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癌症患兒的社會適應狀況及其心理需求

才智咖 人氣:6.01K

論文關鍵詞:癌症 患兒 適應能力 需求

論文摘要:對癌症患兒的社會適應能力及其心理需求作了概述,指出了癌症惠幾心理護理的趨勢。

淺談癌症患兒的社會適應狀況及其心理需求

  小兒癌症以白血病為最多,約佔惡性腫瘤的35“,其次是腦瘤、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等。雖然隨著現代的發展,癌症患兒的長期生存率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應用正規化療,長期無病生存率為7O左右~,但是由於所患疾病的嚴重性,疾病預後的不可預測性,各種治療所帶來的不良生活體驗,給患兒的身心健康帶來多方面的影響。因此,關注癌症患兒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需求,促進患兒的身心健康及生存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癌症患兒的社會適應能力

  社會適應能力即社會生活能力,是指個體獨立處理日常生活與承擔社會責任達到他的年齡和所處社會條件所期望的程度,也就是個體適應自然和的有效性。社會適應能力是一種社會實踐能力,其特徵不僅包括個體改變自己以適應環境,也包括個體改變環境使之適合自身的需要。社會適應能力的指標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來認識:①生活方面,包括幾乎全部使自己能為社會所接受的日常生活技能和習慣,如自理能力、飲食、穿戴等;②人際溝通方面,即表達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如人際交6493200916004文章編號:10096493(2009)142003往能力、等;③社會技能方面,包括和他人共同生活及合作必需的技能口]。社會適應能力是兒童心理髮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當今國際公認的診斷和評價兒童心身健康的重要輔助手段。

  癌症患兒在接受治療時生活質量下降,長期住院對社會生活能力可產生影響,並在以後的生活中面臨更多的健康和自我照護問題n]。兒童期癌症生存者(特別是接受顱腦放療過的)重新調整回到學校學習後,由於適應不良,他們更容易落入學習缺陷或需要特殊的人群中,並且很難從中學畢業[5NessL]1l481例兒童期癌症生存者的'研究發現,95的倖存者存在表達缺陷和自我照護能力的不足以及從事日常活動受限,如進入學校等,表現出社會適應能力下降。有研究發現,兒童期癌症生存者容易發生創傷後應激障礙,即使在癌症治療結束很多年後,生存者的創傷後應激症狀和/或創傷後應激失調的發生率在22O¨8]。創傷後應激障礙是一種由非同尋常的威脅或災難性事件所引發的強烈的恐懼感、無助或厭惡等嚴重的心理反應_9],至少會持續1個月,其特徵為創傷或災難性事件後長期存在的焦慮反應,主要症狀為持續的警覺性增高症狀群、反覆發生的闖人性再體驗症狀群、反應性麻木症狀群1,這些症狀群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息兒的社會適應能力。

  2癌症患兒的心理需求

  21學齡前患兒的心理需求癌症患兒長期化療、物反應和頻繁介入性穿刺所帶來的痛苦使其易退縮、適應性差、傾向於負性情緒表達,反應過於強烈。3歲~7歲是人生最敏銳的時期,也是培養性格、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是奠定高情商的起始階段。但由於長達2年~3年的反覆住院治療,導致癌症患兒不能正常地接受幼兒園、學校的教育,不能參加集體生活和學習,這個年齡段的患兒需要親人的寵愛和朋友的理解。因此在病房內提供適應各年齡階段的玩具並定期組織娛樂活動,建立幼兒園式的病房設施,減少對患兒的不良刺激,轉移患兒的注意力並提高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_l1

  22學齡期患兒的心理需求對於較大年齡的患兒癌症治療存在特殊的問題,因為他們的認知能力讓他們更多地意識到疾病和治療的全部影響,也因為治療影響到了與年齡匹配的發展(如自主性)Is]這個年齡段的患兒多存在健康相關生活質量問題,他們需要家庭和朋友的支援,如果缺少這些支援,患兒可能會面臨更差的心理調適結果。研究發現社會支援能起到減少應激、增強青少年應對能力等方面作用,其中來自父母(特別是母親)和朋友的支援是非常重要的。住院治療使青少年患兒更加迫切希望能夠參加更多的社交活動,醫護人員應允許朋友和家庭訪視,在醫院提供社交機會,使他們融入更大的社會網路,當病情允許時讓他們迴歸學校的學習。從中發現許多家長由於怕患兒感染,限制其活動,限制與其他兒童接觸但是,由於軀體活動可以減少骨流失,降低肥胖的危險,所以根據年齡和身體條件制訂恰當的運動計劃對恢復期的癌症患兒的身體恢復、整體發展有潛在的幫助-。對於青少年癌症患兒,醫護人員可以提供心理髮展的照護,肯定他們發展的需求,幫助他們實現常態Ⅲ。因為護士與患兒長期親密的接觸,在促進患兒持續的社會心理增長和發展中處於的理想位置,護士應該與青少年患兒建立健康的治療關係,從而滿足他們邁向成年期的心理社會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