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走出素描認識的誤區

才智咖 人氣:5.49K

論文關鍵詞:素描;教學;創造;線務

論文摘要:保守的素描訓練方法廈觀念阻礙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不利於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藝術人才。本文檢討了傳統教學中素描認識和訓練的種種誤區,結合學習和教學經驗,分析、,從古典至現代的藝術觀念中抽取概括出注重形感及結構塑形的素描教學手段,強調了線務的合理表現對於造型的重要性。

    西方美術史上所有傑出的大師,無一不是從學習素描而走上藝術之路的,‘“素描是形成繪畫的最重要的要素。素描的意義在繪畫上不僅僅是表現輪廓,它同時可以表現質感、運動感和韻律節奏的動態、諧和安定的靜態,更可以表現畫家的個性。所以,古往今來許多藝術大師都把素描看作是藝術的靈魂,繪畫的生命,素描練習甚至伴隨他們一生的藝術創作。所有複雜深奧的學問都必須依靠最簡略的訓練方法,繪畫所依靠的就是素描,素描是我們通向自然和心靈的最直接通道,也是我們探索已往藝術大師奧祕的鑰匙。素描訓練對畫家的藝術能力成長的影響是全面的,它不僅訓練畫家的造型能力,同時也是畫家智慧訓練、能力訓練的重要途徑。素描基本功能的訓練對提高畫家的藝術素養,形成畫家獨特的藝術風格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古典大師那裡,素描主要是通過最簡單的素描塑形以構成畫面來體現畫家的創作意圖的。然而現今我們所因襲的素描教學模式中的素描訓練已很難體現這種創作意圖了。那種單調,表面、幾乎是保守的訓練方法體現在素描觀念上是模仿,拷貝生活,它的特點是在.“全因素”的口號下孤立地強調明暗層次光影虛實的照片效果,追求表面的肖似、華麗和麵面俱到。這種素描需要很長時間作業且不能離開模特兒,時間短了,無法完成,離開了模特兒,便畫不下去。

    應該說這是蘇派教學模式的傳統遺留,重寫生能力而非創造能力,重模仿能力而非表現能力。後果是受其影響的畫家往往只能以模特兒寫生代替創作,他們的畫從創作意圖上看是含糊不清的,形象往往較之生活原形遜色而且雷同。目前,仍有人把這種模特兒型素描看作是唯一的素描方法,許多教師還用這種素描方法來訓練學生,甚至對許多有創造性的學生的素描不加以鼓勵和誘導,而是加以貶低。使學生失去了自信心,也就失去對藝術的興趣,只會跟著教師去進行復制,完全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從而使我們的素描訓練最終失敗,我們的素描也就失去了表現創作意圖的作用。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但藝術決不等於生活。藝術不應該是模仿,繪畫更不應該是生活的模仿。繪畫藝術的創新.要求建立相應的素描觀念,以正確的素描造型觀念去進行創作。我們提倡與模仿型素描不同的創造型素描。我們同樣重視生活,但只是把它作為塑造藝術形象的依據,以形象構成的本質因素為基礎,注入作畫者的真情實感,追求形象的藝術感染力。素描沒有特定的方法,每個人眼中都有可信的、有自己審美趣味的東西,能表現出作畫者所感受到的現實物件生動的、和諧的、合規律的美:

    當然,我們在強調藝術表現力的同時。並不是就講不要寫實能力,而是在基本的訓練中把寫實能力和表現能力等同看待。在素描教學中技術與藝術應整體上同步發展,不要企圖越過基本的造型能力先去追求表現與發揮,這也就要求教師不應該把藝術家和學生截然分開。教學生時,將他(她)看作學生,要教得透徹、耐心、毫不保留,但評價他的作品時要把他看成藝術家,嚴格要求,除了功力以外,要特別審視他的藝術觀念、藝術個性的發展,重視從藝術素質上去培養,防止純技術的觀點。

    首先談談素描中的比例。初學素描的學生應該先學比例,因為他必須考慮作品中各個部分之間或整體在大小、數量上的關係。但在學生的素描有創造性時,他就可能把物體畫變了形。因為他這時想的最多的是上的比例,而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正確比例。早先的素描教學中有些老師對比例只求準確。以尺碼的準確來束縛學生的手腳,使學生陷入苦惱的區域性比較當中,忽略了最重要的整體感和認識上的自信心,以及必要的誇張和自覺處理,過多的強調了共性特徵,把個性特點限制到了很小的範圍內,畫出來的形象不可能有很大的變化和藝術上的感染力,很容易千人一面,同時學生的藝術才能、創造性被輕易的扼殺了。

[1]   

淺談走出素描認識的誤區

TAGS:素描 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