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心理學論文

才智咖 人氣:2.42W

心理學是一個複雜學科。下面請看小編特地為大家收集的職業心理學論文!歡迎閱讀!

職業心理學論文

職業心理學論文

一、職業心理不成熟的表現

1.擇業心態普遍偏高。隨著高校擴招,越來越多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成為社會新增勞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大學生定位為普通勞動者”是目前新形勢下對大學生就業中的定位,但受傳統高等教育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對這一現狀仍然不認同。數十年教育成本的投入及現實生活的壓力也使得家庭及學生個人對未來就業提出了物質和環境等各方面的要求。較高的心理期望與現實的工作環境之間找不到契合點,這也造成了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方面。同時在就業區域的選擇上也存在著不平衡,東部沿海經濟發達省份的就業壓力遠高於西部欠發達地區。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在西部為廣大學生提供了更多就業的機會,但受社會複雜風氣的影響,很多畢業生產生了“就高不就低、就東不就西、就大不就小”的就業心態。畢業生更多看重從業環境、薪資待遇等外部職業條件,而忽視了自身職業素質與就業崗位的匹配度。

2.對就業簽約的嚴肅性認識不夠。筆者在就業工作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在簽署過程中,抱著草率的心情,剛簽完協議書就後悔,甚至有部分畢業生認為可以同時簽署幾份就業協議書,特別是山東省實施網上籤約以來,很多畢業生已完成網路簽約過程,但內心又不認可簽約的實效性,缺乏相應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簽訂就業協議雖不同於勞動合同,但同樣具有合同的嚴肅性,畢業生對此普遍缺乏清晰的認知。伴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加,畢業生往往在招聘會一開始,就黑壓壓地撲向招聘單位,有就業機會就牢牢抓住,滿足了自己的急切心理。但經歷一番求職之後,慢慢對自己的求職意向有了一個客觀的認識,於是,在每年5、6月份畢業之前首批簽約者紛紛開始毀約。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表示,希望學校對畢業生加強誠信教育,也希望能有更好的制度來約束那些簽了約的畢業生。

3.就業後的跳槽率高。國內高教領域權威調查機構釋出的《2012年就業藍皮書》顯示,有38%的2011屆大學畢業生在工作半年內離職,其中近九成是主動離職,如此之高的半年跳槽率,雖然與高校“先就業,後擇業”的思想引導有關,但更多是因為大學生在就業前對就業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在就業過程中缺乏相應的職業心理轉變。畢業生的短期離職不僅消耗企業的人力資源,對於畢業生的職業發展也是極為不利的。很多人力資源經理表示,現在的就業難不光是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企業方的招聘工作也變得愈發困難,招聘畢業生的過程難,招聘後的穩定更難。現在的大學生缺乏職業精神,沒有完成從學生到職場人的心理轉變,沒有團隊意識、責任意識,更談不上對企業發展的奉獻精神,缺乏主人翁意識,常常把公司對自己的培養看作是跳槽的資本。

二、加強職業心理教育的途徑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表現出的消極心理、盲目性、高跳槽率等現象均表明,大學生的職業心理教育工作沒有做到位。高校要運用職業心理輔導的相關理論,更好地服務於大學生的就業與職業發展。

1.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人事先規劃自己的事業發展方向,以及從事何種職業,擔當何種角色的行為。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個人生目標規劃的實驗,結果發現目標決定了人的方向,而方向決定了結果。目前各個高校雖然也慢慢開始重視關於職業生涯規劃的引導和教育工作,但由於起步較晚,從課程體系、課程設定、教授人員的層次等各個方面來看較歐美已開發國家而言還是非常不夠的。高校要抓住大學生的心理成長特點,在入校之初就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讓學生從心理層面意識到上大學是為了走上社會求職就業、成為一個真正的社會人而做知識儲備的,同時指導學生根據社會環境需求與自身條件的特點確立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並在以後的學習成長過程中不斷修正完善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通過構建豐富的課程體系,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這不僅是為高校四年後的就業工作打好基礎,更重要的是滿足了學生個體心理成長、生涯發展的需要。

2.開展職業意識、職業興趣教育。職業意識是指個人在求職擇業中所形成與實現的同職業有關的自我認知的整體。職業興趣是指個人對所從事職業的主觀偏好,是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對工作的適應能力,表現為有從事相關工作的願望和興趣,它的形成與個人的個性、自身能力、實踐活動、客觀環境和所處的歷史階段有著密切的關係。根據美國職業指導專家霍蘭德的理論,職業興趣分為六種型別:常規型、藝術型、實踐型、研究型、社會型、管理型。職業興趣與職業型別之間呈正相關的關係,兩者的匹配度越高,職業的自我滿意度、職業的成就也就越高。職業意識和職業興趣是職業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大學生進行自我探索、自我認知和自我發展的關鍵點,對大學畢業生進行職業心理教育時,要結合心理規律,根據他們的職業心理特點、人格型別、職業興趣加以幫助指導,做好大學生的職業意識教育和職業興趣教育,引導大學生更加客觀、更加清晰地做好自我剖析,為將來的職業定位做好核心工作。

3.開展專業素質教育,提高專業認同。素質教育是目前教育的趨勢和主流,素質教育旨在提升教育客體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當然對於大學生而言,專業素質是高校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學生未來就業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大學生中非第一志願錄取的`學生佔比較大,就算是第一志願錄取,入校之後,發現專業不適合進而產生厭學情緒的也不在少數。學生在大學聯考選專業時,多是根據父母的社會經驗,對專業所學缺乏客觀瞭解,對專業與未來職業之間的關係更缺乏理性認知,導致一部分學生在上大學之後對專業提不起興趣,喪失學習動力。隨著考研熱的持續升溫,一部分畢業生選擇了繼續考研,而考研複習的關鍵階段正是各高校專業課的開設階段,很多考研的學生是以犧牲掉專業課的學習來保證考研科目的學習。對高校而言,出於對考研率的顧慮對學生專業的學習也放鬆了要求。加之在“專業所學與實際工作脫節”等社會輿論的影響下,大學生普遍專業能力平平,在就業過程中缺乏核心競爭力。企業在選人用人的過程中,多看重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換言之,用人單位需要的是既具有紮實理論功底又具有專業素質的人,特別是後者,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更為用人單位所看重。高校要充分利用成功校友的榜樣示範作用,讓學生能夠從這些校友身上發現專業的重要性,並樹立專業為立身之本的理念。

4.通過實習實踐增加職業的認知度和適應力。社會實踐、專業實習是高校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渠道和有效途徑,通過社會實踐,大學生可以接觸社會,瞭解社會,認識社會。通過社會實踐,可以鍛鍊大學生的溝通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促進了大學生整理、表達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這些能力和素質是大學生職業素質的重要方面。通過專業實習實踐,一方面有利於大學生對於行業的發展現狀和前景有一個比較直觀的認識,同時對於自身在職業中所扮演的角色也達到了實習演練的目的,為將來的就業做好職業分析和職業定位。不難發現許多用人單位對有實習實踐經歷的學生格外青睞,有實習經歷的學生在就業過程會表現出更好的心理成熟度,能客觀做出職業定位,同時就業後的穩定度也比較高。目前高校雖然都存在實習實踐的環節,但因地域經濟問題、學生規模問題等因素,實習實踐基本上採取“走馬觀花”的形式進行,這對於學生職業認知度的提升是不到位的。要充分挖掘各種社會資源和高校資源來做好學生的實習實踐工作,高校和企業都要在這一方面繼續做出努力和貢獻。

5.開展人才測評等職業心理諮詢服務。所謂人才測評,就是以現代心理學和行為科學為基礎,通過心理測驗、面試、情景模擬等技術手段對人員素質狀況、個性特點、職業興趣等心理特徵進行客觀、科學地評價,以期幫助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更好地認識自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個人的工作滿意度、職業穩定性、職業成就感取決於“職業環境”與“人格特質”這兩個方面的適配性,適配性越高,則工作滿意度、職業穩定性及職業成就感越高。通過人才測評可以幫助自我更加科學、更加清晰地認識自我,這是職業生涯發展的關鍵一步。目前各高校在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工作中也紛紛利用“霍蘭德的職業型別量表”“一般能力傾向成套測驗”等一系列量表來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認知,但測評後的解釋、輔導工作因師生比例懸殊而很難做到對學生群體的全面覆蓋,這就使得測評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高校在充分利用這些測評工具的同時,必須要結合心理輔導,針對不同個體在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的實際情況來給出專業性的建議。在此基礎上還要充分利用好網路、電視等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平臺做好職業心理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

6.開展求職技能培訓等輔助性就業服務活動。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缺乏求職技巧、求職技能低下也是導致畢業生職業心理不成熟、求職困難的原因所在。高校要做好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的輔助就業類活動,如就業專家報告會。這些報告會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邀請行業協會的專家,做好行業發展現狀及發展前景的報告,讓學生對所從事的行業背景有一個清楚的認知;二是要邀請知名企事業單位的負責人,為學生作如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何以立足企業、如何在企業中快速成長成才的報告,為畢業生從“校園人”轉變為“職場人”做好指導;三是要邀請就業指導專家,為學生作如何成功求職、如何順利就業的就業指導類報告,可以幫助大學生提高應聘技巧,提高就業成功率。這些報告會要穿插在大學生四年的培養教育過程中進行,有利於大學生的消化吸收,也有利於學生循序漸進地確定未來的職業方向。除此之外,還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輔導學生撰寫求職信、面試技巧、模擬招聘、就業個案分析等。大學生經過這樣一個循序漸進式的職業輔導必然會促進其職業心理的成長與成熟,進而提升學生就業的主觀能動性,實現成功就業。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在大學生的培養教育過程中,要把職業心理教育引入大學生教育體系,從課程設定和心理輔導兩個層面全方位遞進式地進行職業心理的培養。從大學生入校之初抓起,從職業意識、職業規劃、生涯規劃等各個方面對大學生做好引導和教育工作,這是大學生職業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徑,也是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因素,也希望通過職業心理的教育和塑造,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有效改善就業難的現實狀況。做好了大學生的就業工作,順暢了大學生的生涯發展,從深層次的意義上來講,也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