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學時工程力學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探析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2.29W

【論文關鍵詞】工程力學 少學時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考試

少學時工程力學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探析的論文

【論文摘要】針對非力學專業工科課程以及目前對大學基礎課程的學時壓縮這一現象。本文闡述了非力學專業少學時工程力學課程的教學內容的選擇,針對這些內容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方法。

0引言

工程力學是各高等學校工科專業的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它不僅是整個力學學科的基礎,也是為有關專業學生學習後續相關課程和將來從事科學技術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礎。對高校工科學生來說,是一門重要且必要的基礎課程。由於學時的壓縮,工程力學從以前的多學時,針對不同的專業壓縮成不同形式的學時,如64,56,48和42個學時,在這些學時中還包含了6-8個實驗學時,因此理論學時相對較少。象這樣的學時壓縮,少學時工程力學還象以前按部就班每個知識點都按順序的講解下來,學生不能吸收,不能理解,教師安排內容也相當的困難。考試效果當然就不理想。針對少學時工程力學在教學和考試過程中存在的這些問題。本文從教學內容和教授方法兩個方面對該課程提出一些建議和方法。

1教學內容

工程力學主要包括了靜力學部分,材料力學部分和動力學部分3部分的內容,內容相對較多,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和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如此多的內容是件相對較難的事情。因此在教學中對於內容安排和選擇是個十分重要的環節。首先,教學中需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加強工程力學與實際工程問題結合,針對不同學時的工程力學教學內容要有側重點。比如,針對42和56個學時的工程力學,可以只教授靜力學和材料力學部分內容;對64個學時的工程力學根據專業需要出了靜力學和材料力學部分主幹內容之外還可以增加動力學部分的基礎內容,概述性介紹動力學幾大定理。在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上,做到重點突出,難點講透,把理論與工程應用相結合;在教學環節中強化實踐性教學。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還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其次,針對不同的學時合理安排好需要學生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練應用的相應的知識點。每次課程之前做到對上次課程需掌握知識點的回顧,課程快結束時留下5-10分鐘對該次課程的'重點做個小結。讓學生明瞭對於不同的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和教學要求。另外,因為工程力學作為工科學生的基礎課程,在很大部分專業中也是唯一的一門課程,該課程相對比較抽象,在教學過程儘量多用工程例項。由於該課程包括的內容多課時少,需對各知識點有個清晰的思路。對於靜力學部分要從受力分析和平衡方程入手求解未知力;對於材料力學部分要從受力分析-內力-變形-強度計算-剛度計算為主線,熟悉不同的基本變形方面瞭解這一主線上的知識點;對於動力學部分要熟悉幾大基本定理:動量定理,動量矩定理和動能定理。

2教授方法

首先,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日常教學中通過仔細觀察與分析,發現工程力學這門課學習吃力的學生常常是因為學習方法上存在問題。所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是至關重要的。在每堂課開始時向學生講清楚本次課的學習目標,下課之前留出5分鐘做小結,指出這部分內容在整個體系中的地位,應掌握程度的最高要求與最低要求。部分學生反映課堂上是聽懂了,但由於理解不到位等原因回家作業做不出來,還有的學生課後沒有複習看書,也不去做作業。

針對這種現象,課上要求學生適當做筆記,課後複習課堂所學內容,再做作業。操作一段時間後,簡單的題目學生自己可以獨立做出來,難一點的題目老師課堂集中提示。漸漸地,學生獨立解題成功率增加了,有了成就感,學生的自信心增加了,學好工程力學這門課的決心也加強了。

第二,做到讓學生對該門課程整體思路要清楚,有一個明確的知識線條。

教師要多剖析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在一個學期內完成原本需兩個學期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按照先講授理論力學,再講授材料力學的順序進行,顯然沒有注意到兩門課之間的內在聯絡。最好的方法是教師對課程體系結構上進行調整。首先,突破原來簡單地將理論力學與材料力學兩部分內容合併在一起的框架體系,將教材的整體框架按靜力學、構件承載能力分析和運動力學的次序重組,即將材料力學部分精編為一篇並置於靜力學後;將外力分析與內力、應力、強度分析有機結合起來;將運動學與動力學有機地融為一體,改稱為運動力學。這樣可做到靜中有動,動中有力,有力就有變形,使運動與力,外力與內力、應力緊密結合,從而加強知識的聯絡性。

第三,積極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讓抽象的內容具體化,讓學生更直觀的瞭解和理解工程實際。展示工程例項,解決教學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工程力學課程有很強的工程背景。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將一些工程例項通過螢幕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解決建立力學模型的問題。多媒體技術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以跨越時空的非凡表現力,大大增強學生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用動畫將抽象難懂的內容形象地表達出來,以達到化解教學難點、縮短學生的認知過程之目的。

【參考文獻】

[1]劉紅巖,李冬梅.工程力學教學方法探討[j].中國地質教育,2008年第4期.

[2]朱致英,段軍飛.力學教學方法探討與實踐[j].探索與實踐,2011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