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教育的影視專業化論文

才智咖 人氣:1.37W

摘 要:影視類專業應用型人才的文學教育不同於漢語言專業學生的專業文學教育,也不同於一般專業的普及性文學教育,而是具有其專業的特性:影視作品本身來源於文學作品創作,影視文學也是文學發展到當代的一個新型產物,因此影視類專業應用型人才的文學教育必需和影視類專業相結合,採取文學作品解讀的個性化、文學教育方式的多媒體化、文學寫作的創意化、 文學實踐的多元化等獨特方式進行文學教育,實現文學教育的影視專業化

文學教育的影視專業化論文

關鍵詞:影視類專業;應用型人才;文學教育

文學教育是作為讀者的師生以語言為媒介、以文學作品展示的人類文化意象為內容,與作者進行精神的溝通,旨在豐富心靈世界、構建精神家園的活動。文學教育是分解的,更是整體的;文學教育是標準的、統一的,更是多樣的、個性化的;文學教育是技能的傳授,更是靈魂的交流。文學教育的過程是感悟與理解的過程、自由與引導的過程、體驗與陶冶的過程:文學教育的過程是提高生命質量和提升人生境界的過程。[1]

影視類專業應用型人才的文學教育又不同於漢語言專業學生的專業文學教育,也不同於一般專業的普及性文學教育,而是具有其專業的特性:影視作品本身來源於文學作品創作,影視文學也是文學發展到當代的一個新型產物,因此影視類專業應用型人才的文學教育必需和影視類專業相結合,採取文學作品解讀的個性化、文學教育方式的多媒體化、文學寫作的創意化、 文學實踐的多元化等獨特方式進行文學教育,實現文學教育的影視專業化。

一、文學作品解讀的個性化

文學教育要體現文學的個性,不能簡單地劃定統一的鑑定標準,對於文學作品內容解構得支離破碎,對其主題思想、人物性格進行概念化的灌輸,對於重點篇目和段落強制做枯燥單調的記憶背誦,這些中學時代對於文學作品的模式化灌輸,都使學生對於文學作品有了背公式般的反感,幾乎沒有文學審美的體驗和人生的感悟。對於影視類專業應用型本科生的文學教育,更應該注重文學的個性。有了對於文學經典作品的個性化認識,多方位多角度的解析,才能提高對於文學中展示的人性本質和人生經歷的感悟,從而在創作影視作品過程中才能深入挖掘內涵底蘊。

作品解讀因人而異,魯迅先生有一段話“青年看《紅樓夢》便以寶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又佔據了賈政管束的身份,滿心是利害的打算,別的.什麼也看不見”,說明具有豐富內涵的優秀文學作品是可以多角度、多層面解讀的,讀者不同、個人經歷不同、情感不同、所處時代不同,都會導致理解不一樣。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又如對白居易的《長恨歌》的主題的理解有“愛情說”、“同情說”、“諷刺說”、“惋惜說”、“感慨說”、“自傷說”、“長恨說”、“雙重主題說”、“矛盾主題說”等不同說法。

文學教育中對文學經典作品的多角度解讀,有利於影視類專業應用型本科生創作影視作品的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可以根據自身經歷或自己的感悟在創作中發揮獨特的創新性。例如學生創作影視劇本時,針對“壓歲錢”這一話題,會生髮出“山裡娃攢壓歲錢交學費”,“城裡孩子拿壓歲錢互相攀比”,“繼母通過給壓歲錢溫暖繼子的心靈”等等風格各異的個性主題,這正是文學教育個性化對於學生創作影視作品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文學教育方式的多媒體化

影視類專業學生的文學教育必需和他們的專業緊密聯絡,特別是結合相關的影視作品來分析文學作品,才能真正使文學教育和影視專業融會貫通,從而提升影視類專業學生的文學修養和創作能力。而在文學教育的課堂上,能夠結合影視作品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媒體的運用。

例如在講授《詩經》中的詩篇時,我放映了電視劇《大秦帝國》中的插曲,其歌詞即《詩經》中《秦風?無衣》的原詞引用,使學生生動地感受到春秋戰國時代將士們出征時豪氣干雲、同仇敵愾的英雄風采,以及《詩經》的詩篇對於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在講南唐李後主的詞《虞美人》時,我放映了極富藝術特色的水墨動畫,生動形象的再現了李後主國破家亡後的痛苦回憶和心路歷程,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

我在講授古代文學元曲中的關漢卿的《竇娥冤》、湯顯祖的《牡丹亭》時,更是引入了青少年們一般都排斥的地方戲曲秦腔和崑曲,讓學生充分感受傳統文化瑰寶的獨特魅力,並給予他們欣賞戲曲的相關專業知識,引領他們接觸我國傳統文化中被他們遺忘的寶藏,從中他們可以發掘出創作的靈感。再結合陳凱歌導演的代表作《霸王別姬》,這更是在傳統京劇的基礎上演繹的戲劇人生,給學生以前輩的實踐先例,進一步啟發他們的創作興奮點。

三、文學寫作的創意化

文學教育應該包括“聽說讀寫”的全方位訓練,對於影視類專業的應用型本科生來說,劇本寫作、電視解說詞寫作、微電影創作、紀錄片創作等一系列寫作課程更是必不可少的專業訓練。在這一系列寫作訓練中,教師把重點放在創意性上。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寫作規律和格式規範後,寫出合乎規格的作品不是太難,難的是作品要有新意,這就要通過各種特殊訓練去培養創新能力。

以我所代的《劇本寫作》為例,我在學習初期,通過推理想象訓練《放學路上我遇見了他\她》,讓學生從個人實際情況出發預測性想象今天放學後會可能遇見一個性格怪異的人,從而引發一連串的後續事件。學生們在課堂上討論思考後,當堂講述各自的想象小故事,有的講遇到乞丐難辨真假,有的講遇到奸商欺詐顧客,有的講遇到老同學談論某個同學生的怪病等等,想象之奇特,內容之豐富,創意之新奇令人讚賞。課後讓他們趁熱打鐵,修改完善後寫成文案作品並根據條件進行拍攝短片和投稿,形成了“聽說讀寫一條龍”的訓練程式。 我還採用“故事接龍”的方式訓練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例如以”一家人正在吃飯,忽然闖進一個陌生人“為開端,進行故事接龍,參與同學必須在前面同學提供的情節和情景的基礎上構思完成一個情節片段。看誰編的情節既合理又動人,看誰能把後面的同學難倒,這種競爭性和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他們爭先恐後,針鋒相對,在大家將故事中的人物屢屢逼入絕境,其他同學又巧妙地化險為夷,最後有位同學竟然將地球毀滅,正當似乎無法編下去的時候,一位女生從容站起,說這一切都是在拍攝一個廣告,奇蹟般的起死回生。這種“急智”訓練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他們獨特的創造能力。

在期中和期末考核中,我提供給學生一系列表達不同情境的詞語,讓他們從中選擇兩種以上進行劇本創作,要求個性化,有創意,不能雷同。學生們在前期蒐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當堂進行劇本創作,古今中外,悲歡離合,朝代更替,家族爭鬥,玄幻武俠,都市職場,校園勵志,青春愛情,人生磨難等等,豐富多彩,創意迭出。而在平時的作業練習中,學生們更是熱情高漲,有創作自傳勵志的,有創作長篇系列劇的,有創作微電影微小品的,有創作風光片文案的,還有將劇本創作同短片拍攝結合起來自編自導自演的,文學教育不再僅僅是學習、解構、鑑賞,而是深入到了創作階段,與影視專業逐漸融為一體。

四、文學實踐的多元化

作為新時代的影視類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其“應用型”在文學教育中也應該作為重要教學目標,因此文學的實踐環節就必不可少,並且實踐方式應該向多元化發展。我們學校注重學生校園文化活動的組織開展,而我們傳媒學院更是首當其衝,在課上課下,分別以課本劇、話劇、人文演繹、演講、辯論、作品展演等各種活動方式實踐著文學教育的知識,同時參加山西省高校大學生微電影大賽、山西省“雛菊杯”大學生藝術大賽、山西省人文知識競賽等各類賽事,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教學賽合一,在實踐中鍛鍊學生的綜合能力。

我院學生創立的好萊屋演藝社團,在成立的兩年期間就成功地上演了兩場大型話劇專場,其中的節目都是學生們自編自導自演,包括造型設計,場景佈置,音樂音響,無一不是學生在專業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的。而節目內容更是包羅永珍,有將熱播清宮劇《後宮甄執》改編成嬪妃們的超女選拔賽的,有將《西廂記》“長亭送別”改編成流行歌曲版的,有自己創作的相聲《大學以後》等等,異彩紛呈,笑點連連,造詣不凡。而參加山西省人文知識競賽時,在人文演繹環節,學生們將《西廂記》“長亭送別”展現給各位高校專家評委和兄弟院校,贏得一致盛讚。

在《電視攝像基礎》課程期末作品展演中,學生們更是創意百出,令人讚歎:《食尚工商》以“舌尖體”講述學校食堂熱乾麵的美味和在宿舍泡方便麵的文化;《啟夢聯盟》想象畢業後面臨的殘酷現實下對夢想的不懈追求;《世界上最難的工作》巧妙利用面試場景讚頌了母愛的偉大;《時間戀人》以自己進入相機定格在與女友的相會鏡頭夢幻詮釋了生死不渝的愛情;《定襄――法蘭之鄉》以紀錄片的方式講述了法蘭傳統工藝流程等等。這些短片的創作除了學生的參與,文學教師的指導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劇本文字的反覆修改,字句斟酌,都融入了師生的

心血。

在這些多元化的實踐中,師生一心,理論結合實踐,實踐中證實理論,學中做,做中學,許多學生只聽理論時往往雲裡霧裡,不知所云;一旦深入實踐,“書到用時方恨少”,發現知識的缺失部分,回過頭來才能有目的地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增長綜合能力。

袁行霈先生在《中國文學史》中曾說過:“ 文學創作是文學史的主體,文學理論、文學批評、文學鑑賞是文學史的一翼,文學傳媒是文學史的另一翼。”[2]但在實際的文學教育中,師生往往都只看重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和文學鑑賞,忽視了文學創作和文學傳媒,而這正是影視類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兩個重要教學目標。在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和文學鑑賞的基礎上注重文學創作實踐和文學傳媒方式,正是文學教育影視專業化的新型產物,既符合文學在新時代的發展趨勢,也結合了影視類專業的個性特徵,還突出了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特色。綜上所述,文學教育的影視專業化是影視類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和方向之一,具體的方式方法還有待學術同仁商榷,謹以此文拋磚引玉,與諸君交流。

參考文獻:

[2]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