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國際化之我見論文

才智咖 人氣:6.25K

隨著國際經貿和國際投資、融資的迅速發展和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不斷加強,會計的國際化問題日益成為會計界研究的重要課題。作者擬從會計國際化的含義入手,針對我國目前會計國際化的現狀,分析會計國際化的發展趨勢並對我國會計國際化的發展提出個人的幾點建議。

會計國際化之我見論文

隨著近年來經濟一體化浪潮不斷高漲,會計作為企業間貿易交往的媒介,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其國際化程度在我國越來越受到關注,經過中國會計人多年的努力,中國會計界對有關會計國際化方面的理論和實務已有了比較成熟的理解和認識, 但我國的會計國際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只有認真分析影響我國會計國際化程序的因素,建立一套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會計規範體系,才能真正實現會計國際化,保證我國的會計事業穩步健康發展。

一、會計國際化的含義

參考目前的文獻資料,對“國際化”的理解主要有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國際化就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溝通,通過找尋各國差異之所在,求同存異,以更好地促進國際交往,這是會計國際化研究的早期思想。

第二種觀點認為:國際化就是在可能的範圍內,儘量減少國與國之間的差異,通過一定的途徑尋求出大家認可的一致內容,其目標是尋求各國的共性,儘量減少國家間的差異,消除不必要的分歧,以達到國際間處理有關事務的可比性和同質性。

第三種觀點認為:國際化就是實行全球一體化、統一化。這是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待完全消除國家間的差異。這種觀點在目前佔有較主導的地位,特別是國際性的有關組織更是支援這種觀點和以此作為目標。

對於前兩種觀點可以理解為會計的國際協調;後一種觀點不僅要求國際協調,而且要求各國在制定會計政策和處理會計事務中,逐步採用國際通行的會計慣例,以達到國際間會計行為的相互溝通、協調、規範和統一。

中國會計國際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會計準則國際化,即在制定、修正和完善會計準則的過程中,充分借鑑國際通行的做法,體現國際會計慣例,使會計準則指導下的會計資訊在世界範圍內可比和有效;二是會計實務國際化,即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應採用國際上先進的會計處理方法,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效益,適應國際競爭的需要。在這兩方面中,會計準則的國際化處於核心地位,會計準則的國際化程度體現著一國會計發展的國際化程度。

二、中國會計準則國際化歷史程序及現狀

我國於1990年開始起草有關會計準則的草案,1992年之後,已陸續修訂頒佈了《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以及十多項具體會計準則,1998年10月成立了國家會計準則委員會,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實施,標誌著我國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為基本大法,以會計準則作為基本業務規範,以會計制度規範作為具體核算行為的會計法規與核算體系基本形成。之後我國又於2006年2月頒佈了1項基本會計準則和 38項具體會計準則。這些準則從形式到內容都體現了國際趨同,有著國際會計準則的烙印。歷史的程序告訴我們——中國一直在為本國的會計國際化不懈努力著!

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施行,並逐步擴大實施範圍。新會計準則共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涉及關聯方交易、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債務重組、收入、投資、建造合同、會計政策會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非貨幣性交易、或有事項等會計實務的38項具體準則。新會計準則有效借鑑了國際公認的會計標準,最大亮點是引入了國際上廣泛應用的公允價值計量,對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作了更加嚴格和科學的規定,首次構建了較為完善的會計資訊質量標準體系。新會計準則強調了會計資訊應當真實與公允兼具,進一步強化對資訊供給的約束,有效地維護了投資者和債權人等眾多利益相關者的知情權。此外,新會計準則體系在相當的程度上擴大了會計資訊披露的數量和範圍,並符合在資本市場發展中逐漸成熟的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對會計資訊的高要求,使得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贏得外國投資者更多信任,對外國投資者來說,按照國際會計標準制定出來的財務報告,更有助於瞭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三、會計準則國際化是必然趨勢

1.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實施新會計準則

近年來,我國經濟越來越廣泛地融入到世界經濟體系中,國際間貿易的擴大和投資的增加,金融資本市場的國際化,跨國公司的發展,地區性經濟一體化等原因都使得會計準則全球化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使我國企業必須“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一方面為了有利於外國投資者能夠更好地瞭解我國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發展潛力;另一方面也為了便於我國企業在國際證劵市場籌措資金,就必須加快我國的會計國際化程序,以增強會計資訊的國際性和透明度,降低國際投融資成本,提高我國國際投、融資和吸引外資的能力,以此來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所以,全面建立與國際趨同的會計準則體系已成為我國經濟全球化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的迫切要求。

2.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需要實施新會計準則

在當前的全球化背景下,為了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和統一的世界市場體系,國內的各種制度要按照國際規則來進行修改變化,會計也不例外。尤其在國際會計準則趨同成為一種必然趨勢的事實下,財務報表已成為一種全球化資源分配的決策依據。我國可以借鑑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和世界上許多國家在會計準則制定過程多年摸索、總結的成果,使一些必要的合理內容在我國的準則中加以體現。此外,通過吸收和借鑑國際先進的經驗和做法,來規範和指導我國的會計實務,對提高我國會計資訊質量也將產生重要作用。應當注意的是,趨同不等於等同,趨同允許由於國家在經濟環境、法律制度、文化理念,以及監管水平等原因在會計處理與國際會計管理方面存在的差異。而且,它也不是簡單的協調,而是協調的進一步深化。

四、會計準則國際化發展的建議

1.進一步增進中國會計準則的國際化水平

我國於2007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新的企業會計準則標誌著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程序、與國際準則趨同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建立。目前,我國會計標準與國際準則仍存在一定差異,並且形式上也是以會計制度為主,而不是國際上通用的'會計準則形式。我們必須從我國實際出發,按照國際慣例,繼續修訂完善已頒佈的會計準則,使我國的會計規範朝“準則控制”方向不斷邁進。

2.正確處理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的關係

我國現行的是準則與制度並存的規範模式。會計準則是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的規則和指南,是圍繞業務或專案有可能發生的會計問題作出處理的規範。會計制度則著重對會計科目的設定、使用說明和會計報表格式及其編制加以詳細規範。會計準則因其以原則為導向的特點使其比會計制度更具靈活性。參照西方已開發國家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成功經驗,我國在逐步實現從會計制度向會計準則的轉變的同時,對會計準則的適用範圍應作出符合我國實際的規定。對於非上市公司或中小企業,在一定時期內,還需要通過會計制度來規範,或者允許他們執行有別於上市公司的會計準則,或者制定面向中小企業的特殊會計準則。這樣做也是符合國際化趨勢的。

3.加快培養國際會計人才

人才缺乏嚴重製約著我國會計行業的發展。會計人員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會計準則的實際執行,而會計人員綜合知識匱乏、知識屏障過於明顯的現狀使我們急需建立一套完善的會計人員培訓制度。在會計人員的培養上,既要通過增加國際會計準則、外語、網路技術等新的教學內容和完善會計專業技術考試製度來造就複合型的國際會計人才,又要重視會計現職人員的後續教育,使目前的會計人員儘快向國際水平靠攏。

4.認真對待會計國際化與中國國情的關係

會計國際化絕不應是簡單的“盲從”,而應立足本國實際,使國際會計準則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我國的主義市場經濟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價格、財稅、社會保障等巨集觀管理體制尚在改革之中,雖然我國的資源配置體制已經逐步讓位給市場,但是由於缺乏充分和公開的市場競爭,所以企業之間的交易行為還很不規範,尤其國有企業關聯交易極為普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味推行建立在高度發達市場經濟條件下以公允價值為基礎的國際會計準則,勢必使企業乃至國家的利益受損,從而消減了國際會計準則應發揮的作用。所以我們必須充分考慮本國國情,我國漸進式的經濟改革決定了漸進式的會計改革,只有以科學化為指導才能使國家化與國際化的矛盾趨於統一。

5.努力提高我國在國際會計界的地位

作為世界上吸引國外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我國經濟的發展迫切需要一個全球公認的、易於操作的會計準則。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策略,積極發展與國際和地區性經濟組織及會計師組織的聯絡。近年來,隨著我國會計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在各種國際性和地區性的會計方面會議上屢有上佳表現。實施新會計準則的第二個月,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在其網站上公佈了關於修訂《國際會計準則第24號——關聯方披露》的公告,建議降低對同受國家控制而不存在其他關聯方關係企業的披露要求,表示本次修訂考慮了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將進一步消除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與新發布的中國企業會計準則之間的差異。此訊息一發布即受到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歡迎,這表明了中國在國際會計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不斷增長。所以,應爭取更多的國際會計準則制定的話語權,從本國利益出發,積極參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反映本國的特殊環境,瞭解新的發展動向,從源頭上儘可能掌握制定國際會計準則的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