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探究

才智咖 人氣:5.15K

摘要:由於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高中地理教師一味地以課本為中心對學生進行單一地理知識的灌輸,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本文就是通過作者調查與研究,對傳統地理教學進行反思,提出關於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進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綜合素質的目的。

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探究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 學習興趣 探究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知識體系而且必須具備有一定的自我認識和分析、應變能力。以便在課堂教學中處理好自己與學生之間的關係,達到良好教學效果。

1. 新課標下教學理念的提出

地理知識隨處可以應用,我國地理研究學會原理事長吳傳鈞先生曾經說過:“地理是一門偉大的學科”,可以說它構成了人類的生活。作為高中基礎學科的'地理,它涵蓋了人文環境、自然環境等內容,有著龐大的知識體系與多元化的內容,並且每個知識點之間又有著聯絡,可以說這種交叉性是地理學科的一大特徵。然而正是由於地理學科的系統性、複雜性等特點,讓一些學生感到學習困難。在另一方面,由於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一些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內容陳舊,導致學生更加提不起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高中學生好奇心較強,因此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是我們在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在新課標中,也強調了我們在課堂中對學生的啟發性,在教學設計中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而如何調動學生的興趣,正是我們需要在教學實踐中探索的問題。

2、學生對地理的認識過程

隨時隨地認知自身感覺有利於對教材中相對靜止的知識體系進行生動化。如地理分佈規律、地理概念、地理觀點、地理事物的形成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係等。教師首先必需從自身瞭解這些知識內容時的感受及掌握程度出發,進行知識情景的設計,加以演示、還原、展開、重演、再現使書本表述的結論式知識還原為符合學生認識過程的知識,從而變成學生自己的知識。如在講授高一《地理》上冊《地球的自轉與公轉》時準備一隻手電筒(當作太陽光照)和一個地球儀進行演示,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地球運動時產生的現象了。

3、學生的自我激勵

通過自我鞭策保持對學習和工作的高度熱忱,這是一切成就的動力。在網路資訊逐步發展的現代社會中,學生獲得知識的範圍在不斷的擴大,所學知識的種類也越來越多,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的進行自我的鞭策,時常保持對新文化、新事物、新思想的瞭解或掌握,不斷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及教學水平。例如溫州市2005年高三第一次大學聯考模擬考試文綜試題出現了有關東南亞海嘯的問題。這種要求不僅要學生時刻關注世界上隨時發生的地理現象,而且需要教師對這些問題進行更多的關注和分析,隨時保持知識的更新、積累和運用,從而滿足學生知識體系的完整性、科學性和先進性。另外隨著教育教學理念的不斷髮展,教師必須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特別是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和基礎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論,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和觀念,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

4、 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活動為特徵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檢視和反思自我,喚起學生成長的渴望;幫助學生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髮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實際意義,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並促進評價的內在化。這樣教師就必須瞭解學生學習的狀態以及獲得知識的能力。採取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活動的需求大於他們的活動能力,教師就可以以此為出發點進行課堂活動設計的,根據不同的需求設計不同的活動。如在學習三圈環流時,瞭解到部分學生的空間思維比較差,為了讓學生能夠感受三圈環流形成過程,瞭解原理,將整個教室設定為北半球,第一排的學生為赤道,然後前後每間隔一排依次為北緯30度、60度和90度。教師通過了解學生所具備的基礎知識進行引導、演示、巡迴其間,學生就可以自己分析總結出三圈環流的形成。也可以解決部分學生空間思維比較差的問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5、利用多媒體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充分利用多媒體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傳統的口傳身授的教學方式單一,內容枯燥,使學生難以提升學習興趣。然而我們在課堂中引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新鮮認知心理,這是由於多媒體能夠將形聲教材轉化為多種感官的影響資料,而科學家研究表明,具象的東西往往比抽象的東西更容易被記憶與理解。我們在教學中,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多種影響資料結合課堂內容為學生播放,讓他們達到“身臨其境”的境界,進而實現全方位的真實感受。比如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將一些路線、變化過程或者地理風貌的形成通過Flash、CAI或者影像視訊來為學生播放,在學習新航路開闢這一課時,我用flash製作了小地圖,將哥倫布的航海路線用小船當指標,然後通過動態的演示直觀地表明瞭航海路線,學生們看了兩邊就能夠深刻地記憶下來。我認為在製作課件的時候,教師還可以插入一些動態的卡通圖片,讓學生不時地感到新奇與興奮,這樣整節課下來不但能夠強化課本內容,更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教育教學理念的不斷髮展,教師必須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特別是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和基礎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論,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和觀念,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體現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張立祖;現代教學媒體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2]陸靜;高中地理課程中的環境教育研究[D]

[3]《新課程理念下的知識教學策略》黨喜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