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體育論文

才智咖 人氣:3.04W

在各領域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一篇什麼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體育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體育論文

國小體育論文 篇1

1國小體育教學目標的內涵與特點

1.1國小體育教學目標的內涵:

從大教學論的角度來看,國小體育教學的目標與其它學科的教學目標在整體上是趨同的。但是,從學科的具體特點來看,國小體育由於其所面對的教育物件的特殊性及差異性,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中有著自己的特色與內涵。按照《國小體育教學目標》的要求。國小體育教學目標主要是國小體育教師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而設定的教學中要達到的教學結果和標準。目前,國小體育教學的目標主要是引導國小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通過各種教學教學遊戲來幫助國小生養成基礎的體育愛好與習慣,為其身體素質的提升奠定基礎。

1.2國小體育教學目標的特點:

與中學、大學體育教學目標相比,國小體育教學目標有著自己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目標的基礎性。在國小體育教學目標的設定中,由於國小生自身生理特點的緣故,其教學目標的的內容和維度都比較基礎。換句話說,目標在達成過程中的難度係數想對來說比較低。國小生只要經過適當的努力和引導就可以實現。其次,目標實施的靈活性。國小生的心智發育還處在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因此,在教學目標的實施的考核過程中,不能通過簡單的考核標準來進行實施,要國小生具體的實際情況出發,才有多變靈活的實施策略來進一步引導學生來實現相應的教學目標。最後,目標的人本性。在國小階段,學生在體育課程的參加與學習過程當中,需要國小體育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體育學習的動機與情感需求,通過人性化的溝通和教學方式,逐步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在體育活動的參加及體育活動的學習等方面能表現出更多的積極性。

2國小體育教學目標的實施策略

任何教學目標的實施,都離不開相應的教學策略。因此,在國小體育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應該從實施策略的角度出發進一步地為其目標的達成而提供必要的支援。

2.1教學遊戲的補充:

在國小體育教學中,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學生開始系統對接受必要的體育技能的訓練與練習。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羽毛球、足球在內的諸多球類運動,以及游泳、體操、武術等體育專案都可以成為國小體育教學的內容。但是,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把體育教學與專業的體育訓練進行一定的區分。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一定的教學遊戲的補充。一方面可以增加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趣味性。另一方面這種寓教於樂的體育教學方式也是今後基礎教學課程改革所提倡的重要方向。

2.2剛柔並濟:

國小是學生建立基礎的人生觀與世界觀的重要階段。在現在的國小體育教學中,我們所面對的教學物件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在成長的過程當中,由於父母或者長輩的過於保護或者寵愛,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過程當中就會表現出一定的驕縱。這一點在體育課程目標的實施過程中是一個很大的阻礙。因此,我們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在本著愛護孩子,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實施剛柔並濟的教學策略,進而引導學生在體育教學的過程當中,不斷地自我修正與完善。

2.3改善教育懲罰方式:

在國小體育教學目標的實施過程當中,由於國小生處於身心發展還不成熟的階段,需要教師去加以引導,然而口頭枯燥的說教,得到的結果往往是學生的左耳進右耳冒,教師應改善教育懲罰方式,從行為中,而不是從語言中讓學生學習尊重秩序和規則。學生犯錯很正常,我們要允許學生犯錯,我們要讓學生在改正錯誤中成長,在承擔責任中建立責任意識。但是從行為中學習尊重秩序絕不等於使學生受到體罰,教育懲罰不一定要讓學生感到痛苦,但一定要觸及學生的內心,使之從心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達到從他律到自律的轉變。教育懲罰的方式並沒有固定的模板,需要教師結合自身的教育智慧來因材施教。

2.4改變家庭教育方式:

在國小體育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和家長應該從各自的角度出發,來為教學目標的實現來共同地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因此,家長作為國小生的第一任老師,應該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來影響孩子提高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在這種潛移默化的成長環境中,學生會不斷地強化體育鍛煉的意識與動力,在學校體育課程的參加過程當中會表現出更大的積極性。同時,國小體育教師應與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認識到自己對孩子的愛已經變質成了溺愛,而溺愛並不是愛,其不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對孩子的縱容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方面應該理性的看待教育懲罰,只要教育懲罰合法合理,就應該配合學校教育,給予孩子所需要的管教,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致,真正扶持孩子健康成長。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但不應該做溫室裡禁不起風吹雨打的花朵,只有經過了風雨錘鍊他們才能綻放光華。

3結語

體育是國小生全面發展的基礎,只有從基礎教育階段,引導國小生樹立好良好的體育學習目標,在今後的學習和成長過程當中則會呈現出更大的發展空間。應該說,當前我們在國小體育教學的硬體設施上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是在具體的教學目標實現與管理中,我們還存在著很大的發展與提升空間。本文從國小體育教學目標的具體內涵與特點出發,對其今後的教學目標的實現,提出了幾點建議和策略,希望能助力於今後國小體育教學理論研究的深入和完善。

國小體育論文 篇2

摘要:創新是時代進步的靈魂,啟發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是當代素質教育下發展的必然。體育作為素質教育中的重要課程,對國小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培養起到了基礎作用。體育教學不同於其他科目,更要求學生的運動能力與身體素質提升。本文主要講述了國小體育教學中創新思維的靈活運用。

關鍵詞:國小體育;創新思維;靈活運用

在新課程的改革中,我們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學科知識,更要讓學生靈活的運用創新思維。體育教學不同於其他學科,體育解放了學生的身體,讓學生從實踐中提升身體素質,鍛鍊自己的運動能力。所以在國小體育教學中,使用創新思維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的教學方法以及拓展訓練中進行運用。

一、國小體育教學彙總創新思維的靈活運用

1.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是培養創造性的關鍵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在體育教學中,許多學生對體育不感興趣,認為體育課就是放鬆課,使得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做自己的事情,不願意配合教師的訓練節奏,因此,體育教師要根據國小生的生理特點,制定創新的教學手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總是以強迫的教學方法來教授體育課程,雖然在嚴厲的紀律下學生都能夠有秩序的完成體育課程,但實際上學生心裡對體育充滿了牴觸性。國小生想象力豐富,好奇心重,因此教師要創設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打造和諧的師生關係,使學生對課堂保持好奇心,願意主動的跟上教師的訓練節奏。例如在教授學生籃球訓練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表演一些花式籃球的技巧吸引學生眼球,讓學生充滿好奇心,有想學習的慾望,再製定相應的訓練內容,學生也願意乖乖的完成。

2.使用形象化的語言來與學生互動

體育訓練專案不同於其他學科,學生在練習時經常被教師打斷,會讓學生對自己產生懷疑,所以教師可以選用一些形象的語言來對學生進行引導與激勵。例如在學生訓練長跑過程中,教師跟著學生跑一段路,讓學生觀看教師是怎樣跑的,跟上教師的步伐。這樣學生可以直觀的看到自己在跑步過程中有哪些不足。在學生訓練仰臥起坐時,教師發現學生手的位置擺放不正確時,直接為學生進行一個動作失範,學生就能夠掌握正確的技巧,更好的提升訓練效果。當學生練習成功時,教師要及時表揚,讓學生充滿成就感,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在學生失敗時也要及時對學生給予鼓勵,讓學生明白失敗並不可怕,要再接再厲。

3.使用創新的教學方法

體育教學充滿靈動性,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訓練方法,不斷創新,精心設計教案,在安排上可以採用靈活多樣的訓練方法,例如採用體育遊戲法進行教學。在訓練學生籃球技能時,可以通過遊戲進行教學,從最初學生學習如何運球時,可以讓學生圍成一個圈,一名學生在圈中開始拍球,在教師喊停之後,學生要迅速的將球傳到下一個同學手中,然後再進行運球,當學生學會一些基礎的運球方法後,教師就可以以競賽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熟練程度,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在操場上設定起點與終點,學生必須運球從起點出發,到達終點再轉回起點,將球傳到下一名隊員手中,看看哪一組學生完成的時間最少。利用體育遊戲與競賽的方式,將訓練融入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當中,在遊戲中提升,對體育課堂也不會感到枯燥,保持較高的積極性。

4.採用自制教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自制教具是選用學生生活中的器材進行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貼近生活,更能夠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學生使用自制教具時,會全身心投入到自己製作的教具中,也會在上課過程中珍惜自己做的器材。例如在投擲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自制投擲的道具;在武術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自制武術棍,還可以通過生活中的物品,製作一些繩圈、簡易版啞鈴等,既能夠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展現了學生的表現慾望。教師還可以定期舉辦自制教具大賽,給出相同的道具,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看能創造出哪些有關於體育方面的器材,讓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創作當中,提升體育教學的教學質量。

5.巧設拓展性提問,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

提問對於體育教學至關重要,提問能夠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心中的真實想法,有效啟用學生的創造思維。教師的提問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利用提問帶領學生更好的開展新的體育課程。例如在教學排球時,教師可以選用悉尼奧運會中國女排時隔26年終於又站上最高領獎臺事件,問問學生是否知道,對排球又有多少了解,從而引入到新課程當中。在教學乒乓球時,可以從乒乓球是我國的國球開始提問,問一問學生知道多少個乒乓球運動員等等。讓學生對新課程產生興趣,更好的融入到課堂當中,還可以在訓練中進行點評式提問,點出學生的不足之處,並讓學生自己思考如何提升自己。

二、結語

總之,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特點,教學的不同內容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體育教學的優勢,解放學生的雙手,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使學生明白創新的重要性,對於學生學習其他科目也有著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芳,曹豔梅,劉麗等.加強創新思維強化體育教學[J]新課程上旬,2016,(2):89-89

[2]常山.淺議國小體育教學因材施教和創新思維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4,(4):141-141

[3]羅萬祥.國小體育教學中創新思維靈活應用[J]新課程國小,2016,(10):133.

國小體育論文 篇3

創新教學在國小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 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形式,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思維方式,挖掘教學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促進學生的智力、技能和技術的全面發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目前國小體育教學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課題。

一、變換隊形提升創新慾望

國小生好奇心強,我們應保護好這種好奇心,所以我從簡單的、平淡的集合隊形入手,用不斷變換隊形的方法,來滿足學生好奇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創新興趣,培養創新意識。體育課集合隊形一般常規採用4列橫隊,時間一長,學生覺得單調。為此我引導學生去想一想,在集合隊形上能否變化一下,於是,同學們很高興,個個想辦法、出主意,每次課後根據學生提出確定下次課的隊形,這樣,每節課都有新的花樣,而且這樣一來,學生興致高、集合快、精神面貌大大好轉,學生們早早的排好隊在等待老師的到來。對創新也充滿了信心,對體育課的關注大大提高。

二、精心的組織分組的變化

在教學中可以從改變教學的分組形式入手,通過學習小組形式的重新組合,來滿足學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學習的實際需要,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興趣,具體的方法有:

(一)自由組合的分組。在教學中,改變過去一般按男女學生高矮的分四組的形式,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八個小組。目的是讓興趣一致、關係良好的學生結合在一起,營造一種愉快、和諧、團結互助的課堂氣氛,增強小組的凝聚力和奮鬥目標,有利於學習和體育競賽的順利進行。

(二)互幫互學的分組。教師根據學生身體素質優劣情況和對體育動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調節各小組人員的組合,使各小組都適當安排一部分好的學生和稍差的學生。在學習中通過組員間的互幫互學來提高學習質量,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繩的練習中,組員之間互相幫助,好的學生在技術上對差的學生進行指導,充當小老師,讓差的學生學有榜樣、學有目標,提高他們的體育成績。

(三)分層次教學的分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不同,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的男女八個小組。結合因材施教和從實際出發的教學原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相應的學習目標,實行因材施教。

三、教學情景的設定

國小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他們想象力豐富,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在教學中應遵循兒童認知和情感變化的規律,進行生動活潑和富有教育意義的教學,以迎合國小生的心理需求和學習的需要。因此,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科學地運用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使課

堂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如在遊戲練習中,將"障礙接力"改變為"小八路送情報"這一情景遊戲,將遊戲內容故事化。將遊戲過程的各個障礙改為為繞過"敵人的哨崗"、跳過"小河"、爬過"山坡"、最後奔跑到"目的地"等,使學生在練習中置身於故事情景之中,身臨其境的練習使他們興致高漲,樂趣無窮,既學會了動作,又培養了克服困難的精神。

四、兼顧分層教學

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因為身體素質的不同一節課中有的吃不飽、有的吃不了,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在教學中,結合分層次分組,嘗試了分層次教學的實踐。目的就是更好地實施因材施教,教學中,先按學生水平的差異分好層次,再因人而異地制定學習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學方法,有效地解決課堂上學生"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現象。充分發揮和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最優的發展,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更好地提高教學的效果。如在"跨越式跳高"的教學中,將學生按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高低分為男女各四個小組,各分為a組(素質好)、b組(素質中上)、c組(素質中)、d組(素質差)。練習中,"橫杆"的高度根據各小組學生層次的不同而調節。這樣,使到各層次的學生都能達到各自的要求,獲得成功的喜悅,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五、評價要細化

在教學設計時,我們圍繞了體育的各種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等,細化了評價專案,確定了的體育常識、運動素質、技能技巧、出勤表現、身體素質等專案對學生進行評價。將百分制改用a(優秀90-100分)、b(良好75-89分)、c(中等60-74分)和d(尚需努力60分以下)四個檔次。實踐中,各專案的評價只對學生公佈等級的檔次,而不直接公佈具體分數。這樣,減少分數的負面影響,同時,由於差異的減小,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達到全面、中肯地評價學生的體育學習,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在不斷的探索和嘗試中,要上好有創新意義的課,老師必須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上大膽改革,敢於嘗度,敢於擺脫原有的模式,還要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廣闊的思維空間,使他們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狀態,具有不斷創造的慾望,不斷活動的慾望。同時還要學會獨立思考、深入探究的本領。只要我們多嘗試、多實踐,體育課堂一定會有一片嶄新的天空。

國小體育論文 篇4

【摘 要】體育課堂的靈魂是要更加關注學生的運動快樂感,培養他們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終生體育鍛煉的意識,並切實有效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與社會適應能力的增強,使學生在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中,產生興趣、養成習慣、形成意識、鍛鍊質量、陶冶情操。因此,如何運用音樂作為體育教學媒介,為優化課堂創設提供充滿時代氣息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使體育課堂變大、變新、變活,是現代體育課堂學科整合的方向之一。

【關鍵詞】優化 體育課堂 音樂

在國小體育課中,引入悅耳動聽、節奏鮮明的音樂,是一個非常有益的教學手段。利用音樂來創設教學情景,活躍課堂氣氛,優化教學效果。我國古代文獻的《樂記》中就有記載 : 樂者 , 心之動也。其意思是音樂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藝術 , 也是音樂的藝術 , 聽覺的藝術。音樂通過人的聲音或樂器發出的節奏旋律直接刺激和影響人的聽覺 , 使人產生情緒和情感的體驗。那麼 , 如何把音樂引入體育課堂 , 優化體育教學,從而來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 , 提高體育教學效果呢 ? 在此,本人僅就體育教學與背景音樂,談談自己的實踐體會和粗淺看法,以求同行共同探討。

1體育和音樂的整合優點

體育與音樂雖屬兩種不同的藝術,但對人體之生理、心理作用確有異曲同工之處。其理論依據:體育運動對人的生理、心理作用不勝列舉,而使其產生疲勞,這是不可否認的,心理學家分析:人體在音樂伴奏下運動時,大腦左半球得到積極性休息,改善大腦的供氧能力,提高體內營養物質的轉化速度,延緩生理、心理疲勞的過早到來。音樂以其特有的語言,作用於人的心理,引起主體的聯想,激發感情。在體育與音樂之間進行學科交叉滲透,使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變得豐富多彩,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讓學生不自覺的全身心的投入,在快樂的體育中強身健體。實現《體育與健康》的'教學宗旨“健康第一”,優化體育教學,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1.1調動學生激情,提高學習興趣

體育課堂上增加了音樂旋律,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潛在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如:在教學過程中,許多學生對於一些重複單一的技能動作練習感到枯燥無味,因此直接影響了教學的效果。這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客觀存在的因素,而是沒有將學生內在的激情調動起來。在音樂的伴奏下刺激學生的聽覺,進行同樣的教學內容練習,學生就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情緒高漲。

1.2發展學生的節奏感與韻律感,協調學生的身心

節奏是音樂的骨架。音樂之所以具有無窮的魅力,是與節奏的千變萬化分不開的。它對人的生理和心理有一種奇特的作用。,使學生在音樂中學習動作,技能,感受了節奏,感受了動作。而且,音樂又給了他們充分的想象與表現的空間,使他們在音樂的伴奏下,積極的、活潑的、自由的想象,併力圖在姿態、形體、氣質等方面充分表現了個人的潛能,使身心得到了協調的發展。並且音樂可以使學生精神愉悅,消除疲勞,可以調節學生的心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協調發展。

1.3促進學生能量的釋放,提高生理技能,推遲疲勞的出現

音樂通過音效,能夠影響人的機能,激發人體能量的釋放,使靜態變為動態,從而使人有一定的活動慾望。從生理角度來講,在劇烈運動時,心臟跳動很快,中樞神經系統高度緊張,肌肉的緊張度也很高,呼吸系統在盡最大能力工作。如果突然停止運動,由於肌肉失去運動中收縮與放鬆的工作過程,突然造成被動的緊張,特別是對下肢靜脈血的擠壓作用停止,大量靜脈血集中停留在下肢肌肉中,造成返回心臟的血量減少,一時間出現腦部貧血和嚴重缺氧,血壓下降,呼吸短促,造成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心慌、甚至是暈倒等症狀。如不及時調整,人的生理機能就會處於劣性迴圈狀態,影響工作技能的掌握和體質的增強。在做放鬆運動時感受到音樂時,大腦的活動性就會得到改變,心率減慢,血壓下降,心收縮力減弱,肌肉的緊張程度得到緩解,使機體處於良性的迴圈狀態,並得到提高。從學生自己的感受來看,就是精神尤其輕鬆,肌肉、心血管和呼吸肌無緊張和不舒服感,而且動作技能掌握的既快又好。

2課堂合理利用音樂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於1854年就提出了“快樂教育”的思想。他認為學習如果能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樂,即使無人督促,也能自學不輟。他的理論完全符合心理科學。在現代體育教學中,應將快樂的學習情緒貫穿於學習的各種身體練習中,培養學生學習體育的快樂感,喜悅感,以此達到讓學生熱愛體育,自覺學習體育,充分發展個性,形成積極樂觀與向上的生活態度的多重目的。 以音樂為主的體育教學法。即把優美歡快、激昂熱情,富有節奏感的音樂貫穿於整堂體育教學課中,讓學生在歡樂和充滿激情的熱烈氣氛中開展體育活動

2.1課前:

課前幾分鐘雖不屬於課的結構部分,但實驗證明通過優美的音樂鑑賞,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意識,鼓舞學生熱情投入,具有良好效果。尤其是在夏季下午的第一節課,學生常常沒有午休好,精神不集中,這時可用打擊樂曲,將起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對於該音樂的關注。

2.2準備活動:

準備部分的基本任務在於用較短的時間迅速地將學生組織起來,集中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振奮精神。做好準備活動,使身體的器官系統、機能迅速進入工作狀態,並從生理和心理上做好準備,對少年兒童的身心和智力的開發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在這短暫的時間裡音樂能起到收心熱身愉悅身心的作用,創造良好的心理狀態和運動氛圍。準備部分的基本內容一般包括佇列、隊形、徒手操、活動性遊戲等。在這些活動中,配以具有優美旋律,節奏明快的《運動員進行曲》,能渲染賽場風雲意境,又能激發學生爭強好勝心。通過觀察和測試發現:學生的步伐矯健、心律加快、呼吸加深、節拍準確,可極大地提高動作質量和練習效果。

2.3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是體育課堂的主體,是教師講、學生練的重要環節。要求大腦皮層處於最適宜的興奮狀態,人體機能保持較高水平,在此情況下完成學習和訓練任務。在這環節能妙用音樂,調節氣氛,起到對強心健體、增智促技起著良好的輔助作用優化過程。如果練習時間過長,學生容易疲勞和厭倦,覺得枯燥無味。配上音樂,情況就不一樣了。比如運用圓舞曲嘭、嚓、嚓的節奏就可以讓學生較容易掌握跑步的節奏以及呼吸的節奏;武術練習時配上《中國功夫》或《男兒當自強》等旋律雄渾的樂曲,學生就會越練越起勁。在體操、球類等技術性較強的專案中,配以優雅的樂曲,如葫蘆絲或古箏伴奏的等等,不僅能烘托練習氣氛,而且能使學生產生自由心理,使精力更加集中,練習充滿信心。

2.4結束部分:

結束部分是整節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它根據基本部分最後一個教材內容的性質,選擇一些逐步降低運動負荷的練習,使學生的生理、心理從興奮狀態,迅速恢復到相對安靜狀態。在這部分,音樂能使學生較快的穩定情緒恢復身心。在課中,一曲徐緩、舒暢的輕音樂讓學生聯想到藍天、白雲、綠草、溪流,柔化成一縷輕煙,淡淡清香彌散於音樂之中配以輕鬆自如的舞蹈、遊戲將使你的課收縮有力,達到受益匪淺,餘興常在的效果。

3課餘訓練輔導使用音樂

體育的各項運動訓練對學生來說培養其在疲勞狀態下勇於克服困難的決心和頑強的意志品質,以提高技能、技術、戰術和身體訓練水平為主。巧用音樂緩解學生的疲勞感有著顯著的成效。如在耐力跑訓練的過程中,只有以頑強的意志品質克服“極點”的痛苦,才能達到耐力的提高。選用節奏明快,催人振奮,鼓舞鬥志的迪曲,學生跟節拍跑,要求學生跑動輕快協調、步幅均勻, 仔細聆聽音樂節拍,富有節奏地呼吸,合理控制跑速。例如在籃球練習運球時也可以採用有一定節奏感的樂曲,讓學生跟著節奏,進行枯燥單一的運球訓練,肯定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訓練中。

4實施結果分析:

背景音樂是根據體育課的基本結構、內容、任務,遵循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變化規律,選用不同的樂曲,配以教學中的“音樂程式導控”。多次實驗表明,音樂的選用、設計具有一定的科學性,首先音樂應是“純粹的”,不帶歌詞的優雅樂曲;“以心聽音”,音量適宜,有主有次,有張有弛。其次,課前和準備部分可選擇:抒懷、委婉、生動活潑具有詩一般意境的舒緩樂曲。總之,體育教學與背景音樂的有機結合,對加快人體植物神經機能惰性的克服,消除疲勞,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創造優美的學習和育人環境等具有顯著作用,使學生在學習和鍛鍊過程中達到入趣、入境、入情、入理,有滿足感、歡快感,對下次課的期待感,因而大大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

綜上所述,藝術是無處不在的,體育教學也是如此。如何使音樂、體育和美育相輔相成,使學生的情感接受藝術和體育的薰陶,精神境界趨於高尚,成為身心和諧發展的有用人才的教育目標能否真正實現國小體育論文),關鍵繫於教師。我們對配樂體育教學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但是我們還是要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總結出一套良好的配樂體育教學體系, 教學有法 , 但無定法 , 貴在得法。怎樣豐富體育教學藝術 , 力求使本身單調的教材內容含有新意 , 從而促進學生在體育課中的學習積極性。運用音樂調節課堂氣氛 , 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 在達到興奮高潮的同時學會運動技術技能。 讓我們的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得到良好的體育鍛煉,讓體育更快地實現素質教育所規定的任務。

5對配樂體育教學的幾點建議

音樂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於體育教學中的專案繁多,技術複雜,因此,在利用音樂的功能來輔助教學時,應考慮以下幾點:

5.1音樂應該選擇純粹伴奏的,不要帶歌詞的優雅音樂,不能用流行歌曲作為背景音樂,那樣就會喧賓奪主,影響整體教學。

5.2由於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多種多樣,並非所有的專案都適用於配樂教學,有些專案本身就有很大的興趣性,如果硬要配上音樂,有可能就會弄巧成拙。因此,背景音樂的設計,要做到選曲恰當,音量適宜,使體育課既生動活潑,又有主有次、有張有弛。

5.3音樂只是作為一種工具作用於體育教學中,它不是體育課的目的。因此,音樂伴奏的時間要有限定,不要貫穿於課堂的始終,要重點選擇那些有實際意義的樂曲,否則音樂的功能會失

去其特有的效果。

5.4背景音樂的選擇不能草率從事,應做到“以心聽音”,知其內涵和意義,所選音樂的內容要健康、積極向上,學生容易接受,有利於身心健康,比如可以播放一些節奏感強的流行音樂,但是不可播放那些格調低下,有害於學生身心健康的音樂。

主要參考資料

[1] 吳世常、陳偉 著 《新編美學辭典》

[2] 戴裡克·柯克 著 《音樂語言》

[3] 張耀翔 著 《感覺心理學》

[4]音樂對人的身心有何益處

[5] 全國體育學院教材編委會 《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體育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