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學理論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優化論文

才智咖 人氣:6.22K

遺傳學是高等農林院校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它涉及的領域多,內容龐雜,隨著研究的深入,新的理論和技術不斷湧現,對從事遺傳學教學的教師提出了挑戰。面對這種挑戰,筆者探討了遺傳學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優化問題,認為遺傳學教師應該站在學科的高度,根據教學大綱、專業和學時的不同,對遺傳學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優化,以便在教學實踐中提高教學效率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遺傳學理論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優化論文

20世紀50年代以前的教學實踐中,基本上由赫爾巴特的教學方法和杜威的教學方法先後占主導地位,教學方法相對單一。最早對教學方法進行研究的是美國的喬伊斯和威爾[1],而我國20世紀80年代中期才開始介紹國外教學方法的理論,並進行研究和實踐。近幾十年來,教學方法的發展非常迅速,新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為指導教學實踐提供了充分的參考空間。蘇聯尤·克·巴班斯基認為“最優化的教學,就是在教養、教育和學生髮展方面保證達到當時條件下儘可能大的成就,而師生用於課堂教學和課外作業的時間又不超過學校規定的標準。”[1]這種理論為在遺傳學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指明瞭正確的方向。它具體反映在遺傳學教學方法上,就是指對原有的優秀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並根據教學實際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花費最少的教育資源,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從而提高遺傳學教學效率。遺傳學作為高等農林院校的一門專業基礎學科,涵蓋面廣,理論性強,又與實際應用緊密聯絡。近十幾年來,遺傳學迅猛發展,並與其他學科相互滲透,誕生了一些新的研究領域、新的理論和新的研究技術。這就給從事遺傳學教學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和教學標準,而高等農林院校的遺傳學學時數又在不斷減少。這種學時數減少和教學內容增加的矛盾隨著高校重視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之勢愈顯突出。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在遺傳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不同班級的教學要求和學時數差異,堅持學以致用的原則,開展優化教學顯得十分必要。

1 遺傳學教學內容的優化

遺傳學的理論教學以研究基因、基因組結構和功能為主線,突出介紹遺傳學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及最新研究技術和進展,涵蓋了遺傳物質的本質、遺傳資訊的傳遞、遺傳資訊的改變和遺傳資訊的實現4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對於高等農林院校的學生而言,由於專業不同而對遺傳學教學的要求和學時不同,即使學時相同,專業性質也有差異,所以遺傳學教學內容應有所側重。教師應站在學科的高度,根據教學大綱、學時和專業來優化教學內容。

例如,生命科學專業遺傳學的教學課時較多,要求較高,所以,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大綱,對遺傳學的教學內容進行優化。經典遺傳學的內容,學生在中學的生物學教學中學過,在大學期間,這部分內容應以討論、複習的方式進行教學,不要花很多時間。而遺傳資訊的傳遞、遺傳資訊的改變、遺傳資訊的實現和學科前沿研究的新進展和新技術則要全面而系統地教學,為學生夯實學習分子生物學、分子遺傳學、基因工程等後續課程的基礎,將學生帶到學科的前沿,開闊視野,拓寬思維。相比之下,農學專業的遺傳學教學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學習後續作物育種學課程奠定基礎,所以課時較少。教師首先要明白這一點,應該根據教學大綱,具體地對遺傳學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教學的側重點應該是遺傳學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及遺傳改良研究的新技術和新進展,體現出不同於生命科學專業的遺傳學教學內容。

再例如,蠶桑和農學兩個專業的遺傳學教學,雖然在學時上一樣,但是專業性質有區別,所以,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而具體地對遺傳學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時也應該有所區別,對蠶桑專業的遺傳學教學而言,在闡述遺傳學原理時,除了要運用植物的例子外,還要多運用動物的例子,而對農學專業的遺傳學教學而言,則要多運用植物的例子。

總而言之,教師應站在學科的高度,根據教學大綱、學時和專業來優化教學內容,做到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在優化教學內容時,應該注意學科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平衡好經典內容和現代內容的關係,根據不同專業的需要而合理取捨和增添,再運用先進的教學裝置、教學理念和方法進行教學,從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2 遺傳學教學方法的優化

一般而言,教學內容決定教學方法。在遺傳學教學內容優化確定之後,必須要對其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目前,在遺傳學教學過程中運用最多的是傳統的課堂口授法,即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其長處是可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遺傳學知識,但不足之處則是該教學法的單獨使用或使用不善不利於學生的反饋。還有諸如課堂討論教學法、賞識教學法、提問教學法[2]在遺傳學教學過程中雖有所運用,但運用不多。思維導圖教學法則根本就沒有運用[3]。

以上幾種教學方法各有優缺點,若在遺傳學教學中單獨運用,都有不足之處。有鑑於此,教師在教學時不宜選用單一教學方法,而要根據遺傳學的內容和不同班級課時的要求,綜合考慮,優選出適宜的幾種教學方法進行有機組合運用,讓它們互相取長補短,發揮綜合優勢,最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遺傳學的經典內容教學時,可以把課堂討論教學法、賞識教學法和思維導圖教學法有機組合在一起運用[4]。首先讓學生自學這部分章節,然後就這些章節的不同內容在課堂上進行分組討論。教師事先公佈擬定的討論題,之後就以小組成員身份參加討論,做好記錄。在討論課上,小組成員圍繞討論題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另外還要留出時間給教師做總結髮言。教師在總結髮言中要賞識性地表揚和鼓勵那些在討論中講得好或有創見的學生。通過討論,學生可以集思廣益,互相啟發,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習熱情,培養對問題的鑽研精神和訓練口頭表達能力。最後要求學生根據每一章的知識點繪出思維導圖,以便深入理解和記憶。在遺傳學的現代內容教學時,可以把課堂口授教學法、提問教學法、賞識教學法和思維導圖教學法有機組合在一起運用。這裡之所以要用課堂口授法來代替前面的課堂討論法,就是因為遺傳學的現代內容是新的,比較難,學生以前沒有學過。即使在口授教學的課堂裡,教師也要通過提問與學生互動,對問題回答得正確或回答得有創見的學生要給予賞識性表揚、鼓勵。最後佈置作業時要求學生對每一章所講內容的知識點繪出思維導圖,以便進一步理解和記憶。

遺傳學教學方法的最優化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它是建立在前人眾多教學方法的基礎之上的,是對前人優秀的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但是,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十全十美的。因此,這裡所說的最優化的遺傳學教學方法並不是指某一種或某一類具體的教學方法。最優化只是相對而言的,即某一種或某一類具體的教學方法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是最優的,它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總而言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5]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切合自身的教學實際,選用符合自身實際的遺傳學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遺傳學教學方法的最優化。

3 結語

除了教學內容和方法以外,遺傳學理論教學效果和效率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高等農林院校教學改革中,這些影響因素也都值得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和不同水平上進行研究與探討,以便提高教學效率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