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物理中的概念教學

才智咖 人氣:1.49W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大多數物理概念是通過實驗演示,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物理概念教學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檢視

淺談物理中的概念教學

物理概念準確地反映了物理現象及過程的本質屬性,它是在大量的觀察、實驗基礎上,獲得感性認識,通過分析比較、歸納綜合,區別個別與一般、現象與本質,然後把這些物理現象的共同特徵集中起來加以概括而建立的,是物理事實本質在人腦中的反映。任何一個物理概念的學習又會與其他概念相聯絡,概念之間的這種關聯著的邏輯關係,是構成物理規律和公式的理論基礎。

一、物理概念的特點

物理概念不僅是物理基礎理論知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通過邏輯推理方法,構建知識體系的基本元素,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就是要不斷地建立物理概念,弄清物理規律。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礎知識,不可能有效構建物理模型,不可能形成清晰的思維過程。在解決物理問題時,常常表現出選擇題選不全,計算題審題時,由於對某些概念理解不到位,導致挖掘不出有效資訊、不能快速建立未知量與已知量之間的聯絡,解題效率低下。

二、影響高中物理概念學習的主要因素

1、教材因素

高中物理教材所講述的知識不僅要求採用觀察、實驗,更多的要求具備分析歸納和綜合等抽象思維能力,要求能熟練的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對於多個研究物件、多個狀態、多個過程的複雜的問題,從物理現象到構建物理模型,從物理模型到數學化的描述,建立一系列的方程,學生接受難度大。國中、高中物理教材對知識的表述也有很大差別。國中物理教材文字敘述比較淺顯通俗,學生容易看懂和理解,而高中物理教材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表述嚴謹簡捷。對物理問題的分析、推理、論述科學嚴密,學生不易讀懂、閱讀難度大。另外,高中教材與所需數學知識的銜接不當,也對學生的物理學習造成了困難。如學生尚未學到極限的概念,在學習瞬時速度時就難以理解;高一新生沒有三角函式知識,就不能靈活處理力的合成與分解;沒有函式影象的知識,用影象法研究各種問題就會比較困難。由於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絡的失調,也加大了高一物理學習難度,使高一學生成績分化。

2、學生因素

高中物理概念有些是從直觀的實驗直接得出的,有些概念則需要學生從已有的物理概念出發,或從建立的理想模型出發,通過觀察、分析、歸納和推理建立起來。雖然高中學生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但由於他們物理基礎知識有限,物理思維方法不足,個別高中學生由於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形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積極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較差,不善於將陌生、複雜、困難的問題轉化為熟悉、簡單、容易的`問題,不善於將實際問題轉化為物理問題,不善於根據具體問題靈活選擇方法,學習物理概念時習慣於機械記憶,盲目練習,往往被個別表面現象所迷惑,形成一些片面的、膚淺的概念。主要表現在解決物理問題時對於隱含條件的分析,臨界狀的把握,多過程的銜接等分析不完整,顧此失彼,答案不全面,條理不清楚。如個別學生不理解加速度及電阻率的概念,造成“加速度大速度就大;電阻率大電阻一定大”的錯誤認識。

3、教師因素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將大量的時間用於備課做題,缺乏分析研究學生的現有知識狀況、接受知識的能力,對於學生的知識能力有時估計過高,自己常常覺得有些物理概念很簡單,學生自己一看就懂,沒有必要花費時間去探討、挖掘物理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造成學生在最初就沒有真正理解有些概念,致使學生不易建立各個物理概念之間的聯絡。為了更有效的搞好概念教學,需關注以下幾個環節。

三、引入物理概念的常用方法

(1)實驗法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大多數物理概念是通過實驗演示,讓學生透過現象剖析揭示其本質而引入的,學生通過直觀觀察形成深刻印象,強化了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引入彈力的概念時,通過演示實驗:小車受拉伸或壓縮彈簧的作用而運動;再演示:彎曲的彈性鋼片能將粉筆頭推出去。引導學生觀察在這些實驗過程中,彈簧及彈性鋼片發生了什麼形變,彈簧在恢復原狀時要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讓學生自己總結彈力產生的條件及彈力的概念。

(2)類比法

類比法是在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在物理學中不少的概念是用類比推理方法得出的,讓學生借類比事物為“橋”,從形象思維順利過渡到抽象思維,有助於接受理解新概念。例如:與重力勢能類比,引入電勢能的概念;與電場強度概念的建立類比,建立磁感應強度;將電流類比水流,建立電流概念;將電壓類比水壓,建立電壓概念;把電磁振盪類比於彈簧振子或單擺,把電諧振類比於機械振動中的共振,建立電磁振盪概念。

(3)邏輯推理法

物理概念大多數是在已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概念的建立主要依賴於認知結構中相關的概念,要充分發揮已有的舊知識的作用,通過新舊概念之間的邏輯關係引入新概念。例如引導學生複習國中學過的功的概念,指出物體能夠對外做功,則物體具有能量。在此基礎上,討論運動物體能夠對外做功,則運動物體就具有能量,這種能量叫動能,進一步用做功的多少來確定動能與那些量有關係,使學生真正理解動能的表示式。

總之,物理概念引入的方法很多,無論採用什麼方法一定要注意:使學生明確一個概念的物理意義,知道這個概念到底有什麼作用;根據學生認知結構中相應知識狀況和新概念的不同特點,選擇的感性材料要典型全面,要突出與概念有關的本質特徵,儘量減少非本質特徵的干擾,避免先入為主和消極的思維定勢的影響;能起承前啟後,建立知識聯絡的作用,選擇的舊知識一定要與新知識有實質性聯絡,否則容易形成模糊或錯誤的概念,或在認知結構中形成不正確的聯絡,有礙於培養學生抽象與概括能力;引入概念時,要儘量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積極活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