在我們生活中,一個人的成長,首先受到的影響就是來自家庭、來自父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而父母則扮演了孩子第一老師的角色。家庭對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

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父母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以身作則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尤為重要。父母應從細節處做到以身作則,如信守對孩子的承諾,欣賞別人的優點,敢於承認錯誤並勇於擔當,過馬路時遵守交通規則等等。如果是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一定要注意和睦相處,做到長幼有序,給孩子留下文明、禮貌的做人之道。因為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性格、品行以及待人處事的態度等都是有影響的。子曰:“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父母對自己嚴格要求,事事處處為孩子做出好的榜樣,才能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才會對孩子身心健康的形成起到積極的作用。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對孩子百依百順,也不要對孩子不分青紅皁白地肯定或否定。在批評孩子之前,先表揚他好的一面,這樣才能有助於孩子自尊心的維護和自信心的培養。做家長的應當教育孩子學會欣賞別人,這樣孩子才會正確看待自己,才能與別人合作。適時實施施挫折教育,同時注意孩子對遭受挫折的承受能力,避免孩子產生消極情緒,從而引起負面影響。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社會,只有不斷學習、不斷超越自我才能收穫一生的幸福和成功,家長要有意培養孩子超越自我,勇於競爭的意識。

二、家庭的結構

家庭結構是指家庭人員的構成及其排列順序。隨著社會的發展,目前我國家庭結構面臨著由大家庭向小家庭、小家庭向多元家庭發展的趨勢。如果正常的家庭結構被打破,則會給孩子心理髮展造成很大的影響。如:父親或母親早亡,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靈創傷,使其失去了精神的依託,出現行為不正常、情緒不穩定等現象。隨著離婚現象的增多,離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就顯得越來越重要,這些離異家庭的子女大多具有自卑、少言寡語、性情孤僻、厭學情緒和逆反心理較強等心理問題,應引起全社會特別是家庭、學校的極大關注。目前,學校裡有部分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就是由於殘缺的家庭結構造成的。所以,要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地發展,首先應該給他們創造一個完整和睦的家庭。

三、家庭的氛圍

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家庭的和諧美滿。家庭的氛圍在無形之中對人起著一種感染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和諧的家庭氛圍能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與關愛,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也能讓孩子體會到親情的可貴,並在其薰陶引導下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擁有樂觀的生活態度。所以在和諧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性格活潑、開朗、大方、好學、誠實、謙遜、愛勞動、愛清潔、守時守信。而不良的家庭氛圍,會給孩子造成極壞的影響,可使孩子膽怯、嫉妒、孤僻、懶惰、放任、不懂禮貌、言語粗俗。由此可見,家庭氛圍的好壞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學業發展都有著直接的影響。

在一個家庭中,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尊重、彼此關愛、地位平等、溫馨和睦,無論孩子還是家長,都努力為和諧的家庭氛圍添磚加瓦,這是我們最理想的家庭。我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才能給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礎。

家庭是社會存在的細胞,對社會穩定發展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隨著經濟的不斷高速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也在日益增加。我們應當認識清楚其中的利弊,做到趨利抑弊,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以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得以保證。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論文2

一、家庭教育的特點

家長是家庭生活的領導者和組織者,處於學前階段的孩子,身心方面各種需求的不滿足都不得不依附於家長,家長在家庭中的這種獨特地位和作用,決定了他在孩子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威信,使孩子能夠做到“有令則行,有禁則止,”這是家庭教育的一大優勢。家長是否能維護自己的權威,與其是否能嚴格要求自己,愛崗敬業,時時處處為孩子做表率有關。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的好:家長的權威,主要基礎只能建立在父母的生活和工作上,建立在父母的公民面貌和父母的行為上。家長能否正確運用自己的權威,還與其是否能尊重孩子,愛護孩子,對孩子寬嚴並濟,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有關。例如,兒子把鄰居小夥伴的臉抓破了,父親不僅要批評兒子,而且還應帶著兒子到鄰居家去賠禮道歉,使兒子對自己的過失行為產生內疚感。

此外,家長還要注意不通過“家長制”統治孩子,不濫用“權威”嚇唬孩子,不動用“家法”體罰孩子,以免形成對立關係,阻礙孩子的發展。例如,家裡來了客人,父母不能不管孩子是否願意,就命令孩子為客人露幾手,背了唐詩以後,還要唱英文歌曲等。

二、換位思考,適時調整

每一所幼兒園,都有針對家長的規章制度,用來約束家長行為,便於整體管理。在貫徹制度的時候,如何才能讓家長主動、自覺的遵照執行呢?硬性的規定,當然可以收到一定效果,然而,實施起來,既得不到家長的理解,也會有一定難度。所以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進行。

三、冷靜剋制,剛柔相濟

幼兒天性好動,磕磕碰碰的事情時有發生,家長愛子心切,有過激言行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有個別家長對幼兒微小的傷痛小題大做,攪鬧不休,遇到這類家長,可以採用“傾聽”和“轉移”的方法。

1、傾聽:家長投訴,有時候會就事論事,有時候,可能是借題發揮,把平時對老師的不滿和積怨一併發洩出來。這時候領導者不必急於解決問題,只要專注、耐心的傾聽就可以了,其實,家長可能是想讓老師多多關注自己的孩子,訴說之後,他自己就會發現,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即沒有具體想要解決的問題,老師們也沒有什麼原則性的錯誤,訴說之後,心情平靜下來,問題就變得簡單多了。另外,從家長的傾訴當中,領導者很容易瞭解家長的真實想法,便於解決,達到令家長滿意的效果。

2、轉移:有時候,我們會遇到火氣很大的家長,得理不饒人,這時候,一定要注意剋制自己的情緒,面對面的衝突是不會解決問題的。任由家長吵鬧下去也不是好辦法,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需要採取轉移的辦法。把話題轉移到其它方面上,比如孩子誰帶大的呀,是不是和老人住在一起呀,尤其是在不經意間把孩子的在園情況,可愛之處在字裡行間表現出來,把老師平時對孩子的讚譽描述通過園長的語言表達出來,會令家長格外感動。這就要求領導者在平時的工作中注意瞭解所有孩子的情況,鼓勵教師發掘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通過談話,讓家長了解到,他所掌握的情況可能是片面的,不論是幼兒園領導,還是老師都是有愛心和負責任的,而且在深深的關愛著他的孩子。這樣家長常常會轉怒為喜,在和諧輕鬆孩子氣氛中解決問題,結果當然是容易令人滿意的。

幼兒園無小事,老師有責任保證孩子在園的分分秒秒都是安全快樂的。但是幼兒園的工作也會出現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對於我們自己工作的失誤,領導一定要有勇氣承擔責任,敢於面對家長的質疑,以坦城、負責的精神處理善後工作,達到令家長滿意的結果。

寬容、理解、重情、溝通是處理家長工作最基本的方針,除此之外,還要求領導者懂法,守法,用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也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四、家庭教育的指導性原則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承認孩子的主動地位,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引導孩子更好地發展。家長要認識到兒童是獨立的個體,不僅有著與同齡孩子相似的一些年齡特徵,而且還有著與同齡孩子不同的個性特徵,並予以尊重應以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給予幫助和指點。比如有孩子不珍惜玩具、追求高消費的毛病,父母可提示孩子把領用錢存起來自己購買玩具,使孩子能體會到玩具的來之不易,學會愛惜玩具和使用金錢,做個明智的消費者這是家長指導孩子的目標。家長對孩子進行指導的目的就是為了今後不對孩子進行指導,幫助孩子甩掉“柺杖”,使孩子能夠學會自我教育。

家長和幼兒園有一個共同的紐帶――孩子,家長們在望子成龍,幼兒園在培養孩子茁壯成長。有了這種共識,家園合作就應該是一件輕鬆而愉快的事情。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論文3

教育,集體(托幼園所,學校)教育,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這項教育工程離開那一項都不可能,但在這項系統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以下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小論文”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良好的家庭教育,對人的進步和影響是終身難忘的。而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尤為重大,往往可以影響他們的一生。”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作為一名孩子的家長,我深切的感受到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一言一行,家庭環境的各種因素,對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形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人之初,性本善”道出了世上天生就沒有壞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真無邪的。但他們既生活在家庭這個小環境裡,同時又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大環境裡,他們那天真無邪而單純的心靈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比如:

一是家庭教育對國小生學習的影響。

二是家庭教育對孩子性格養成的影響。

那麼,如何搞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呢?在這個問題上,我有這樣一些見解。

第一,提高家長自身教育修養和促進家庭和諧氛圍的培養。

第二,以孩子為主角,重視孩子的全面培養,採取切實可行的辦法,達到家庭教育的理想目的。

1、保證孩子有健康的身體

家庭教育中,首先就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生命的重要和身體的健康是最基礎的意義。我跟許多家長聊天時就說到,我們誰都不能保證孩子長大後,究竟會發展到什麼程度,是成為一個平凡普通的人,或是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我們不能做肯定的判斷。但是,我們現在可以明確的告訴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更是強健的身體,你的未來才有保障。所以,引導孩子愛惜身體,從小就加強鍛鍊,吃飯注意營養全面,不挑食;愛清潔衛生,不生病等。同時,家長以身作則,在家人的帶動下,孩子自然就養成這樣的習慣了。

2、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我對孩子的教育就是,可有可無的行為,我不要求必須有,或者不必有;但不能有的行為習慣,絕對不能有。所以,孩子四歲開始,我就讓他試著做生活上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可以獨立穿的衣服,褲子,就自己試著穿,即使穿錯了,家長可以幫他改過來。自己擰毛巾洗臉,自己刷牙,當然有時孩子掌握尺度不夠,比如牙膏過多了,我就教他下一次少一點,不浪費就行。暑假裡,我就有意讓他學習收碗筷洗碗筷,儘管洗不乾淨,還有摔碎碗的情況,以及弄溼衣服和地板等,都不用擔心,畢竟是夏天,處理一下很方便的。至於摔碎碗碟的情況,孩子奶奶會更擔心,我就單獨對老人講,沒關係的,即使摔碎了,只是幾元錢的問題,讓他有個好習慣,自己多動手做事,這就不是錢的問題了。

3、健全孩子的人格和個性品質

家庭教育的核心應該是教孩子如何做人,讓孩子在德,智,體,勞各個方面得以啟迪培養,使他們快樂成長。我更主張教育引導孩子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比如有愛心,有善心,有信心,有耐心,有熱情,有精神等。儘管孩子還比較小,別人認為現在注意這些問題還較早,但生活中,我觀察孩子,他已經在這些問題上顯示出了苗頭了。孩子很小時,吃什麼都是我們家長去買。有一次,我在一家店鋪裡辦事,孩子想吃旁邊的什麼東西,我又走不開,就給了他幾元錢,讓他自己去,那商店就在我辦事的隔壁,但孩子從來沒單獨去買過東西,於是,他叫我去買,我沒去,他一直也不去,後來就使性哭了起來,最後還是那家老闆主動來給他買了。於是,這以後,他要什麼東西,我認為可以買的,估計了價錢,有意把錢給他,然後讓他自己去,他就敢去了,信心和膽量就有一點了,不再恐懼和依賴了。

4、培養孩子廣泛的學習和生活興趣

孩子在小的時候,好像對什麼都感興趣,畢竟這個世界對他來說是全新的,不必拘於某一方面要他喜歡和發展。他喜歡畫畫,就讓他去畫吧。他不喜歡畫了,又喜歡玩皮球了,那讓他去玩皮球吧。這也不喜歡了,他喜歡玩泥巴捏東西了,你就讓他去捏吧。讓他什麼都去試試,而後才能發現他究竟喜歡幹什麼,擅長什麼,都喜歡更好,興趣廣泛。只有擁有廣泛的興趣和愛好,才會發現世界是多麼美,生活才會更豐富多彩,孩子也會更完整或更完美。

5、讓孩子在困境中磨礪成長,在坦途中信心充足

人生之路不會一帆風順,當孩子面臨困難時,讓他自己去面對解決,家長可以適度指導,絕不能一手遮天,要孩子學會不退縮,自己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比如犯了錯,該承擔相應的懲罰,自己必須去承擔,教育孩子失敗不可怕,只要失敗後能找到原因,再去成功。

第三,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對於種種家教,不只是家長的口頭言論而以,更應該事事做好表率。身教重於言教的影響,潛移默化的薰陶,對孩子的成長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們家長不能只憑一張嘴想教育說服孩子,更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為孩子樹立言行規範,從小事做起,發現不良苗頭及時解決,才能真正體現家教的價值和重要性。

總之,作為家長要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斷地吸取一些成功學生家長教育孩子的經驗,不斷探索、研究,尋求一條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結合的契合點,力求使兩種教育互相補充、相互促進,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盡好家長的責任與義務,培養孩子做一個正直守信、意志頑強、開拓創新的人。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論文4

當前中國家庭教育的普遍狀況是重視孩子在國小和中學時期的教育,買昂貴的學區房,花大價錢報各種輔導班,家人全程陪讀等等。但是一旦孩子進入大學,大部分家庭都有了如釋重負之感,同時也放鬆了對遠在外地求學孩子的教育,轉而將這個責任轉嫁給孩子所在的學校。然而現實情況是中國孩子從小在父母嚴格的監控和指引下生活,而相應的基本生活能力、判斷力和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都普遍貧乏。而高校師資力量有限,高校教育又不同於國小和中學老師“手把手”式的全程陪同教育,高校已經將大學生視為具有獨立責任能力的成年人來對待。除了上課時間,大學生的課餘時間是基本可以自由支配的。

這種管理上的突然放鬆,時間上的充裕,和所面臨誘惑的增多,就容易讓學生沉迷於網路,或耽於其他一些娛樂而荒廢學業。更有甚者,一些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差,不善於與其他同學或老師交流,個人的一些心理問題無法排解,長期積壓甚至有可能造成抑鬱或暴力犯罪事件的發生。這些頻頻發生在高校的暴力事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也給被稱作美麗“象牙塔”的大學校園蒙上了陰影。高校“慘案”頻發,這究竟是事出偶然,還是高校教育出現了問題?心理學家認為,家長、學校、社會在青少年教育上出了問題,大家都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一好百好,往往忽視了孩子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問題,學校、社會、家庭教育的脫節,也成為大學生傷人事故頻發的一大原因。但是有部分家長卻說,“希望學校加強管理,多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等,給孩子適時的引導和幫助”。

事實上,學校教育確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家庭的教育和家長的參與也是不可或缺的。已有很多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和成長環境對孩子的影響甚至可能超過學校的教育。所以,我們勢必將家庭教育融入大學教育之中。當然這不是說像中國小生那樣動輒“請家長”,而是加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聯絡與交流,共同關注大學生的心理變化,及時協同疏導。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挑戰正日趨複雜,學業壓力、人際相處成為當前大學生出現心理困惑的主要原因。現在各高校已基本健全了學校、院(系)、學生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路,建立了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配備了心理諮詢室。

而現在學生自主性也很強,大多數人已經意識到進行心理諮詢並不丟臉、也不是難為情的事情,他們都會積極主動地利用學校的這些資源。但是,仍有部分同學因為性格內向、不善與人溝通;或者認為與別人談論自己的心理問題很尷尬,難以啟齒,遇到問題的時候往往會掩飾自己的情緒,將自己壓抑在一個相對比較封閉的世界裡,而不是選擇去找心理輔導老師或學校尋求幫助,心理障礙或者困惑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和化解。

這時候就需要學校與家長的協同合作了,孩子難以向老師和同學傾訴的問題,如果家庭能夠及時介入和關心,應該會向家長傾訴,這樣家長和學校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避免問題的惡化,也可及時挽救一個孩子,一個家庭,甚至是幾個家庭。要建立、健全這一聯動體系,首先,學校需要建立和完善一個與家長交流協作的平臺,建立一個有效的通訊錄,一旦出現任何問題能及時與每位學生的家長取得聯絡和溝通;另外,學校要充分利用好開學典禮、畢業典禮這樣的家長比較集中的機會,做好宣傳和溝通;再者,學校相應的負責老師如輔導員、班主任的聯絡方式也需要向家長們及時公佈,方便互通訊息。這不是所謂的“打小報告”,而是對每一個孩子負責,保障每一個孩子能順利成才的原則與擔當。

第二,家長們一方面確實需要轉換心態,以一個平等交流、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的態度來對待已上了大學的孩子,給孩子自己鍛鍊、成長的空間;但另一方面,這絕不等於放任,家長仍需要做好觀察和適當的引導,這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不是以上大學為“分水嶺”的一蹴而就。家長可以與學校保持有效的溝通,適時瞭解孩子的生活和心理變化,做到有的放矢地引導。當然,家長也不能走上另一個極端,想當然地仍然像中國小時那樣遙控和掌握孩子的一切,每天需要孩子電話彙報一天的行程,甚至是飲食。更有甚者,每天電話諮詢相關輔導員或班主任情況,這都很不現實。大學不是幼兒園,大學生已經是具有獨立責任能力的成年人,課餘時間有自己的自由,就算是輔導員或班主任也不可能掌握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行程。

第三,整個社會生活應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不拿孩子相互攀比,不給孩子過大的壓力,順應每個孩子自然的成長和成才之路。拿孩子相互攀比是中國社會長期普遍存在的陋習,很多孩子從小就生活在“別人家的孩子”的陰影之中,無形之中給孩子心理上增添很大壓力。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社會價值觀的物質化、功利化,獨生子女一代新的人際交往模式、貧富差異帶來的不公平感,學生群體間的相互影響等因素都刺激著大學生的敏感神經。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還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校園事件中突顯出來的問題,其實是對於法律意識淡薄和心理健康長期忽視,也反映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法律知識教育的缺失。這些教育,不僅僅是大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應當滲透到中國小教育和家庭教育之中。從小讓法治的觀念深入人心,讓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一樣受到關注。

有人說學校培養的學生體育不好是廢品,智育不好是次品,德育不好是危險品。而有心理問題存在的學生更是一座不知何時爆發的活火山。廢品可以再利用,次品可以再加工,但是那不知何時會爆發的活火山一旦爆發就意味著毀滅,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成為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是這不僅僅是高校的職責,也需要家庭和社會共同的參與和努力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