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化工技術綜合試點改革嘗試論文

才智咖 人氣:1.22W

1改革的原因

高職化工技術綜合試點改革嘗試論文

高職人才培養方案初期是沿襲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逐漸向高職技能型人才培養轉變,郎群秀在《高技能人才內涵解析》中指出,“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產服務一線崗位領域中,掌握豐富的知識和高階精湛的操作技能,能夠靈活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的高階應用型人才”[1]。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沿用的專業標準是培養“從事化工生產操作與控制工作等崗位群的高階技能型專門人才”。對應的課程體系為公共基礎課、職業基礎課、職業技術課、選修課、實踐教學環節。我們認為,對於培養直接面向企業生產一線化工操作型人才,僅注重崗位操作技能的訓練和培養會使學生知識面過於狹窄,分析判斷能力較弱,就業領域和職業發展空間狹小。唐錫海在《技術知識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規定性》中強調“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高水平的技術技能人才,需用實踐性和經驗性的知識支撐其具體工作,但並不意味著高職院校可以忽略技術理論知識的地位”[2]。在教學方面,教師僅侷限於自己所授課程教學,多側重於課堂理論教學,教學方式方法較為單一。課堂上老師為主體,採用複習或提問引入式切入新知識點,穿插提問進行互動。教學中老師過多依賴於多媒體,課堂資訊量大,學生難以接受。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對基礎薄弱、學習主動性偏弱的高職學生來說,課堂效果不理想,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對競賽等拓展類活動沒有熱情。學校教學管理上,教師由學生評教,對學生的評價是課堂考查和期末考試,教與學的積極性都不高。目前,各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生源質量逐年下滑現象,學生數理基礎非常薄弱,學習態度不端正,上課玩手機、作業複製等現象時有發生。面對這樣的學生群體,如何通過共同的努力將他們培養成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高職教育需要進行系列改革。對此,我們嘗試進行了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綜合試點改革。

2改革的探討嘗試

2.1調整人才培養目標

“文森蒂認為技術知識是多層次的,存在層級。越高層級受社會影響越大,越低層級越傾向於純技術問題”[3]。韓學軍在《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與職業類高等教育體系構建》中認為,“專業設定的崗位針對性;培養目標的職業定向性;人才規格的多元複合性;教學內容的實際應用性;師資隊伍的‘雙師型’;證書發放的‘雙證型’;辦學體制的校企、產教結合性都是重要因素”[4]。《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強調,“職業教育必須以就業為導向,職業院校辦學必須以學生為本,學生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才是職業院校為學的出發點”。因此,我們通過深入企業一線崗位展開調查,認為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人才應該為應用型高技能人才,應注重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結合的培養,使其能知其然並能知其所以然,即注重學生職業潛能的培養。為拓寬職業就業領域,我們以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為主體,設定化工生產技術、工業分析兩方向,採取學歷證書與崗位職業技能證書並舉的雙證式就業模式。

2.2重構課程體系

通過對化工企業人才需求與崗位能力調研分析,並與企業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探討,我們對專業課程體系重新進行了設計,主要圍繞中控崗位和分析檢測兩大崗位的職業要求,重構課程體系為公共基礎課、職業基礎課、職業技術課、人文素質選修、職業技能訓練、綜合實踐、第二課堂。化工中控崗位的主要崗位要求是通過DCS系統進行裝置工藝引數的指示、記錄、調節和計算等,進行部分裝置的控制和緊急停車;監視生產儀表的執行情況和所有裝置的電流變化情況,觀察主要塔槽的液位變化,協調各崗位之間的聯絡;指揮生產的開、停車,並負責對外聯絡,傳達排程的指令;對班組的產量、質量、消耗、安全、環保承擔控制職責等。圍繞這一崗位要求,設定職業基礎課程《化工製圖》《化工裝置基礎》和職業技術課程《化工儀表與自動化》等課程,讓學生能識讀中控室操作介面上的工藝流程圖,理解各工藝引數之間的自動控制關係,看懂各控制點的引數變化,根據裝置電機電流的變化情況判斷裝置的執行狀況等;開設核心職業基礎課程《化工單元操作》,在提高學生單元操作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組織化工生產的概念;開設核心職業技術課程《化工生產技術》,側重典型化工產品的生產工藝介紹和開停車操作與控制訓練,讓學生明白化工生產的工藝與操作、控制之間的關聯,並能根據引數的變化進行分析判斷與處理,全面培養學生化工中控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調查中我們還了解到,分析檢測崗位的主要崗位要求是對企業的產品、中間品及原料進行日常分析;對生產中的指定環節進行監測分析,如氣體成分分析、迴圈水水質分析等;對生產中所需燃料如煤等進行分析等。圍繞這一崗位要求,整合四大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為《基礎化學》,夯實學生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的理論基礎,加大化學實驗和實訓力度,提升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開設《工業分析》,讓學生掌握水質、煤炭、化工、矽酸鹽、礦業等行業的分析測定方法與技能。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方面就職業技能訓練和綜合實踐構建分析檢測模組、化工操作模組、職業技能養成模組與綜合能力拓展模組四大模組。構建分析檢測模組,旨在培養學生的化學分析檢測能力;構建化工操作模組,旨在培養學生的化工單元操作技能;構建職業技能養成模組,旨在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構建綜合能力拓展模組,旨在搭建學生的綜合素質結構。第二課堂具體體現為創新訓練活動、創業訓練活動、專業技能競賽、專業社團活動、職業技能培訓五類,在課餘時間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

2.3注重教學團隊建設

何應林在《高職院校技能人才培養的效率需求及其滿足》中指出,“造成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複雜原因在於:第一,用人單位對高職技能人才的動態性‘需要’;第二,用人單位需要高職技能人才能夠‘零距離’就業;第三,技能的形成需要在真實的環境中進行大量的練習”[5]。‘零距離’就業較難實現,但從另一方面對我們的專業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尤其突出和重要。從專業建設的角度,我們注重教師一專多能的能力培養,使每位專業老師都可以講授多門課,每門課都能有多位老師去講授。鼓勵老師參加國培、省培專案,通過到兄弟院校或相關企業培訓學習,提高老師的實踐操作經驗和技能,激勵老師到相關企業進行掛職鍛鍊,在生產一線瞭解崗位的知識與技能要求、最新技術發展動態,收集企業的鮮活教學資料,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儘可能做到生產與教學的“零距離”。青年教師的培養方面,主要通過集體聽課與評課、協助其參加學院教學設計、說課、教學基本功等競賽,來提高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基本功;在實踐教學環節方面,安排青年教師帶隊指導學生下廠實習,與學生一同接受企業技術人員的實習講解,增加企業實踐經歷;安排青年教師與老教師一同參與指導校內外學生技能大賽,提高其實踐教學與組織能力;鼓勵青年教師通過到企業掛職鍛鍊,參加高階工、技師培訓與技能鑑定,參加行業技能比武等方式,提高實踐教學水平;通過聘請企業專家來校講座,開展校企之間技術研討、經驗交流,促進青年教師瞭解企業前沿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將新技術、新觀念引入課堂教學。

2.4改革教學方式方法

我們在課程教學中突出“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專案教學”“情境教學”“典型案例教學”“現場教學”等教學法的靈活應用。如《基礎化學》《工業分析》採用“專案教學”法,以“專案驅動”為主線設計典型的化驗實驗專案,由簡單到複雜,逐步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講授《化工製圖》專業製圖,採取“現場教學”,對照實訓裝置現場講解與測繪,幫助學生讀懂化工裝置圖、化工工藝流程圖、裝置佈置圖、管路佈置圖等化工專業圖紙。《化工單元操作》(原名《化工原理》)的教學,側重於“教、學、做”一體化,如講解流體輸送、過濾、傳熱、精餾等知識點時,安排在實訓室現場教學,一邊講解,一邊演示,一邊指導學生去做,並提出生產實際中的問題啟發學生,讓學生大膽嘗試解決。我們發現這時的學生能做得很好,學生看到、學到在書本上、教室裡所理解不了的東西。講授《化工生產技術》核心課程時,我們探索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和“情境教學”等教學方式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儘管前期安排有學生企業認知實習,但學生對於工業生產仍然較為模糊,因此,我們以工藝相對簡單的複合肥生產作為切入點,通過概要介紹,著重啟發學生如何進行原料的混配、運輸,探究採用哪些裝置進行造粒?是否需要乾燥?如何幹燥?是否需要冷卻?如何冷卻?顆粒大小是否需要均勻?如何防結塊?裝置如何佈置?等等。通過探究,再結合老師掛職鍛鍊期間收集的企業生產現場和中控室DCS操作視訊,讓學生組建起化工生產過程的概念,並對化工工藝和化工自動化生產形成真切的認識。在講授其他化工典型產品時,則採取“情境教學”,在模擬實訓室應用模擬DCS操作介面,按生產工藝流程設計對應的學習情境,如化工開、停車操作,正常執行操作,事故判斷與處理操作等,訓練學生在中控室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判斷與處理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就業潛能。

2.5開展創新實踐活動

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在學生的課餘時間,學院大力推行創新實踐活動,開設第二課堂,即創新訓練活動、創業訓練活動、專業技能競賽、專業社團活動、職業技能培訓,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老師的指導,完成五類當中的三類四項活動。為此,我們組織學生成立納分子化學社團,定期開展一些專業性社會服務活動。成立了“化工生產技術”“工業分析”興趣小組,由指導老師定期進行輔導,為參加安徽省高職技能大賽培養和選拔人才,自願參加興趣小組的這些學生都很珍惜額外學習和鍛鍊的機會,普遍感覺收穫很多。在職業技能培訓方面,我們開展大型分析儀器模擬操作培訓、化驗操作技能培訓等。每個學年組織學生參加化驗技能競賽、AutoCAD繪圖競賽、管路拆裝技能競賽、化工模擬操作技能競賽、大型分析儀器模擬操作等活動,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

2.6改進教學管理辦法

學院成立多個以分管教學領導和院級專業帶頭人組成的督查小組,定期聽課(包括實訓、實習課),對教師授課情況提出點評和建議,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鼓勵老師進入企業掛職鍛鍊,參加國培和省培專案學習;指導學生參加各級技能競賽等,提升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水平,並以此納入教師業務水平考核之中,作為專業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的評選條件。對學生的評價引入多元化考核,不再只是單一地以期末成績評定學生,而是更加註重過程的評價,尤其是一些實踐教學環節,綜合學生的表現、協作情況和操作結果進行評定。學生參加創新實踐活動的學分作為畢業評判條件之一。校企、產教結合方面,每年一度安排企業專家來校講座。講座人員可以是企業的專家級技術人員,也可以是優秀畢業生,通過他們的介紹,學生和老師不僅瞭解到其所在企業的生產情況、採用的先進技術,還從中知曉他們從學校走向社會後與社會磨合的經歷,他們的彷徨、痛苦、挫折、失敗,以及他們的探索、努力、進取與成功,給在校學生樹立了一個標杆。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在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綜合試點改革中,首先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圍繞培養目標,依據職業崗位群要求重構理論與實踐課程體系,建設“雙師型”為主的教師隊伍,以學生為本,學生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改革教學方式方法,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創新實踐活動,在最終取得雙證畢業的同時,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

作者:周玉琴 單位:安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郎群秀.高技能人才內涵解析[J].職業技術教育,2006(22):18-20.

[2]唐錫海.技術知識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規定性[J].職教論壇,2016(3):5-9.

[3]王麗.論工程技術知識[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

[4]韓學軍.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與職業類高等教育體系構建[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5]何應林.高職院校技能人才培養的效率需求及其滿足[J].職教論壇,2016(1):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