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一變讓數學教學更精彩

才智咖 人氣:9.96K
變一變讓數學教學更精彩
        在單純傳授知識的舊教學觀的指導下,傳統教學方式看似“實效”,複習匯入——講授新課——鞏固練習。“數學是練出來的”一度成為數學老師的口頭禪,學生的數學成績看似很好。而事實上,在這種傳統的“講授——模仿”的接受性學習中,重結果,輕過程 ;重標準答案,輕智力的開發。這種學習方式使我們的學生思維程式化、呆板化,久而久之,我們的學生習慣於接受現成的知識,習慣於找標準答案,因而得高分,但他們卻失去了體驗知識的快樂,沒有體驗探究創造知識的成功,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於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新課程標準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應注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合作”“對話”“交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
        一、把師生對立變“和諧互動”
        新課程標準認為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髮展的促進者。我採用“蹲下來看孩子“的方法。試著以兒童的眼光看問題,以一顆童心接近孩子。在課堂上我注意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傾聽學生說什麼,領會他們此時心中的真實想法,不把老師的想法強加於學生,多采用鼓勵欣賞的語言,如 :“老師想的和你的一樣!”“你的問題真有挑戰性!”“這個問題老師沒想到,你能說說嗎?”等等。只有相信學生,才能使學生更自信、大膽地探究、討論、實踐、交流,在學習中體會數學的魅力。也由於學生愛老師,“愛屋及烏”學生更愛學數學了。
        二、把課前複習變“情境創設”
        教師為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準備材料都已到位,學生可以毫不費力的獲取新知識,學生自然不必獨立思考。而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常常不是現成的,我們必須要獨立思考,自覺進行檢索、綜合運用已有知識去解決新問題。教學時應把設計的著眼點鎖定在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上,把課前複習改變為創設新奇、和諧、有趣而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去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需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例如在教學“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一位教師先用多媒體出示學習喜歡的玩具及其價格,如汽車 24 元、熊貓 35、飛機 27 元、布娃娃 17 元。接著老師當售貨員,讓學生用 50 元購買自己喜歡的玩具。 
(1)邊購買邊想,你購買的玩具需要多少錢?怎樣列式?(2)獨立嘗試著算算看。(3)抽取其中一例做重點討論。以創設的問題情境為起點,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生動活潑。       三、把靜態呈現變“動態生成”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都直接採用課本上條件完備、結論明確的例題、習題作為學習材料。而現代理論告訴我們,學生要把靜態的知識內容結構轉化為自己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必須有一個積極主動、有效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所以教師在知識的呈現上,應由靜態封閉變為師生共同探究,在動態中生成。如我在教學“認識立體圖形時”,課前讓學生每人準備不同形狀的物體,然後每人一組,把這些物體按形狀分一分。在合作交流中,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對各實物的形狀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後讓學生把所有的物體放進一個盒子裡,閉上眼睛摸一個物體,並說出它的形狀。接著,讓學生展開想象,說說生活中還有那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樣,抽象的形體與生活中的實物建立了聯絡,拉近了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距離。而在學習度量物體時,可以讓學生相互合作測量身高、教室中的物品的長度等。在動態中學習,學生不但對知識進行有效的吸納,而且容易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發展創新精神。
        四、把枯燥無味變“現實生活”|
        數學知識取材於現實生活,是實際問題的簡化和模擬,教師要把數學知識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經驗上,精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數學已經遍及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人們已經普遍認識到,數學是一種工具,數學是一種語言,數學是一種文化。數學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遵循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數學、學數學、用數學。數學教學必須由書本數學走向生活數學,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究發現數學知識,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並用數學知識較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教學認識“前後”學生對前後的位置已有體驗,數學活動開始,讓學生在身體前後拍拍手,說說座位前後是誰,然後出示“森林運動會”中動物賽跑的場景,引導學生從數學角度來思考問題,說一說動物的位置與順序,體會前後的相對性。接著就學生中常見的乘車、排隊等生活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學起來思維熱情高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都處在樂中學、趣中學,教學效果不錯。
        一個學習過程始於“知”,需於“情“,見於“行”,在具體的教學行動中我們要將學生吸引過來,並參與互動,教師要由“獨奏者”的角色變為“伴奏者”,從傳授知識的“權威者”變為學生思考的“激勵者”,成為學生學習的顧問,交換意見的“參與者”,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改變,不斷創新,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遜色。