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康復醫學教育方式探討論文

才智咖 人氣:3.05W

中醫傳統康復療法對各種障礙具有很好的效果,如腦卒中及腦外傷的肢體運動感覺功能障礙、吞嚥構音障礙、言語功能障礙、肢體痙攣;脊髓損傷的肢體運動感覺功能障礙、膀胱功能障礙、性功能障礙、肢體痙攣;腦癱的運動功能障礙,言語功能障礙、認知障礙等[3]。因此中醫康復療法與現代康復療法結合,對患者的康復具有積極意義。隨著現代康復醫學的引入,中醫界開始系統發掘、整理和研究中國傳統的康復醫學理論、技術和治療方法,中醫逐漸形成了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它與中醫養生學和中醫臨床學構成了完整的中醫體系。儘管中醫康復與現代康復醫學有著不同的理論基礎和康復治療技術,但二者都是以人的功能為研究物件,以改善功能障礙,促進病、傷、殘者回歸社會為最終目標。

中醫康復醫學教育方式探討論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公佈的醫療機構的資料和綜合醫院康復科對治療師數目的規定,截至2010年7月,全國綜合醫院所需要治療師約8萬人。而目前從事康復治療的總人數大約1萬人。現代康復醫學教育在我國經歷了20餘年的發展,仍存在著人才缺少的局面。中醫康復是康復環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從目前高等中醫院校學科設計上看,中醫康復本科專科設計幾乎寥寥無幾,更加凸顯從事中醫康復人員的匱乏。

中醫康復與現代康復的區別主要在於中醫在關注患者康復時對障礙的觀察較巨集觀;而現代醫學則對障礙的觀察細微並且定量,療法多樣,康復理論系統和規範。兩者各有優勢,將兩者互相滲透融合更有利於患者的康復。因此,在中醫康復的教育中融入現代的康復理念和評定等內容顯得尤為重要。

中西醫康復相結合是中醫康復教育的一個方法。中醫康復教育的物件是在職中醫人員和中醫本科生;最常見的康復病種以神經損傷為主,例如腦損傷、脊髓損傷等,對主要病種進行中醫康復教育,儘快掌握康復流程及主要內容,使從事中醫康復的人員將中醫康復理念及方法推廣到心肺等其他領域應用。

由於現在許多醫院的康復科是在現有中醫科人員基礎上組建而成,因此對現職中醫師、鍼灸師、按摩師的培訓和教育大多采用送到康復醫療發展較全面的醫院進修學習,因此對進修生的培訓在重視中醫康復療法的同時應該進行現代康復療法及評定內容的補充,在培訓方式上採用理論授課及實際操作相結合,使進修人員在進修後能將中西醫康復知識運用於臨床。

培訓計劃:將康復評定及中西醫康復療法設定為培訓內容,與中醫鍼灸、按摩、中藥的使用與具體問題相結合。以腦血管病及脊髓損傷的評定、康復為切入點,將現代康復理念融入中醫康復療法。針對具體的康復問題,如假性球麻痺、痙攣、肩手綜合症、偏癱平衡障礙、認知障礙、失語及脊髓損傷併發症等,設定相關課程,使進修醫生對中醫康復有全面認識。通過以上培訓,使中西康復融合貫通。

現代康復療法的.介紹:在介紹以上評定和不同障礙康復的基礎上,介紹物理治療法、作業治療法的基本方法及內容。培訓計劃目的是將中西醫康復概念及方法融會貫通,必將對中醫康復起到積極作用。

現代康復醫學本科教育是指2001年度教育部正式批准首都醫科大學等5所高等院校開設康復治療專業本科教育,學制4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4],使現代康復人才的培養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中醫院校對中醫康復專業的設定有限,使得中醫康復人才的匱乏尤為突出。

因此中醫康復本科教育及課程體系的建設非常重要。中醫康復本科教育應該在臨床康復學、鍼灸學、推拿學等必修課程基礎上,重點突出康復醫學評定、康復治療學的課程。目前可供參考的教材為高等醫學院校康復治療學系列教材,如《康復療法評定學》《運動學》《物理療法與作業療法概論》《臨床運動療法學》等,應儘量爭取做到基礎課與專業課並重,中醫傳統理論方法與西醫康復理論方法並重,突出實踐操作技能和專業素質培養。通過加強這兩個層面的教育,必將使中醫康復效果及地位在實踐中大大提高。

由於殘疾數量的增加,康復人才的缺乏,使中醫康復效果的潛力未得到充分發揮,故中醫康復的教育有待進一步完善。要適合中國康復醫療發展的需求,我們有必要借鑑西方康復醫學的優點,如現代康復醫學在康復評估、康復技術方面的專項化、規範化和量化。中西康復療法有機結合起來,可大大提高康復療效,推進中醫康復醫療的進步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