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GDP和我國迴圈經濟的發展模式

才智咖 人氣:1.82W
綠色GDP和我國迴圈經濟的發展模式
   20世紀80年代之後,中國經濟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我國用短短20多年時間走完了已開發國家上百年的路程,生態和環境遭受了嚴重破壞,導致本應在不同階段出現的生態與環境問題在短期內集中體現和爆發出來。粗放式發展導致汙染加劇,我國環境汙染已從地表水延伸到地下水,從一般汙染物到有毒有害汙染物,形成了點源汙染與面源汙染共存、生活汙染與工業汙染疊加、各種新舊汙染與二次汙染相互複合態勢,對生態系統、食品安全、人體健康構成日益嚴重的威脅。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力已難以支撐經濟的高速增長,成為經濟增長的瓶頸,因此我們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迴圈利用。  
    
  1 迴圈經濟與可持續發展  
    
  無序開發嚴重透支國人的生存環境,發展面臨資源瓶頸和環境容量的嚴重製約。針對危機,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指出,我國必須走迴圈經濟之路。與傳統經濟模式相比,迴圈經濟要求按照生態規律組織整個生產、消費和廢物處理過程,其本質是一種生態經濟,是解決我國經濟高速增長與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矛盾的根本出路。  
  迴圈經濟是按生態學原理和系統工程方法執行的具有高效的資源代謝過程,完整的系統耦合結構及整體、協同、迴圈、自生功能的網路型、進化型複合生態經濟,是一種以自然生態系統物質迴圈流動方式為特徵的經濟模式。迴圈經濟可以為工業化以來的傳統經濟轉向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提供戰略性的理論正規化,從而從根本上消除長期以來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尖銳衝突,可以說發展迴圈經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2 迴圈經濟的內涵與原則  
    
  傳統工業經濟是由“資源——產品——廢物和汙染排放”所構成的單向物質流動經濟。在這種經濟中,人們強制把自然資源和能源開採出來,在生產加工和消費過程中又把汙染和廢棄物大量排放到環境中去,對資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一次性的。迴圈經濟倡導的是一種建立在物質不斷迴圈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的模式,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物質反覆迴圈流動過程,使得在整個經濟系統以及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只產生很少的廢物。迴圈經濟評價原則,簡稱“3R”原則:  
  迴圈經濟遵循“減量化”原則(Reduce),以資源投入最小化為目標。針對產業鏈的輸入端——資源,通過產品清潔生產而非末端技術治理,最大限度的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耗竭性開採與利用,以替代性的可再生資源為經濟活動的投入主體,以期儘可能地減少進入生產、消費過程的物質流和能源流,對廢棄物的產生排放實行總量控制。生產者通過減少產品原料投入和優化製造工藝來節約資源和減少排放;消費者通過優先選購包裝簡易、迴圈耐用的產品,以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從而提高資源物質迴圈的高效利用和環境同化能力。  
  迴圈經濟遵循“資源化”原則(Reuse),以廢物利用最大化為目標。針對產業鏈的中間環節,對消費者採取過程延續方法最大可能地增加產品使用方式和次數,有效延長產品和服務的時間強度;對生產者採取產業群體間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協作,使產品-廢棄物的轉化週期加大,以經濟系統物質能量流的高效運轉來實現資源產品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迴圈經濟遵循“無害化”原則(Recycle),以汙染排放最小化為目標。針對產業鏈的輸出端——廢棄物,提升綠色工業技術水平,通過對廢棄物的多次回收再造,實現廢物多級資源化和資源的閉合式良性迴圈,實現廢棄物的最少排放。  
    
  3 迴圈經濟與綠色GDP  
    
TAGS:模式 我國 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