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強醫學專業體育教學質量的方法探討論文

才智咖 人氣:1.2W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教育理念的飛速發展,現代體育課教學內容特點更多地體現在注重人才培養的多樣性、體育課的系統性,以及強調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和靈活性。在醫學院校體育教學中不僅要具備這些特點,還應將醫學生的專業性結合起來。醫學生是未來的醫務工作者,不僅需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運動習慣,還可以將已掌握的醫學知識與人體運動知識結合起來,瞭解運動的科學原理和運動技能的習得規律,並深度理解運動康復與康復醫學的關係,從而為醫學專業學生未來就業拓展康復醫學領域開闢新的視角,為其更好地適應未來工作崗位中多種職業能力的需求做儲備。因此,根據學生從業的特點,採取多樣化的體育教學形式,促進其知識增長,培養社會通才型人才和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將來從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形成終生體育的理念和動機,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成為目前體育課教學的主要目標。

關於加強醫學專業體育教學質量的方法探討論文

1、提高醫學生體育課教學質量新視角的理論分析

1.1、從運動認知和運動動機的關係出發思考如何提高教學質量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意識到學生的思想過程在決定其運動目的以及實現該目的的行為上的重要性,學生是否願意從事體育運動常常是由於被學生認為造成過去運動成功和失敗的因素所控制,由學生認為自己能持續地參與運動的信念或對運動可能的結果的預期所控制。這種預期包含可以幫助放鬆、改善外形和增加健康收益等,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認知取向解釋了驅動他們進行運動的原因。

期望與現實之間的差距能夠驅使人去做出正確的行為。當學生在體育課上努力學習運動技能並充分參與體育課教學時,很可能是因為被可以獲得好成績的期望所驅動以及該期望的個人價值所決定。

例如,如果學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運動行為會獲得獎勵,如成績、教師或同伴的主觀肯定等,那這種獎勵的強化作用就不存在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內在運動期望的正向鼓勵和引導非常重要。學生的運動動機和對運動的認知密切相關,當學生認為通過努力並堅持運動能夠達到其預期的效果,並且是對學生具有吸引力的效果(如好的身材和健康的身體等),那麼學生就會產生較高水平的運動動機。

1.2、設定課程難易程度的理論探討

在任何時候,每對動機的2個狀態中只有一個能被啟用。在以有目的為特徵的動機狀態中,學生的狀態是嚴肅的,有目標取向的,因為期望獲得優異的考生成績而緊張不安的。而在以有超越目的為特徵的動機狀態中,學生的態度是嬉戲的,有活動取向的,是娛樂享受的。因此,當學生從事體育課時,如果學生的目的僅僅是享受這個課程本身的話,其就處於超越目的的狀態。那麼,在課程中學生是否享受快樂,是否因成績產生焦慮等等影響情緒的因素都是教師在安排課程內容時需要思量的部分。

因此,課程難易程度的設定和安排很重要。對於課程中複雜的運動技能或者高強度的運動負荷,學生成功完成課堂計劃的動力會降低,原因在於無法完成較高難度的教學內容時產生的負面情緒,導致了內在動機的降低。情緒是通過喚醒學生對於正在經歷事件的行動來完成它的動機功能,然後它會引導並維持學生的行為直到達到特定的目標。所以可以看出,情緒實際上成為了行為的原動力。因此,在體育課上情緒的一個重要功能是激勵和促使學生向課程的目標邁進。良好的情緒環境可以引導學生達到較高的課堂教學效率。在體育教學中理性安排和適時調整課程難易程度是提高教學效率和保證學生保持良好的運動動機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需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課堂情緒和氛圍,具備適時動員學生課堂情緒的能力和敏感性,強化和激勵學生良性的運動認知和預期。

1.3、科學運用“學習”的生理學和心理學原理指導教學

“學習”是基於經驗而導致行為或行為潛能發生相對一致的變化的過程,學習的模式不僅可以預期,學習的結果也可以陽性強化。體育教師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可以結合“學習”的理論原理和不斷推陳出新的科研成果來指導教學,即可使體育課更科學,更符合學生的學習成長規律。例如,在人腦生理學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在非常廣泛的情景下,呈現在“中間”的資訊記憶最差。

事實上,大學生對於一節課內容的中間部分內容比開始或結尾部分內容遺忘更多。因此,教師在安排體育課內容時,從效率角度出發需要考慮時間和內容的安排合理性,將需要學生重點記憶的內容適當地避開課堂的中間階段,或者在中間那段時間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記憶教學內容。任何持續發生的行為都由強化所致,當教師注重教學時間和內容的'合理安排後,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效率會有所提高,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的肯定和鼓勵來強化教學效果和學生的運動動機,鼓勵學生持續地參與鍛鍊。

2、提高醫學生體育課教學質量新視角的方法探討

2.1、從醫學生專業角度出發,重理論的滲透和提升,結合實踐的體驗和分享

對體育課教學質量的評估範疇不應僅限於運動技術的教學和傳授效果,教師還需要從符合學生學習規律的角度出發,以內化為持久運動動機的角度來設定課程內容和手段。醫學生獨有的專業背景是教師進行理論滲透和傳授的良好平臺,是教師對醫學生內在運動動機引導的良好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專業知識進行理論引導,以培養學生運動認知的科學性,從而內化為持久的運動動機。

此外,教師還可以深入地介紹運動的科學原理和運動技能的習得規律,使學生深度理解運動康復與康復醫學的關係。這就對教師專業能力的深度和知識面的廣度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教師的能力決定了課程內容的質量和靈活性,並影響著學生運動動機的激發程度。隨著現代科研技術的迅速提高,各學科科研成果的交叉滲透和影響越來越大,體育教師不僅需要在專業範圍內不斷更新和充實新的理論和科學的運動技術,還需要不斷豐富交叉學科的知識,與時俱進地提升教育理念並滲透多學科知識,以保障體育課程的教與學互相促進。

2.2、成績考核的客觀性會影響學生的運動認知

把運動動機來源看作是內部還是外部的,在一定程度依賴於學生對客觀實體的主觀認識。作為教師,為保證學生運動動機可以保持正反饋的效果,課程的考核是否客觀非常重要。當學生普遍肯定課程的考核具備客觀性,運動行為的結果(如很差的分數)即可歸因內在特質,如缺乏努力或不夠認真。而不會歸因為情境因素,如考試不公或者老師有偏見,最終導致放棄努力。因此,將學生運動行為與運動動機內部力量良好地聯絡起來是教師在制訂學期計劃和考核方式時需要嚴謹思量的重要部分。

2.3、彈性調動課堂情緒

教師要注重體育課上學生情緒的調動。每節課愉悅的課堂氛圍,學生自發積極的參與程度,這些課堂的特徵帶來的情緒會同課堂內容一起儲存在學生的記憶中,就像背景一樣。因此,當學生每節課伊始參與體育課時,如果他們當時的情緒和歷次課堂存入記憶時的情緒相同,他們對課堂內容吸收的效率更高。體育課的教學可以是目的性的,也可以是超越目的性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優化課堂氛圍,建立愉快的學習情緒來提高教學效率。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將培養學生快樂運動的能力和享受課程作為教學目標的重要部分。愉快的教學氛圍和追求成績的動力並不衝突,教師需要依據豐富的理論基礎和教學經驗合理安排和結合二者,實現教學中目的性和超越目的性的良性結合。

3、結合醫學專業特點探討體育教學的思路

研究表明,當個體處於最佳健康狀況時,他們更願意做出各種助人行為(Carlsonetal.,1988)。醫學生的職業特點之一表現為壓力問題。即使是最富熱情的醫護工作者,也會因為壓力而感到疲憊,這些壓力是他們不斷同大量面對各種個人的、生理的和社會的問題的人接觸,始終高強度的工作帶來的。而每個醫護工作者所要照顧或直接接觸的病人數量是醫患互動質量(doctor-patientinteraction醫患互動是指醫護工作者和病人進行有目的的、以達成的一致目標的共同的行為:使病人得到醫治。)的重要影響因素,如和垂危病人接觸,病人數越多,就有越大的認知、感覺和情緒負荷。而運動作為培養健康的愉悅,帶來更多的快樂和更好的精神、身體健康而言,對醫學專業的學生具有更加重要深遠的意義。醫學生是否具有健康身心的儲備,是否具備指導和鼓勵自己更加積極地、持續地參與運動,會直接影響到工作效果和心理環境。醫學院校體育教師在培養學生運動技能的同時,要結合職業角度培養終生持續性的運動動機和能力,使其未來可以在需要的時候,能進行可以來帶更多的快樂和更好的精神健康的活動,為將來醫學生走向醫護崗位更好地從事醫護職業,避免出現工作倦怠,能夠持續為他們的病人服務而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俊峰,等.“武術格鬥”課程的建設與實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101-104.

[2]程文廣.我國學校體育思想發展的哲學反思[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77-82.

[3]謝燕歌,等.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指導思想探索與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37):94-96.

[4]楊樹塹,等.醫學生肥胖者體育運動習慣和態度的調查與分析[J].繼續醫學教育,2015(29):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