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中物理情境教學

才智咖 人氣:8.41K

一、創設實驗情境,匯入物理新課

淺談國中物理情境教學

我們都知道,國中物理是以實驗為主的學科,要想在教學中突出以實驗為主的物理學科特點,發揮出實驗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就要運用情境教學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為新課的匯入創造條件。例如我們在講授“機械能守恆定律”的時候,可以給學生創設和演示了這樣一個實驗———鐵球是否能碰到鼻子。具體操作是:將一個帶有一定長度繩子的鐵球固定在教室的天花板上,鐵球向講臺上的老師擺動時,正好能觸控到老師的鼻子。這樣設計好後,在上物理課時,就可以讓學生拿著鐵球向講臺上的老師擺動過去,鐵球在向老師擺動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髮出了大聲的尖叫,都在心裡為老師捏了一把汗,而且都在考慮這個鐵球是否能碰到老師的鼻子。與學生們的反應相反的是,老師面對即將碰到自己鼻子的鐵球,卻穩如泰山,不急不忙地朝向鐵球,物理老師的這種神態強烈地激起了學生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都想知道老師為什麼不害怕,這裡到底有什麼祕密呢?這樣創設的情境教學就為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課前鋪墊,併為學生們下一步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理論聯絡實際,運用幽默語言構建教學情境

物理課堂中的術語比較多,也比較枯燥,學生們在上課的過程中容易走神和疲勞,從而使課堂變得沉悶。面對這種課堂氣氛,老師就應該適時地用幽默的語言使學生們活躍起來,讓學生們的笑聲響起了,學生們的.思維活躍了,就能高效地掌握好老師所講的知識。比如在講授“功”的時候,學生很難理解出力了卻沒有做功,這時候老師就可以結合實際給學生們講明白這樣的情況。例如:在下列情況中,力對物體沒有做功:

(1)物體沒有受到力的作用,而是通過慣性運動了一定的距離;

(2)物體受到了力的作用,但沒發生移動;

(3)物體受到了力的作用,而且也移動了一定的距離,但是力的作用線與物體移動的方向是垂直的。這裡的第三種情況最難理解,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我給學生們舉了這樣的例子:咱班的小明在週六去給老人提水,並走了很遠的路才提滿了一缸水,這時候我告訴同學們,小明雖然做了好事,但並沒有做功。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原因就是小明提水用的力的方向和他提水時走的方向是垂直的。對於這樣的情境教學,如果我們教師能適當地用幽默的語言向學生們講述,那麼學生們聽了之後就會笑起來,這樣不但調節了課堂的學習氣氛,而且使學生對是否做了功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三、利用身邊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教學

物理的原理和規律都是人們在生產和生活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國中物理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個優勢,把生活中的經驗和課本上的知識相結合,構建和創設出物理情境教學。從而引導學生們從身邊的物理現象入手,發現和總結出一些物理原理和規律。這樣不但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的動機,更促使他們自我探索物理的新知識和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比如我在講授“光的折射定律”時,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們在清澈的小河邊,伸手去拿水裡的小石頭,當他們拿上來時,卻發現並不是他們想要的那塊;另外,漁民在用叉子在水裡扎魚時,往往也會發生偏差;筷子斜插入玻璃水杯裡,如果從側面看筷子是折的,但從正對著筷子的角度看去,卻是直的。這種現象的出現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學生就可以根據所學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從而得出一些規律和找到其他類似的現象。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模擬物理過程

中學物理教材中有很多抽象難懂的物理過程,即使老師構建了物理模型,畫出了詳細的示意圖也沒有辦法很好地使學生掌握物理過程。如果我們的教師在物理課的教學中能夠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裝置和技術,比如電腦、錄象、網際網路等構建和創設教學情境,就可以通過連續的、動態的畫面將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理課堂教學中又不方便演示的物理實驗過程向學生們展現出來,這樣有利於學生們對物理過程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例如,“相對運動”“電流的形成”“牛頓第一定律”等,都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再現物理的運動過程,從而把“死”知識,變成了“活”過程,使學生們加深了印象,發現了問題,從而提升他們探索物理知識的興趣。

總之,上面提到的幾種情境教學方法對於提高國中物理的課堂教學效率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能夠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採用新的教學方式,根據教學實踐構建和創設出更多、更有效的情境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也才能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