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建構主義綱領評析

才智咖 人氣:2.25W


  論文摘要:通過對建構主義產生的背案,建構主義的研究方法和建構主義關於科學知識的幾個觀點的闡述與分析,來回答“科學知識到底有沒有社會性和多大程度上具有社會性”這一有關元科學的根本問題,同時表明筆者對建構主義的立場。

對於建構主義綱領評析

論文關鍵詞:建構主義;科學知識社會學;經驗研究

科學的本質常被看成是能夠產生不受環境制約且不斷增進其真理涵容量的知識。科學被看成是這樣一種事業,正是基於對科學本質的如此理解,人們特別是社會學家長期以來形成一種觀念:即認為科學的內容,比如新的科學思想和重要的科學發現等,從根本上說是由自然界決定的,而不是受社會影響的。這種觀念從根本上抹煞了科學的社會性。
  科學到底有沒有社會性?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社會性?這一涉及到知識的元理論的問題(meta—theroticalDroblem),即包括科學知識在內的人類知識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問題,對於所有追求和傳播知識的人來說,恐怕是一個必須要認真和仔細思考,並要做出回答的問題。而把科學本身作為研究物件,對元理論問題進行審視和研究已成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學術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就是科學知識的建構主義的`產生。

一、建構主義產生的背景

所謂建構主義,按照其代表人物克諾爾一謝廷娜的說法是指這樣一種立場“它把現實的總體看成是裝配而成的,現實的齊一性是異質的,現實的光滑外表包裹著一種內在結構,對建構主義來說,不存在最初的,未加掩飾的事實。”建構主義認為科學知識本質是社會建構的,而不是被發現的,即認為科學知識是建構性的,而非描述性的。

1、建構主義產生的思想淵源
  早在1935年弗立克(lfeck)(波蘭奇才,細菌學家,科學史家和科學哲學家)就指出,科學事實是歷史背景的產物並反映著一定的思想風格,往前還可追溯到“文化知識社會學”的創始人舍勒,他認為全部知識的內容甚至全部知識的客觀有效性是由社會利益支配的思想所決定的,並且獲得知識的思想“形式”也必然由社會結構共同決定。再往前卡爾·馬克思提出的著名論斷: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即所有知識都是由社會決定的,馬克思甚至認為自然科學知識也是由社會目標所決定的。所有這些思想,都閃耀著建構主義的火花。

2、建構主義產生的外部原因
  在建構主義產生之前出現許多社會學新理論和新方法,象符號互動論、人類學方法論、社會現象學等社會學理論和方法,這些被稱為微觀社會學的研究結果對巨集觀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戰,一方面它們從社會秩序的規範解釋向認識秩序轉化,把興趣轉向語言應用和認知過程,它們放下有關社會“結構”“整合”等信條,轉而研究具體的社會實踐,規範不再被看作是鐵板一塊的系統而是看作具體的溝通和互動,社會秩序不是控制個人願望把社會聯合起來的東西,而是許多人意願的聯合,另一方面是從方法論上集體、個人主義向情境主義的轉化,在方法論上不僅要首先關心成員的認知過程,意義的解釋程式,而且要優先地分析小的社會情境,主張從社會情境的互動即人與人在特殊背景中的相互作用來分析知識的社會形成。

3、建構主義產生的直接原因
  我們知道布魯爾為代表的科學知識社會學的“強綱領”聲稱社會原因是首要的和決定性的,科學家的思想受社會信念、社會地位或其所在的團體的影響,為此還提出了“強綱領”的四個信條即因果性、公正性、對稱性和反身性,主張“科學地研究科學知識的性質”,但由於這種強綱領割裂了科學與理性的道路,因而無法回答在什麼時候,社會因素是怎樣進入知識客體之中的,而遭到來自各方面的批判,正是對這一巨集觀研究進路的不滿和反抗導致了建構主義的產生,正如夏平在這一新的發展階段開始時說的“僅僅斷言科學知識與社會秩序有關或說它不是自主的,已不再有趣了,我們現在必須專注於如何準確地將科學文化處理為社會的產物”,建構主義的產生使經驗研究成為科學知識社會學家的工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