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城市圈迴圈經濟發展模式構建的探討

才智咖 人氣:5.33K
  
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把“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提升為國家戰略,作為中部大省,湖北是中部地區教育、科技最發達的省,武漢是中部最大的城市,領跑中部,責無旁貸。湖北省委八屆五次全會主題報告指出:力爭3年有明顯變化、5年至7年有大的變化,經濟社會發展走在中西部前列。會議確定的發展路徑是: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推進糧食生產,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增強發展活力,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依靠迴圈經濟發展模式,因此,構建湖北全省迴圈經濟發展體系是湖北實現“中部崛起”戰略的必要保障。
  一、迴圈經濟與生態城市的關係
  1.迴圈經濟的內涵與原則。目前學術界對於迴圈經濟的準確定義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它們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即迴圈經濟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運用生態經濟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傳統經濟是一種“資源一產品一廢棄物排放”的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但迴圈經濟採用“生態鏈”的方法,把經濟活動組成一個“資源一產品一廢棄物一再生資源產品”的迴圈式流程,使經濟系統和諧地融入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過程。迴圈經濟與傳統經濟的不同之處在於,迴圈經濟摒棄了傳統的、粗放的單純依靠資源成本高投人換取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倡導通過物質資源的節約利用和迴圈利用使整個社會和諧地可持續的'發展。
  迴圈經濟活動的基本原則為減量化原則(Reduce)、再使用原則(Reuse)、迴圈利用原則(Recycle),即3R原則。
  其中,減量化原則要求經濟活動的開端為了達到生產目的,儘量減少資源投人,從源頭上控制資源消耗和減少汙染物的排放;再使用原則,反對一次性產品使用,倡導產品使用週期中,儘可能延長其使用壽命;迴圈利用原則,要求在產品的使用壽命終結時,其殘值可以重新成為可以利用的資源。
  2.生態城市的內涵與特點。生態城市是全球區域生態系統中分享其公平承載能力份額的可持續子系統,它是基於生態學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諧、社會公平和經濟高效的複合系統,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與人工協調、人與人之間和諧的人居環境。生態城市的特點表現為:注重高效和諧性、保持整體性、實現可持續性。
  3.迴圈經濟與生態城市的關係。迴圈經濟的作用物件是生態城市中的人與自然的關係方面,主要解決城市經濟系統與生態系統間的矛盾。通過改變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物質流動方式和效率,進而改變城市經濟發展模式減少資源能源消耗、提高經濟產出、減少汙染排放,解決資源短缺和環境汙染問題。 
  從迴圈經濟3R原則,特別是減量化原則看,迴圈經濟理念在城市基礎設施,特別是在公共資源、能源設施和建築領域的資源能源節約與效率提高方面可以大有作為。由於資源環境問題是目前制約許多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而造成這一狀況的根本原因是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所以發展迴圈經濟是生態城市建設的重要或核心組成部分。
  二、武漢城市圈迴圈經濟型生態城市模式研究
  目前我國城市迴圈經濟發展體系仍不完善, 尚停留在以末端處理為主的階段(見圖)。這種迴圈經濟發展模式主要是對城市生產生活廢棄物進行綜合處理與利用, 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緩解生態壓力, 提供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城市迴圈經濟體系倡導的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 它是以生態農業建設為基礎的漸進式迴圈經濟發展模式,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其特徵是低能耗、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城市資源要能在這個不斷進行的城市經濟迴圈體系中得到合理和持續的利用,以把城市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儘可能小的程度 。這一模式是對我國城市迴圈經濟體系的深層次推進。

畢業論文蒐集整理:

關於城市圈迴圈經濟發展模式構建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