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莎士比亞戲劇中的丑角形象及戲劇功能

才智咖 人氣:2.15W

摘 要:在西方戲劇中,丑角是非常活躍的一類形象。丑角群像是與上流社會相對立的一種勢力,他們傳達著下層人民的心聲,體現了歷史劇的人民性和進步性丑角群像與貴族階層的對立、鬥爭構成了更大框架下的戲劇衝突,形成了“復調式”結構。莎士比亞以丑角來塑造下層人民形象,是因為英國的戲劇傳統以及歷史劇的特殊性穢莎士比亞本人的侷限性等因素造成的。

試論莎士比亞戲劇中的丑角形象及戲劇功能

 關鍵詞:莎士比亞 語言文學 丑角形象 審美功能 戲劇功能

 一、丑角在戲劇中的意義

我們雖然把莎劇中這類形象稱之為丑角,但並不是說他們是莎士比亞要進行醜化和批判的人物。莎劇中的丑角,往往處境艱難,但讓人時刻感受到一種不屈的鬥志和樂觀精神,而且在丑角的聽似胡言亂語、荒誕不經的話語中,隱含著真知灼見,揭示出事件或現象的本質,蘊涵著深刻的哲理意義,因而具有特殊的審美價值。

莎士比亞歷史劇中的丑角,是與其他形象――國王和王后相對照的一類人物,無論是身份、地位、語言風格、性格特點等等,他們都對比鮮明,絕然不同。丑角不像國王、貴族或貴婦人那樣高貴、文雅,善用辭令,彬彬有理,但也不像他們那樣虛偽做作――滿口的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儘管不是盡善盡美,甚至還有許多缺點,但是他們真誠、樸實、清醒、實際,能夠直接地抓住現象或事件的本質,採取靈活、實用的辦法來處理問題。

丑角的組成十分複雜,總的來說他們是與上流社會的貴族統治者相對應的`階層,是廣大的、不得勢的階層,包括破落的貴族,正在崛起的新興資產者、商人、手工業者、小市民、學徒以及無業遊民、乞丐等等形形色色的下層人民。歷史劇中丑角的代表人物有福斯塔夫、《約

翰王》中的庶子腓力普,還有隨時出現於劇中的跟班、僕人、學徒等角色,甚至在英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農民起義領袖傑克・凱德也具有丑角的特徵,可以歸為此類之中。我們看到,在英國曆史的程序中,這些人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變革的大潮。雖然在不同時期他們的歷史作用各不相同,但是正是由於他們的共同努力,英國最終改天換地,推翻了封建貴族的統治,建立起資本主義的政權。也就是說,在推動歷史前進的主要矛盾中,他們是與王權對立的、矛盾的一種力量,是顛覆舊制度的主要力量。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說丑角群像是下層人民的代表,是進步勢力的象徵。也許莎士比亞本人還沒有明確地意識到他筆下的丑角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但他的戲劇在客觀地體現出這一點。

 二、丑角的戲劇功能分析

戲劇審美功能

在莎士比亞的歷史劇中,除了國王和王后及一班貴族大臣、貴婦人的形象外,還有一類人, 也是為觀眾所熟悉和喜愛的,這就是丑角。莎劇中的丑角,往往處境艱難,但讓人時刻感受到一種不屈的鬥志和樂觀精神,而且在丑角的聽似胡言亂語、荒誕不經的話語中,隱含著真 知灼見,揭示出事件或現象的本質,蘊涵著深刻的哲理意義,因而具有特殊的審美價值。

莎士比亞歷史劇中的丑角,是與其他形象――國王和王后相對照的一類人物,無論是身份、地位、語言風格、性格特點等等,他們都對比鮮明,絕然不同。丑角不像國王、貴族或貴婦 人那樣高貴、文雅,善用辭令,彬彬有理,但也不像他們那樣虛偽做作――滿口的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儘管不是盡善盡美,甚至還有許多缺點,但是他們真誠、樸實、清醒、實際,能夠直接地抓住現象或事件的本質,採取靈活、實用的辦法來處理問題。

丑角的組成十分複雜,總的來說他們是與上流社會的貴族統治者相對應的階層,是廣大的、不得勢的階層,包括破落的貴族,正在崛起的新興資產者、商人、手工業者、小市民、學徒 以及無業遊民、乞丐等等形形色色的下層人民。在英國曆史的程序中,這些人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變革的大潮。雖然在不同時期他們的歷史作用各不相同,但是正是由於他們的共 同努力,英國最終改天換地,推翻了封建貴族的統治,建立起資本主義的政權。

2.“復調式”的戲劇功能

在戲劇的“復調”結構中,我們還會感到丑角存在著強烈的解構作用。每個貴族都為滿足自己貪婪的慾望而尋找冠冕堂皇的藉口和理由,他們都試圖把自己打扮成正義和真理的化身。貴族們振振有辭的長篇大論似乎傳達著理性與威嚴。但是,當丑角一出現,在戲謔和笑聲中, 頃刻間瓦解了貴族們精心構築的一切――莊嚴肅穆變成了裝腔作勢,慷慨激昂的演講不過是騙局一 場。莎士比亞通過對丑角形象的刻畫,表面上引發了觀眾對丑角的嘲笑,實質上他以這種方式巧妙地揭露了上流社會封建貴族的虛偽自私、假仁假義, 以及他們一本正經、 引經據典地大行強盜行徑的荒唐可笑。

 三、“復調式”結構中的丑角形象

在莎士比亞的歷史劇中,丑角的生活圖景與上層社會的生活狀況,形成相互對應的兩種生活影象:一方面是華麗、奢侈的宮廷生活,另一方面是困頓、赤貧的市井和鄉村;一方面時嚴肅、莊重的貴族風範,另一方面是輕鬆、嬉戲的市民百態;一方面是陰險複雜、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另一方面是歡樂有趣、惡作劇式的胡鬧;一方面是王公大臣們故作高雅、虛偽自私,另一方面是粗俗坦率、真誠自然、生動實在的生活。“兩種生活場景共同勾勒出封建社會即將解體的時代風貌”莎士比亞充分運用了平行結構和對照原則,劇情的發展在兩條平行的時而又交織在一起的線索中展開。

在兩個世界、兩種勢力的對照中,形成了“復調式”的戲劇結構:一種調子是對王權和秩序的維護,另一種是對王權的顛覆,對現存秩序的破壞。前一種調子是通過劇中的王公大臣們的動作和語言來形成的,後一種則是由丑角群像來體現。這種“復調式”結構在《亨利四世》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全劇的情節在貴族生活場景的宮廷,王府和代表平民生活的小旅店交替展開。不同場景中活躍著不同的主人公:在宮廷場景中,國王、大臣生是主角;到了市井小旅店裡――普通百姓的生活場景中,丑角時絕對的主角,於是前一場在豪華的府邸中貴族的勾心鬥角、你死我活的爭鬥,下一場馬上就是福斯塔夫一夥在破敗的小酒店中放縱、撒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