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學理念的變革論析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才智咖 人氣:6.22K

論文關鍵詞:教學理念;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終身學習能力

由教學理念的變革論析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論文摘要:大學英語教學理念既體現了一定歷史時期國家和社會對英語教學的要求,也推動著英語教學的發展。理清大學英語教學理念的發展,對於研究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現狀,反思我國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教學理念

對於教育理念的研究,已有不少學者進行過系統的研究。顧明遠先生將教育理念分為三個層次:巨集觀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和教與學的理念。顧先生的研究說明,教學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一個下位概念,教育理念涵蓋了教學理念。但不容忽視的是,即使處於最低層次的教學理念,也有很強的理論性、操作性和指導性,而且在很多情境下教學活動就是教育活動,很難將兩者嚴格區分開來。因此,也有學者將兩者統一為教育教學理念。筆者認為,依據教學理念的可操作程度以及學科的不同,將教學理念分為理論層面、操作層面與學科層面的分法更具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從理論層面上講,教學理念是人們對知識、教學過程及學生心理、學習風格的綜合性理解與解釋。不從事具體教學實踐的人同樣可以討論對教學的看法,也說明了教學理念的理論性特徵。當今教育領域主要有兩大理念,即終身教育理念和社會化學習理念。這兩大理念要求教育者從傳統的教育模式轉向學生有效學習的模式,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同時,這兩大教育理念也從理論層面為當代教育教學改革指明瞭方向。

從操作層面上講,教學理念是在具體的教學情景中運用某些教育學、心理學理論,把某種教學理念具體化、實踐化,即如何將理論層面的教學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操作層面的教學理論是一箇中間層次的教學理念,對教育教學改革起著直接的指導作用。

從學科層面上看,教學理念是以理論層面的教學理念為方向,以操作層面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在特定學科教學中對教學理念具體實施。學科層面的教學理念決定某一學科的教學目標、課程設定、教學模式、教學評估和教學管理等各個方面,對學科教學改革起著具體的指導作用。

二、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理念的變革

劉潤清先生指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外語教育基本上經歷了三個階段:復甦期(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發展期(80年大中後期到90年代中期)和穩定期(90年代中期以後)。0我國於建國後先後頒佈的幾個教學大綱分別體現了這三個時期教學理念的變革;

1962年我國頒佈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英語教學大綱(試行草案)》。它除了要求學生在一個小時內讀完5000個印刷字元外,並沒有其它方面的具體要求。因此,本大綱根本無法對大學英語教學實踐起到應有的指導作用。這固然是由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決定的,但客觀的講,它反映了當時國家和社會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忽視和國內英語教育教學理念的匾乏。

改革開放以後,國家對外語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在改革開放初期,國內科技人員主要依靠文獻資料來了解國外科技發展動態和進步,因此,對英語能力的要求主要集中在閱讀能力和翻譯能力上。教育部分別於1985 1986年相繼出臺的供高等學校理工科本科用的大綱及供高等學校文理科用的大綱。這兩個大綱提出“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說、寫、譯能力”的教學理念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產生的影響長達20年之久,表現在教學模式上,即“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表現在教法上則是“語法翻譯教學法”的長久不衰。但是,這一理念明顯忽視了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

2000年前後的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界經歷了一個理念上比較混亂動盪的時期。儘管1999年的《大學英語修訂大綱(修訂本)》指出“大學英語教學上新臺階旨在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紮紮實實地打好語言基礎,從而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但並沒有將“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作為目標加以明確。劉潤清先生指出,雖然“近年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界的某些學者開始推廣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但以傳統精讀課堂教學為主、泛讀聽力為輔的教學模式依然大行其道,並且得到一部分人的維護。外語教學理論的混亂必然導致教學界的觀念混亂”,“高校英語教師的教學理念還有待更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