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內部控制理論的企業管理研究

才智咖 人氣:1.18W

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可以使內部控制與風險預防與控制得到順利且有效的實施,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企業管理問題的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基於內部控制理論的企業管理研究

摘要: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管理手段的多樣化,企業在管理方面也存在著多種問題。在企業自身管理中,經常用內部控制的手段來監督與管理企業出現的各種風險與管理不善的問題,然而如何做好內部控制工作,又是企業管理者要重點研究與落實的難題。

關鍵詞:內部控制 企業管理 管理不善

一、企業對內部控制的界定

巴塞爾委員會於1998年釋出的《銀行組織內部控制系統框架》中,對內部控制的定義為:“由董事會與高階管理人員以及其他管理部門實施的一個手段,目的是為了實現經營的效率、會計與管理資訊的可靠、完整與及時以及經營活動符合現行法律、法規的要求。”後來,內部控制觀念在銀行外部迅速擴充套件開來,成為了企業對付風險與內部監督的最有效與最常用的方法。

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一般要遵守五個原則:第一,全面風險管理原則,就是要內部控制手段上,考慮到各種風險並統籌兼顧,做好管理;第二,集中管理原則。即要求企業有獨立的內部控制部門,比如風險管理委員會,專門制定內部控制框架的部門;第三,垂直分層管理原則,要求企業的董事會或高階管理層有充分的內部控制思想,並要求企業風險管理部門有充分的執行力;第四,獨立性原則,即內部控制的實施與評價應當獨立於其他管理工作,並有獨立管理風險的渠道,要求建立獨立的風險內部控制管理系統;第五,程式性原則,內部控制通常遵循授權、操作、監督審計三大步驟,目的在於監管的有序進行。

二、企業在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的內容不健全

許多企業的內部控制監管常常只是注意對財務工作的監管與控制,而沒有涉及到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每個角落。企業的內部控制只重視財務管理,對其他社會上的'風險如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法規風險和道德風險重視不足,沒有制定全面管理的風險的措施。

(二)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監管機制不健全

審計是對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實施監督審查的重要步驟,就企業管理的現狀,內部審計還沒有形成科學的管理程序。部分企業雖然下設了監督部門,一般都只是從屬於財會機構,對風險全面管理的意識淡漠,使內審內控的應有職能缺失。有的企業甚至沒有審計監督部門,企業管理者越權代理審計工作。

(三)對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理論存在偏差

有些企業的管理者對與內部控制措施只是各種規章制度的加成,而沒有看到內部控制在風險管理中的具體應用,致使內部控制工作開展不順利不到位,各種存在的風險得不到有效控制和防範。並且,很多企業還存在只將工作重點放在風險出現後的應對,風險的預測防治上漏洞百出,造成企業風險損失無法彌補。

三、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有效的企業內部控制文化環境

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可以使內部控制與風險預防與控制得到順利且有效的實施,主要包括以下的內容:第一,設立獨立的審計委員會與負責監察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第二,在企業中建立公平、公正的激勵機制、約束機制與樹立風險防範意識;第三,編制詳細、合理、科學、操作性強的內部管理方法,使員工熟練掌握企業機構構成、崗位設定與業務流程;第四,在企業管理層以及在業務基層開展有關內部控制的培訓工作,增強企業內部員工對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熟悉與重視程度;努力構建良好的企業內部控制文化環境和樹立健康向上的企業精神,營造全體員工盡職盡責的工作環境,讓企業的管理人員和採購人員為防止出現道德風險而簽訂誠信承諾書,在企業採購銷售環節要做好監督與控制,操作業務要公開化與透明化,嚴格控制內部操作、尋租行為、等操作風險。

(二)健全企業內部控制機制

完善健全的內部控制機制是達到企業內部控制目標的基礎。企業應當制定符合國家有關法律規定、規範經營、合理控制的董事會監管規則、總經理職責、財務管理監督體制、採購管理監督體制、投資管理監督體制及內部控制監督體制等;設定科學、實用的組織、崗位及責權,應該做到不相容職務不相越權,制定全程監督的監控機制;在各種經濟事項的審批、授權、協調、稽核、定期檢查、核對、財產擔保及績效考核等方面都要制定相應的內部控制管理機制,設立專門組織;在重大專案的檢查上以及涉及重大經濟活動上要建立嚴格的層層稽核監察機制;公司的重要資產、賬戶、票據等要制定不定期與不定期的檢查、清查等工作。

(三)健全法人治理結構,產權明晰,權責分明

一個企業的內控與風險管理要想得到有效的實行,必須要規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且必須明確職責。企業最高管理者不能涉及監管工作,要將自其行使權力與對企業的決策納入內部控制的控制監察範圍;明確組織結構的職責並嚴格按照規定履行職責,不得越權,個崗位的工作要做到規範、嚴格遵守紀律;完善企業管理層的監督工作,讓監事會或獨立董事監督董事會和經理層,使資產更安全的執行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而且能使公司經營更加有序。

(四)建立基於企業操作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體系

內部控制體系建立的目的就是要研究企業內部與外部將要面臨的風險,內部控制防治風險最有效的就是操作風險,很多情況下操作風險被企業忽視,在財務系統或是其他資訊系統,因為操作的失誤或是操作人越權造成的損失不可預見而且損失巨大,造成的經濟損失大多無法彌補,甚至無法有效的預防,對於操作風險只能在各個環節通過內部控制體系預防,減小損失。很多情況下,操作風險需要內部控制體系實時監控,並且對每個員工做好防範操作風險的教育,企業的計算機資訊系統還要安全高效,隨時檢視系統是否有疏漏。

內部控制體系就是內部防止人為損失最好的系統,其不僅僅以監管方式存在於企業管理體系中,還是企業管理中聯絡各個部門執行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黃榮,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初探[J].品牌.2010.(06)

[2]林萍,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研[J]究.商業現代化.2010.(08)

[3]張正兵,淺析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關係及改進方法[J].中國總會計師.2009.(07)

[4]紀景濤,淺談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J].經濟研究導刊.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