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主動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

才智咖 人氣:6.59K
學生主動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教師應自始至終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即教師教得“活”;善於創設學的空間,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即學生學得“活”,從而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智慧得到開發。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學有動力
        1.聯絡學生實際生活,設疑激趣
        任何知識均來源於生活,數學知識也不例外。在以往的中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非常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而很少關注這些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哪些聯絡。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卻不會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造成了知識學習和知識應用的脫節,感受不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這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很不利的。這就要求數學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在教學中,要儘量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思考,激發求知慾。
        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通過設定情境,使枯燥的數學趣味化,令學生體驗到數學並不枯燥,數學並不陌生,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並且使每一位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建立學好數學、會用數學的'信心,培養不畏困難、嚴謹求實的思想品質,以及熱愛科學、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
        2.創設認知衝突,設疑激趣
        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通常總是開始於疑問或問題,開始於驚奇或者疑惑,開始於認知的衝突。要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教師就要根據所學內容給予一定的刺激。慾望是一種傾向於認識、研究、獲得某種事物的心理特徵。
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巧設懸念,使學生對某種知識產生一種急於瞭解的心理,這樣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
        二、明確目標,讓學生學有方向
        教學目標對學生的行為具有導向、調節、參照的功能,是教學的靈魂。教學目標要有具體性,才能使學生把握學習方向,自主控制學習的節奏。為此,教師應首先認真鑽研教材,準確地把握教材,將教材中概括性的教學目標轉化為一個個具體的知識要素。如“異分母分式加減法”的教學目標之一是掌握異分母分式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學生對這一目標無從入手,需轉化為具體的目標:(1)同分母分式加減法你會計算嗎?(2)你能不能將異分母轉化為同分母?根據什麼?(3)你認為異分母分式加減法該怎樣計算?試一試。通過把目標轉化為一系列的問題,不僅將學生思維向目標層層推進,自覺探求問題的解決方法,而且使學生體會到利用新舊知識間的聯絡去學習新知識的方法,學會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大膽放手,讓學生學有機會
        學生學習是一個自我構建的過程,因為人的思維是不能代替的,構建者只能是學習者本人。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創設學生主動探索的氛圍,通過學生之間討論、操作、質疑去探索和發現規律,主動學習。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可設計如下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參與。(1)出示學習方法:拿出自己的平行四邊形紙,想一想(或者同桌共同研究),有什麼辦法能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如果實在想不出來,就查閱資料(以課本為資料),看是怎樣推導的?
        (2)實際操作,小組討論。(3)引導觀察得出:拼成的長方形的長與原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長方形的寬與原平行四邊行的高相等。因為長方形的面積= 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4)彙報學習情況。整個教學教程,既理清推導思路,鞏固公式,又煅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講得少而精,只是通過創設問題和學生自行探求知識的情境,讓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之中,真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鼓勵質疑,讓學生學有創見
        “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疑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有創見,必須從教師問學生走向學生問教師、問學生、問自己,最終能使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裡要處理好三點:首先要創設誘發學生質疑的情境;其次,要教會學生善於質疑;最後善待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
        五、強調應用,讓學生學有樂趣
        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才是數學學習首要的基本的目標,也是數學學習的直接目的,把所學知識應用於實踐中,學習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意義,學生的思維水平和各種能力只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提高。
        1.教師要注意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聯絡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設計練習,使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體會到數學的意義和作用,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
        2. 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在應用數學知識的現實環境中,自己設計解決方案,在解決問題中理解知識,促進發散性思維的發展。通過這種發散性思維的訓練,提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加深對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只有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於現實生活,服務於現實生活,才能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價值,從而產生“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