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兒童美術教育

才智咖 人氣:1.44W

論文關鍵詞:多元文化 兒童 美術教育
  論文摘要:構建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學模式,它是通過兒童自發的探究式學習行為,使兒童成為自己美術學科知識構建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兒童不是傳統美術學科教學態勢中的被動接受人。兒童在主動的探究、思考、感悟昇華系列心理活動中,將美術學科的技能把握過程從屬於文化世界的知識領域中獲得,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因襲。最終目的使他們學會分享共同的文化,容納和接受不同的文化。
  
  兒童美術教學內容全面而豐富,任何事物都可以納入畫面,使其成為有生命的東西,其間涉及到一定的技能技法和學科知識要素,學習起來枯燥難懂,兒童不樂意不專心聽,教師在授課中就需要搭建好一定的文化框架,在教學手段上不僅要有美術課程中的欣賞,而且要有語文教學的討論和寫作,有音樂教學中的音響和效果,有表演藝術中的演繹,有學生與學生的技能動手對話,設定這樣的文化情境,使師生共同創作出豐富生動的畫面。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兒童美術教學的原則
  (一)遵循兒童發展規律
  科學的教學必是以人道主義為準則的,理解掌握兒童美術發展的階段特點和規律是實現科學教學的最重要基礎。對兒童美術發展的階段理論要正確地理解。首先,兒童繪畫發展每一階段都有其典型的特徵,不同階段代表了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智力水平。階段理論是我們制定教育方案、瞭解兒童藝術認知特點、指導教學實踐的主要依據。
  (二)注重教學內容的.自由主義
  在美術教育理論研究,很長時間都存在一種分歧:兒童中心論者主張自由放任的教學狀態,學科中心論者則強調建立嚴密的課程體系,重視學科的完整性,否認人的繪畫能力存在自然發展的過程。顯然,這兩個極端都是不完善的。
  我國傳統兒童美術課程設計只是成人美術專業教學體系的翻版,完全沒有考慮到兒童的心理水平和認知特點以及直覺對兒童美術創作的作用。這樣的課程體系雖然嚴謹但卻不適應對兒童的教育。新課標秉承的是一種非常尊重人性的、開放的、著眼於人的終生髮展的先進教育觀念的,在理念、目標、方法、內容、教案和評價等方面與傳統藝術教學相比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同時在編寫和實施上也更具難度。新課標按活動方式設定了四個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教學設計也更加開放,這樣的課標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更加立體和動態,更加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較之以前也更趨科學合理了。
  (三)與其他科目的融合
  藝術教育也倡導多學科互補和融合。一方面就是將美術與音樂、戲劇、舞蹈等多種藝術融會貫通,因為所有的藝術門類都具有某些共通的東西,在非視覺藝術中也存線上條、節奏、構圖、材料、質感等特徵,幾乎所有的藝術都會涉及到創作、情感、文化和審美問題,都要遵循統一性、多樣性、節奏性、比例性、平衡性、和變化性等原則。另一方面是視覺藝術與語文、數學、英語、地理、歷史、科學、自然、社會、生活勞動等非藝術科目融匯交叉。而且認為,美術的形象思維與數學-邏輯的理性思維的碰撞、對話最容易產生大智慧。加德納正是因為精通藝術學、心理學、社會學和歷史學,多學科的交叉才使得他具有超常規的創造性思維,才催生了“新生代的美術”。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兒童美術課程實施
  (一)注重主動學習的方式
  1、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兒童理解和解決美術學科技法表現問題有一個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在影象和語言文字,相關資料共同架構的文化情境下,自己主動地將各種資訊來源進行探討,研究學科要素問題。
  2、在設定了文化背景下的課堂中,兒童對美術學科技能學習中任何一個問題都有著多種可能出現的表現結果,不同作品表現形式發生的可能性是取決於兒童與兒童、兒童與教師、兒童與文化的對話後的反映。
  3、在美術學科表現形式的掌握上兒童有幾個不同的獲取途徑,一是在班級裡獲得個別的同樣所表現上的與自己的“不一樣”,二是老師從那裡得到藝術感覺上的指引,教師將大師與成人美術作品的分析轉化為兒童的審美目標,一種他們可能當時暫時不能理解的東西;三是兒童們在表現的實踐中得到的綜合體驗,例如有寫生的基本經驗,有感悟藝術作品的互動作用、還有對問題的不同認識等。這樣,他們在學習中就獲取了其他教學模式而達不到的效果。
  4、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充分發揮兒童的學習主動性和能動性,學生角色的轉換髮生變化,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幾乎都成了學習的指導者,雖然,他們自己不會感受這麼深刻,但事實上他們每個人都有充當教師的機會和不同層面。師生互動的討論讓他們感覺不到美術學科的學習,那麼困難為同學們進行表演的過程使他們的主體地位大大增強,在課堂上所有的兒童都不甘心自己只看著別的同學為大夥進行表演,他們都想顯示自己的能力,舉手時爭先恐後,場面熱烈。每個孩子對錶現形式,具體方法的探究不僅影響著其他同學,而且同時也在啟發著老師的教學思路,教師經常在某一個學生的某一個發言或表演行為的推動下,隨時生髮出新的課程目標和文化增長點。
  (二)發展了有關體驗的表徵
  以文化背景為主要教學模式的重要目標是在教學中使兒童發展了對自己體驗的表徵,這多方面的綜合文化和知識的遷移創造了條件。兒童們在學習過程中不僅關注著構建的文化情境,而且還對具體的影象內容對語言表達的資訊,對師生雙方的討論甚至爭執都表現了極大的熱心,這一過程延伸了他們對問題的看法。
  (三)創設相關的審美情境
  對於世界經典藝術的學習,應當強調的是相關生活經驗的積累和審美情感的激發。比較常見的是在主題活動中選擇相關的經典作品,因為這樣有利於整合兒童在系列主題活動中獲得的相關知識和經驗,為兒童欣賞和理解經典作品積累感性經驗。在欣賞作品時,兒童能夠生動地描述自己對作品的理解、情感和想像,而且能較好地將這種審美感覺與畫面的形式美(構圖、造型、色彩等)聯絡在一起討論,在接下來的相關創作活動中,兒童也能創造性地借鑑上述藝術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像。這種建立在兒童感性體驗上的對比欣賞和創作活動,讓兒童領略到不同藝術流派的獨特性和相似性,使兒童學會分享共同的文化,容納和接受不同的文化。
  當前文化的全球化趨勢日見明顯,藝術作為精神的存在是文化的一個特殊領域,任何文化都不能離開兒童的社會形象,文化和社會變遷的節奏和複雜性始終在影響著幾童的成長。文化背景下進行美術學習有助於兒童發展理解和辨別這種充滿想象與符號的世界的多種潛能。利用美術媒介,開創創造性的自我表現。
  
  參考文獻:
  [1]楊景芝.中國當代兒童繪畫解析與教程[M].第2版.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07:9-106
  [2][美]Nancy RS等.教孩子畫畫[M].賈茜茜譯.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8:4-40
  [3]林琳,朱家雄.學前兒童美術教育[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
  [4]中國小美術教學活動設計[M].戴高桃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5]李鴻祥:《視覺文化研究-一當代視覺文化與中國傳統審美文化》,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7年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兒童美術教育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範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